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杜楼镇孟窑村下辖居民点,位于萧县城区西南约10公里处。
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鲁哀公十八年,颛孙子张为孔子守孝结束,回到老家陈国。但因楚已灭陈,于是把家搬至萧地车牛返定居。元大德年间,孟子后人在该村增建“四贤祠”,分别祭祀闵损、孙子张、颜子柳和亚圣孟子。1939年,村民将车牛阪改名为闵车牛返村。1949年属闵贤乡,1958年属杜楼公社。1984年属芦花公社芦花乡。1992年属杜楼镇。2008年并入孟窑村。
截至2016年底,孝哉闵子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内存历史文物遗址遗迹10余处,有百年古井、古石桥、牛车阪古道、四贤祠遗址、古寺庙、古泉、百年柿子林、古树、汉墓等景点。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二十四孝中孔子弟子闵子骞“芦衣顺母”的发生地,也是中国孝文化教育基地。2016年11月,该村被评为安徽省千年古村。2019年4月,其入选安徽省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名称由来
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的村名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后人感动于闵子孝行,将鞭打芦花处的“杜村”改名叫“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最早杜村叫“芦花村”,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芦花”两个字被公社借用了,“芦花公社”下面不能再设同名的村,于是改为了“车牛返”村。村民还把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日闵子的生日的这一天定为古会。
历史沿革
鲁哀公十八年,颛孙子张为孔子守孝结束,将回老家陈国。但因楚已灭陈,于是把家搬至萧地车牛返定居(现车牛返有子张故庐遗址)。元大德年间,孟子后人在该村增建“四贤祠”,分别祭祀闵损、孙子张、颜子柳和亚圣孟子。1939年(民国28年)村民将车牛阪改名为闵车牛返村。1949年属闵贤乡,1958年属杜楼公社。1984年属芦花公社芦花乡。1992年属杜楼镇。2008年并入孟窑村。
地理
位置境域
孝哉闵子鞭打芦花车牛返村位于萧县城区西南约10公里处。境域面积99平方公里。
气候
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兼有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刮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炎热多雨;秋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衰退,北方冷高压增强,气温降低,雨水减少,常伴为秋旱.一年中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市时数多年平均值为2409.1小时,光照充沛,日照百分率为54%。
保护与开发
2012年《安徽乡村旅游规划(征求意见稿)》把鞭打芦花处石碑遗址、干佛禅寺遗址等列入安徽省乡村旅游规划。2014年年底萧县车牛返村委会经过村民募捐筹款进行重建千佛禅寺。萧县政府筹备在孝哉闵子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建立“中国百孝文化园”,利用杜楼镇车牛返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利用杜楼镇车牛返村的山森、山坡的荒废山地200余亩,以“鞭打芦花处”石碑为中心,向周边扩展。
文化
节日习俗
千佛禅寺古庙会
每年的农历正月廿四是闵子诞辰日,在这一天,也是千佛禅寺举办每年一度的古庙会时期。但是,后因种种原因,古庙会被取消多年。2015年春季,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决定重启古庙会。古庙会历时三天,期间举行开幕式、佛供养、禅论坛、书画展、诵经礼忏、民俗表演、戏曲表演、歌舞表演、评选孝贤代表等,将纪念闵子的活动与禅佛文化的传播相结合。
中华孝文化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廿四日,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举办孝贤闵子骞民俗文化节暨“和美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好婆婆”和“好儿媳”的孝行和美德,成为当地村民们纷纷学习的榜样。
孝善书画艺术节
萧县车牛返村举办孝善书画艺术节,在推动车牛返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孝善主题书画作品展也同期展出。
民谣
民谣:“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
诗词
元末,诗人王份,在游车牛返千佛菴时留有:《游车牛阪因慰千佛菴赠巨川上人》的佳句。明万历年间,徐继芳(浙江临安人,任江南庐州同知)在闵子覆车处作《过车牛阪有感》诗一首。
