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团长
师团长是世界只有日本和韩国特有的军队编制,其日语原文为“师团”,因此在中文中被称为“师团”和“师团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编制是:辖3个旅团,约有20000—25000人,其师团长通常是中将军衔。
简介
师团长是日本陆军野战兵团一师团的指挥官,中将军衔。
师团是近代日本陆军最大常设建制单位。明治初期,日本1871年实行征兵制,先后设立了兵部省和早期的四个镇台一东京、大阪、镇西、东北地区。1874年在四镇台的基础上改编为按地域划分的六镇台。1888年,日本陆军为适应野战的需要,将原有的六个镇台改称师团,序号从第一至第六师团,除第一师团(东京)之外,其余师团以征兵地域划分,从北向南依次编号,即第二师团(仙台市)、第三师团(名古屋市)、日军第四师团(大阪)、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广岛)、第六师团(熊本),镇台司令官改称师团长。1891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近卫师团。当时的师团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相当于团)编制,另外加炮兵、骑兵、工兵和辎重兵联队或大队,平时兵额1万人,战时足额则达到2万人.
野战师团编制
下辖:2个步兵旅团(共计4个步兵联队),7264人。1个骑兵大队(共计3个骑兵中队),652人。1个野战炮兵联队(辖3个炮兵大队),818人。1个工兵大队(共3个工兵中队),520人。1个辎重兵大队(辖2个中队),888人。另有军乐队12人。合计一个步兵野战师团正常情况下编制为10154人。中日甲午战争时扩充至18492人。
根据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5月12日《师团司令部条例》规定,师团长由中将担任。这一规定非常严格,绝对不允许低于中将军衔者担任师团长。
陆军少将(旅团长或相当职务者)若提升师团长,必须先担任编制军衔为中将的职务,晋升中将军衔后,才能担任师团长职务。这一规定,一直执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一做法也是日本军队特有的,其他国家的师长可以是中将、少将或准将,甚至是上校。
师团长一职无副职,设参谋长(大佐)辅佐师团长。
师团司令部的构成:师团长1名。
另有法官部、监督部、军医部、兽医学部等部门。
以上,除了中将1名,计有佐官及相当官4名,尉官及相当官12名,准士官、下士18名,共计35名。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所有的师团长都到过中国。即: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第二师团长佐久间左马太、乃木希典,第三师团长桂太郎,第四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泽静吾,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奥保巩,第六师团长黑木为桢,近卫师团长小松宫彰仁亲王、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其他编制
1.日军(二战时期)
军—师团—旅团—联队(日语原文是“连队",为了不与连级战斗队混淆,所以翻译成“联队”)—大队—-中队—小队。
军司令官:中将;师团长:中将、少将;旅团长:少将;联队长:大佐;大队长:少校;中队长:大尉;小队长:少尉。
2.日军(现行)
方面队—师(日文原文仍是“师团”)—团(日文原文是“连队”)—连—排
方面队司令:中将(日文原文“将2”)
师:少将(日文原文“将1”)
团:上校(日文原文“3佐”)
3.解放军(现行)
军区(战区)—集团军—师—团—营—连—排。
4.美国军队(现行)
战区(集团军)—军—师—旅—营—连—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