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japonica),又名十二红、朱连雀或红连雀,是鸟纲太平鸟属太平鸟属的鸟类。

形态特征

小太平鸟雄性成鸟:额及头顶前部栗色,愈向后色愈淡,头顶灰褐;枕部后方黑褐色并伸出长冠羽,此黑褐色冠羽被后部伸出的长冠羽所掩盖,有部分露出;上嘴基部、眼先及眼上形成黑色细纹带,后方与黑枕带相连接;背、肩羽灰褐色;腰至尾上覆羽褐灰至灰色,愈向后灰色愈浓;翅覆羽灰褐色,初级覆羽灰褐,具鲜明的、长约7-10毫米的玫槐色外端;初级飞羽近黑色,第2枚以内各羽有灰外翈缘,愈向内愈宽;第3-8枚初级飞羽端部具细白缘,第5枚初级飞羽以内的各羽外翈端部有朱红色点斑;次级飞羽褐灰色具黑端尾羽褐灰,近端部渐过渡为黑色,黑色区与玫瑰红色尾羽端相联接。颏、喉黑色,颊的下部与黑喉交界处为淡栗色;胸、胁及腹侧与背羽同色,腹中部淡灰色;尾下覆羽淡栗色。

雌性成鸟:羽色似雄但颏、喉的黑色斑较小且染褐色;冠羽较短;上体更显暗褐,尾上覆羽不显灰色;初级飞羽的白端斑小而不鲜明,外翈的红斑仅在少数羽片上微留痕迹;尾端的玫瑰红色斑较小,黑色次端斑也不显著。

虹膜紫红色;嘴黑;脚、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40-54克,♀31-63克;体长♂165-185毫米,♀165-205毫米;嘴峰长♂10-12毫米,♀10-12毫米;翅长♂103-112毫米,♀106-120毫米;尾长♂57-68毫米,♀60-66毫米;跗♂18-21毫米,♀16-23毫米。(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东南部(雅库特东部,哈巴罗夫斯克和阿穆尔河流域),还不定期进入毗邻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北岸);非繁殖地主要是中国东部\韩国日本

生活习性

小太平鸟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中。迁徙及越冬期间成小成群叶林及高大的阔叶树上觅食,常与太平鸟混群活动。常数十只或数百只聚集成群。性情活跃,不停地在树上跳上飞下。除饮水外,很少下地。一般生活习性与太平鸟相似,以植物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秋、冬季所见的食物有卫矛、鼠李,兼食少量昆虫。叫声连续细弱,喜成群活动,并常常与太平鸟混群活动于针叶林和高大的阔叶乔木中间,其生境与太平鸟近似但远较太平鸟少见。

生长繁殖

每年6月份开始繁殖,巢多营于针叶树枝间,以树枝、苔藓植物、枯草等为巢材,巢内铺垫羽毛、草茎等,巢呈碗状。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为14天左右。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