文物古迹
截至2016年底,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内存历史文物遗址遗迹10余处,有百年古井、古石桥、牛车阪古道、四贤祠遗址、古寺庙、古泉、百年柿子林、古树、汉墓等景点。
千佛禅寺
千佛禅寺是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萧县鞭打芦花车牛返村,象山北麓。庙前山门楹联上书:林泉绕殿千佛寺,石峭迎门五洞山。千佛禅寺原名“千佛庵”,始建于公元688年唐朝武则天时期。
鼎盛时期的千佛禅寺分山门、前院、中院、后院、西院。前院东大殿悬挂乾隆御笔《惠我南黎》,中院的东大殿、中大殿和后院的东大殿和中大殿,以及后院的南大殿分别塑有释迦牟尼、十圣、大日如来、八十菩萨、圣观音、三十面观音、五大明王、十八罗汉、十四姹女、西天二十八祖、十方佛像等雕像。中大殿悬挂数吨重的大铜钟,正门悬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题字三米见方的“宝藏”金字巨匾。西大厅经房存放着大量经典佛学著作,据记载内有四十二刚经、大藏经、法华经、华严经、佛教十三经、心经等众多佛学经书。后院西侧是后花园,有众多名贵树木和奇异花草。“千佛禅寺”在康熙时期已经是皖北众庙观之首,下辖皇藏峪瑞云寺、天门寺、圣泉寺和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显通寺,并负责各寺庙的食宿开支。千佛禅寺曾历经三次破坏,民国三十年第三次重修,并改名为千佛禅寺。2014年年底,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村委会通过村民募捐筹款重建千佛禅寺,重修后的寺庙布局为上中下三进院落,大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像和四大金刚塑像等,院墙绘有十八罗汉等图像。寺院内现存有3棵大针叶松树、4棵常青松和1棵腊梅花树。1块乾隆时期《圣谕碑》,1块康熙时期《千佛庵题名碑》。其中,乾隆御笔圣旨石碑刻于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十三日(公元1767年),记录关于千佛禅寺官方用地拨地等详细信息。
覆车古道
牛车古道全长有1.5千米,整体的环境设施保持得非常原始,两旁的房屋都是由石头打造而成,道路的东边有大片的百年柿子林。
四贤祠
明嘉靖十三年,为纪念闵子、孙子张、颜子柳(唐代封伯萧)三人,知县朱同芳在白茅山建三贤堂,孟子后裔于元大德初,由邹城市迁萧,为祀奉孟子,后于车牛返村建四贤祠,以作尊贤而张读书之风.《萧县志》。
车牛返遗址
“鞭打芦花”的地方是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的老村口,当地人民在这里立了一块石碑,由李恒章撰文、王兆敏书丹、蒋相帆刻石、杜长耀竖碑。碑文为:“孝哉闵子!人无间言,必在汶上县,忠操靡坚。哀之今人,忠孝荡然。求则得之,效法前贤。”此碑损坏后,后人又于民国乙卯年在原址上重立一碑,上刻着“鞭打芦花处”,两边有后人题写的对联“忠孝传后世,芳名垂千古”。2005年9月22日,车牛返遗址被列为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鞭打芦花
据《太平御览》卷三十四”曾这样记载:“闵子事后母,絮骞衣以芦花。御车,寒,失靷。父怒,笞之。后抚背知衣单。父乃去其妻,骞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损,字子骞,为孔子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其早年经历较为坎坷,后母在生下两个儿子后,对闵损态度恶劣。不仅私下让他承担繁重劳苦的工作,还在衣食上苛待他,使其难以温饱。而闵损对此默默忍受,从未向父亲诉说后母的不当行为 。一日,正值寒冬,闵损驾车随父亲外出。凛冽寒风中,闵损冻得瑟瑟发抖,手脚不受控制,不慎致使车辆翻覆。父亲见状极为恼怒,心想闵子身着厚棉袄,不应如此不堪,便随手挥起马策抽打。这一鞭落下,闵损棉袄破裂,芦花絮纷纷飘出。至此,父亲方才知晓,寒冬时节,后母给闵损所制棉衣竟以芦花填充,而非保暖的棉花。而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所穿,则是暖和的棉衣。芦花难以抵御风寒,难怪闵损被冻得寒颤不止。父亲怒不可遏,决意休掉后母,回到家中,即刻取出纸笔欲写休书。闵损见此,赶忙跪地,恳请父亲饶恕后母,不要写下休书。父亲疑惑不解,询问道:“傻孩子,她如此待你,你为何不怨恨,反倒为她求情?” 闵子答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他首先考虑到两个年幼的弟弟,认为若留下母亲,受冷的只是自己一人;若休了母亲,自己与两个弟弟都将遭受寒冷之苦,这并非作为兄长应有的行为。闵损的举动深深打动了父亲,最终父亲放弃休妻。后母听闻此事,悔恨万分,意识到自己对待闵损的过错,从此彻底改过,对待闵损如同亲生儿子一般。闵损,面对继母的虐待,他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而是用自己宽厚的胸怀与仁孝感动了父亲与后妈,使“鞭打芦花”故事流传至今,他在《二十四孝图》排位第三。2006年,孝哉闵子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的“鞭打芦花”的传说故事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7月,“闵子骞的传说”故事已列入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传说
