1. 简单百科
  2. 盐津乌骨鸡

盐津乌骨鸡

盐津乌骨鸡,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盐津乌骨鸡因起源并主产于云南省盐津县而得名。据民国《盐津县志》记载了盐津县养鸡历史。盐津乌骨鸡体型较大,近方型,头尾翘立,羽毛紧凑,体格坚实,躯体结构匀称,肌肉发育良好,单冠直立,质地细致,冠峰5—7个。以乌皮、乌肉、乌骨及内脏均乌黑为显著特征,羽毛为黑色居多、占80%以上,适合自然放养与人工补饲的生态饲养方式,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盐津乌骨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形态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

体形:盐津乌骨鸡体型较大,近方形,头尾翘立,腿较高,体格坚高大的盐津乌骨鸡(公)黑色品种 实际,躯体结构匀称,羽毛紧凑,肌肉发育良好。

头型:盐津乌骨鸡平头,单冠直立,冠峰5—7个,冠齿清晰。喙长适当,微弯曲,呈黑色或紫黑色。肉垂:黑羽乌骨鸡为乌黑色,白羽乌骨鸡为黑红色。

羽色:盐津乌骨鸡羽色为黑色居多、占80%以上,呈孔雀蓝;其余为白色、灰色和黄色;成年公鸡整体羽毛为黑羽、部分公鸡颈部有赤红色羽毛,而黑羽母鸡全身纯黑;白公鸡鸡全身为白色。

肤色:盐津乌骨鸡的肤色为乌黑色。

脚:盐津乌骨鸡的脚为黑色或紫黑色。 

盐津乌骨鸡属于肉蛋兼用型鸡,汤清味香,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人体所必需氨基酸7种:赖氨酸L-苯丙氨酸甲硫氨酸Thr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其中蛋白质≥18%,氨基酸≥19%,粗脂肪≤10%,水分≤70%。

物种对比

生长环境

地质地貌

盐津乌骨鸡养殖区域山势陡峭,重岩迭嶂,峰峦起伏,峡谷幽深,多呈“V”字形地形;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适宜养殖区海拔为500—2000米的二半山区及山区,土壤主要类型为黄壤土、紫色土、水稻土森林覆盖率大于41.8%,能够满足盐津乌骨鸡生产品质。 

水文情况

盐津乌骨鸡养殖区主要河流为大关河、白水江、上清河,最终归属于金沙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为盐津乌骨鸡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水源。 

气候特点

盐津乌骨鸡养殖区属中亚热带温带共存的季风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偏暖,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无霜期长。年最高气温41.8℃,最低气温2.5℃,年平均气温17℃,适宜养殖气温为12℃-25℃;年平均无霜期大于328天;降雨期年平均降雨量大于1226.2毫米;年平均日照小于965.7小时,给盐津乌骨鸡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和特定的生长环境。

物种简介

盐津乌骨鸡因有起源并主产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而得盐津乌骨鸡名。民国《盐津县志》载“盐津各乡无论滨河居山,素重饲畜之习。所有畜牲多系于宅傍隙地或饲于厩与圈,极少放于原野,以为可免践踏禾黍,又可收集粪料,不需专人照料,较为便益。其种类以猪、鸡为最多,不辨贫富,俱各饲养,以供庖厨或积蓄之资。”说明盐津县养鸡历史悠久,加之产区地处偏僻,沟谷纵横,对保持纯种繁育有利,在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和精心饲养而形成了盐津乌骨鸡品种。

1999年,盐津乌骨鸡育成两个新品系(黑羽系、白羽系),且验收合格。

1981年,盐津乌骨鸡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2007年,盐津县乌骨鸡相继获得盐津县“乌骨鸡绿色产地认证”、国家“绿色食品盐津县乌骨鸡”等证书,以及国家的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给盐津县乌骨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09年,盐津乌骨鸡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盐津乌骨鸡品种。

2011年10月12日,盐津乌骨鸡被评选为“云南省六大名鸡”。

获得荣誉

2012年12月28日,盐津乌骨鸡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证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盐津乌骨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生产情况

2015年,盐津乌骨鸡养殖区域范围2091.5平方公里,存栏150万只。 

2018年,盐津乌骨鸡生态放养基地79个,出栏158万羽。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盐津乌骨鸡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境内盐井镇豆沙镇中和镇普洱镇柿子镇庙坝镇落雁乡兴隆乡滩头乡牛寨乡共10个乡(镇)。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3°59′—104°27′、北纬27°49′—28°24′之间,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61.8公里。 

质量技术要求

养殖场地选择

平均海拔为500米—2000米;气温为12℃—25℃;无霜期大于328天,平均年日照小于965.7小时;土壤类型为黄壤土、紫色土、水稻土的二半山区和山区;森林覆盖率大于41.8%。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当地传统饲养,2009年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盐津乌骨鸡品种。

养殖规程

种鸡选育:选择当地自繁自养、毛色为黑色、黑红色、白盐津乌骨鸡色、体型中等、匀称结实的个体。通过人工选育和提纯复壮扩群的保种方法培育生产的盐津乌骨鸡种鸡。

选配:采用大群配种,每群鸡按公母比为1:8—10进行随机组合,自由交配或按公母比1:25开展人工授精

孵化:采用孵化机器孵化和自然孵化相结合的孵化方式。

育雏:对机器孵化出的雏鸡采用平网脱温育雏或立体育雏。

育成鸡、成鸡的养殖:采用笼养、白天放养在山地、树林、草坡晚上舍内饲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疫病防治

在盐津乌骨鸡饲养过程中,所用投入品(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养殖过程中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按盐津乌骨鸡免疫程序适时对盐津乌骨鸡开展免疫注射,加强禽病防控,提高成活率和育成率。

出栏

盐津乌骨鸡饲养周期≥180天,公鸡体重2—3公斤,母鸡体重1.5—2公斤。

养殖记录

养殖场必须做好生产全过程的记录,包括:鸡苗、饲料、兽药的采购、使用记录,免疫、消毒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记录要完整、真实,记录档案保存三年以上。 

整个饲养过程所用投入品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管理,严格执行《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和《NY5030—2006无公害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饲养技术按照2012年4月30日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实施的,地方规范编号为DG5306/T4—2012,中国标准文献分类为B31,ICS号为67.080.01《盐津县无公害乌骨鸡养殖技术规程》执行。 

专用标志使用

严格遵守《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使用制度。在保护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签定标志使用协议,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参考资料

盐津乌骨鸡.ji.1nongjing.com.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