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崇文,男,1962年4月21日出生,上海市人。东华大学纺织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
兼任全国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麻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麻纺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纤维集合体成型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7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工程系纺织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获博士学位。
1997~1998受国家教委委派赴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社会活动
学术兼职
全国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麻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麻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全国转杯纺技术协作网的常务理事、全国纺织品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麻纺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棉纺织技术”编委、“中国麻业”编委、国际纺织教育学会(ITA)东亚地区代表等。
主要成就
主要贡献
先后主持了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项目(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和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研究开发项目等课题。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EI和ISTP论文16篇。获得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编写麻类纤维专著“Bast and other 植物界 fibers”中(编写其中两章,全书共十章)由英国Woodhead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主编上海市研究生教学用书“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2003年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研究方向
纤维集合体成型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
先进事迹
郁崇文教授是我国纺织教育教学改革的“领跑者”,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我国纺织高等教育一线,为培养学生尽职尽心,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他编写纺织工程教材超过 30 年,先后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 4 本、部委级规划教材 5 本、研究生教材 2 本等。他主编的《纺纱学》教材曾获得国家精品教材,是全国高等纺织院校使用量最大的专业教材;主编的《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控制》被评为上海市“建国 50 年来 500 本精品图书之一”。他结合长期的科研积累,将“试验设计”与“最优化”这两个知识有机结合,编写出版了上海市研究生教材用书《工程参数的最优化》。其主编的《纺织试验设计及最优化》教材中收集了大量的纺织应用实例加以分析,为许多高校及企业技术人员所应用。
获得荣誉
先后获得200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精细化黄红麻/棉混纺纱技术”,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苎麻面料的性能及其混纺比选择”,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生态黄红麻纤维的精细化加工技术研究”,200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生态纤维的精细化加工技术与产品研究”和2005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红麻纤维的细特纱加工技术”。
其主持的“坚持特色、适应发展、依托优势、充实内涵—纺织工程大专业的深化改革与实践”获2005年度国家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负责的“纺纱学”于2007年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7年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
主编出版了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纺纱学”,主编的十五部级教材“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纱系统与设备”分别获得2006年纺织工业协会优秀教材奖;
副主编的十五国家级教材“纺纱学”获得2006年度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奖;
参编的“棉纺手册(第三版)”获得2006年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编的“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控制”一书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建国50年来500本精品图书之一”;
2019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