自“鞭打芦花”故事发生以后,子骞后母采集芦花的苇塘中,所有芦苇年年只长穗而不开花,成为千古奇观,据民间传说,此乃闵子孝行感天所至。
著名人物
闵子骞
闵子骞,名闵损,字子骞,春秋末鲁国(今埇桥区曹村镇闵子祠村)人,“孔门十哲”之首,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德行与颜回并称,二千五百多年来,其孝道、孝俭、孝廉、孝义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闵子十岁丧母,父亲续娶姚氏,生了两个儿子。在一个冰冻三尺的寒冬,闵子骞和两个弟弟,随父亲驾牛车外出。一路上,闵子骞冻得瑟瑟发抖,双手根本抓不住缰绳,加上道路不平,牛车失去驾驭,翻倒在雪地上。父亲见两个弟弟都身无寒意,以为闵子骞偷懒,气愤之下扬起鞭子就朝他身上抽去。谁知,这一鞭子竟把棉袄抽破了,顿时,里面泛黄的芦花在寒风中飞舞。父亲惊呆了,撕开两个弟弟的棉衣,发现里面却是雪白的丝绵。父亲瞬间明白了一切,握着闵子冰冷的小手,愧疚不已,调转车头,就回家决定休妻。闵子骞竟然“扑通”跪地替继母求情:“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啊!”看到此情此景,继母深受感动,羞愧不已,从此对闵子骞视如己出。
颛孙子张
颛孙子张,(公元前503—公元前461年)名师,孔子的学生十二大贤之一,父辈陈郡阳城人(河南商水县),生于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前503)戊戌正月十三日。幼聪慧,10岁时,值孔子周游讲学于陈(今开封市),拜孔子为师。13岁,随孔子由陈去蔡国(上蔡县),后又随孔子由蔡去楚、卫。20岁时,随孔子返回鲁国。是年,与闵子骞、子贡等同学随孔子一起到萧县,游历了萧县东南的天门山(现存有圣人场、晒书台等圣迹)。21岁时,颛孙师跟着孔子叙写《春秋》、编写《礼记》,釐定乐章。公元前497年四月己丑,孔子病逝,葬于鲁城(今曲阜北泗水之上),子张及部分同学为其守孝三年。27岁时(鲁哀公十八年),子张为孔子守孝结束,将回老家陈国。但因楚已灭陈,于是把家搬至萧地掣牛返定居(现掣牛返有子张故庐),后移居萧地东南一村落(今杜集区石台镇学田村西)。28岁时,子张从萧去鲁求见鲁哀公,劝说鲁哀公以仁德治天下,哀公未采纳子张的主张,子张没得到重用。后子张与卜商、言偃等想去游说各国,宣扬孔子的仁道,受曾子劝阻未果。49岁时,隐居在家,不愿为官,只同公明仪研究孔子的儒学,著书立说。鲁悼公六年(公元前461年)子张病故,葬于堀坊村西(今杜集区朔里镇刘屯村南)。颛孙师死后,至刘彻,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及其弟子受到尊崇。刘弗陵时,子张11世孙颛孙姓简首封博士,后世袭,北齐天保二年(551),皇帝封子张为萧伯,南宋咸淳三年封为陈国公,不久改封陈公(爵位)。赵恒时,封子张45世孙书绅土地5顷40亩,专用于子张后代子孙上学读书所用,免纳皇粮。以后,皇帝又封地190亩,专用于子张后代子孙祭祀先祖所用,免交皇粮,子孙享用。
颜幸
颜幸(前503-?),姓颜,名幸,字子柳,春秋末年鲁国人。 颜幸曾反对鲁哀公为其幼子举丧“设拨”。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颜幸被封为“萧伯”,赵恒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阳谷侯”。
相关荣誉
2016年11月被安徽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地方志办公室评为安徽省千年古村。2019年4月被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选入安徽省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参考资料
鞭打芦花车牛返.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5-03-11
杜楼镇概况.萧县人民政府.2025-03-09
您知道吗?最美地名——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名由来.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9
萧县杜楼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萧县人民政府.2025-03-09
萧博成语微课堂之“鞭打芦花”.安徽省萧县博物馆.2025-03-09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一:探寻萧县运河遗址.中国青年网.2025-03-09
【宿州映像】鞭打芦花车牛返 百善之首孝为先.拂晓报.2025-03-09
名字最长的村,为啥在安徽?.腾讯网.2025-03-09
成语典故带你游安徽 | 二十四孝里的“鞭打芦花”.安徽文旅.2025-03-09
中国名字最长的村.新湖南.2025-03-09
闵子骞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价值.拂晓新闻网.2025-03-09
颛孙子张.杜集区人民政府.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