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二基地

《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3年的科幻小说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二基地》指的是一个与基地位置相对的组织,最早见于《基地》,在《基地与帝国》里为众人百般找寻,直到《基地边缘》才暴露全貌。本书讲述了在骡攻占基地之后,骡和第一基地的遗民寻找“谜”一般的第二基地的传奇事迹,共由两个中篇故事组成。

“基地系列”的其他作品还有:《基地》《基地与帝国》《基地前奏》《迈向基地》《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

本书简体中文版已于2012年7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叶李华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都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幻因素,成为后来科幻小说的典范。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正因他一出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他的三大系列——机器人,帝国,基地——各有“奇趣”,即使现在我们已经十分熟悉他的作品,仍不能不佩服他当年的创意。

内容简介

剧情背景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系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内容剧情

《第二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谜”一般的第二基地的存在成了众矢之的,骡要铲除它,而第一基地的移民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由也必须找到它,但是它究竟在哪里呢?这部故事就是各方人马找寻第二基地的传奇。

骡倾全力寻找并铲除第二基地,却失败了。随后,基地人员也千方百计寻找第二基地,因为他们不愿把建立新帝国的功业拱手让人。谁也没想到,寻找的线索竟维系在一位小女孩身上。十四岁的艾嘉蒂娅怕得要死,她究竟发现了有关第二基地的什么秘密呢?

剧情设定

组织

第二基地是由哈里·塞尔登创立的心理学家和心灵学家的新兴殖民地,他们拥有感应能力,位于“星辰之端”,这是塞尔登故意使用的一个模糊的术语。在《基地的前奏》中,揭示了原始第二基地实际上还包括哈里的孙女旺达·塞尔登和他的保镖斯特丁·帕尔弗。这个基地的建立、位置和发展是一个秘密,“淹没在沉默中”,以增加其效力和安全性。第一基地擅长物理科学,而第二基地擅长心理科学,包括持续发展心理史。他们的功能是确保塞尔登计划的实施,既通过完善计划的应变措施以适应最不可能的事件,又防范意外的发展,比如穆勒。他们最终的目标是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阶级,以向人类介绍心理科学(根据一位第二基地成员的说法,其好处不如物理科学明显,但持久)。而他们操纵的第一基地则形成了必要的政治联盟。

第二基地由一群最强大的心灵学家组成的委员会管理,被称为发言人。然而,“发言人”这个名字是一个误称,因为作为感应者,实际上讲话是完全不必要的。这个团体的领导者是第一发言人。第一发言人的唯一正式权力是在发言人会议上首先发言,但实际上它赋予了更多的权力。

基地的结构类似于情报网络和大学。在特兰托的一组建筑中,保存了从“大抢劫”中挽救下来的建筑和未被拆毁以提供金属出口的建筑,这里有一支技术人员和分析师团队。来自银河系许多地方的特工的报告流入这些建筑;这些报告构成了采取任何行动的基础,以促进塞尔登计划的目标。

第二基地在银河系上布下了一个网,以侦测和招募工作人员和特工。然后这些人经过多年的特训。有些人成为统计技术人员,但最优秀的学员被邀请开始成为发言人的学徒。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穿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阿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系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藉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著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艾萨克·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象与高度的预言性。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未发展出来;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人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这法则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艾萨克·阿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