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东,男,1962年6月生,博士。现工作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人物简介
中国训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会员,湖北省语言学学会会员,湖北省屈原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训诂学、古代文学
学术成果
著作类
l.《聊斋志异全本译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
2.《诸葛亮:智圣人生》(独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第l版;1994年由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书名改为《诸葛亮的人生哲学》。
3.《历代寓言小品》(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4.《历代尺小品》(参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6.《中华巫术》(与高华平合作),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7.《(今注)新译西京杂记》(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8.《(今注)新译燕丹子》(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9.《三言二拍佳篇鉴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
10.《爱国将领的故事》(与程翔章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书画同源》(与程翔章合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13.《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的命运》(与程翔章共同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4.《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选读》(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古文阅读精要》(独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古代汉语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7.《大学语文》(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
18.*《(今注)新译曹子建集》(独撰),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
论文类
l.《也释“潦清”》,载安徽师范大学《学语文》1984年第3期。
2.《〈离骚〉在时、空与我的关系中展现的诗人“自我”形象》,载《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21期全文转载。
3.《说“飞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l期。
4.《〈楚辞〉语词别释三则》,载《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5.《试解“吹彻”的“彻”》,载广西大学《语文园地》1986年第2期。
6.《关于虎符的一点说明》,载江西师范大学《读写月报》1986年第5期。
7.《屈赋拾诂》,载《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
8.《小议〈公输〉中的“云梯”》,载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88年第10期。
9.《关于〈五人墓碑记〉的一个问题》,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2期。
10.《阎若〈尚书古文疏证〉名称之误》,载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l期。
11.《〈左传〉讽刺艺术浅论》,载《高师函授学刊》1989年第6期。
12.《“审谛”释义小议》,载《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13.《不能把与刁斗混为一谈》,载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月刊》1989年第7期。
14.《屈原创作审美心态初探》,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l期。
15.《〈孔雀东南飞〉悲剧美简议》,载《高师函授学刊》1991年第l期。
16.《漫话古诗文中的蝉》,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哈尔滨市《知识文库》1991年第8期全文转载。
17.《略说〈鸿门宴〉的喜剧性》(合作),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l期。
18.《王夫之诗论中的诗创作心理学思想》,载《时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1期。
19.《八股文历史地位再认识》(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摘要转载。
20.《〈庄子〉艺术变形及其审美特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1.《唐诗色彩描写漫说》,载武汉大学《写作》1992年第6期。
22.《锐情开拓,新意迭出——读〈中国佛教与美学〉》,载湖北文联《艺术与时代》1992年6期。
23.《〈唐宋词百首详解〉摘瑕》(与王武子合作),载《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6期。
24.《清代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之关系》(与王武子合作),载广东省《图书馆论坛》1993年第3期。
25.《简谈明清私家图书的藏与用》,载《时代青年研究》1993年第1期。
26.《大潮中的图书馆人》,载1993年4月15日《长江日报》。
27.《唐诗与唐代茶文化》,载1993年3月1日《湖北教育报》。
28.《论八股文的衰亡》(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l期。
29.《也释“羽校”》,载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l-2期。
30.《“望其旗靡”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5年第6期。
31.《一部高品位的庄学专著——阮忠〈庄子创作论〉评介》,载《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图书出版工作》1995年第l期全文转载。
32.《放达之中见悲愤,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33.《文化-心理视野中的〈庄子〉变形艺术》,载《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第1期。
34.《屈赋解诂一则》,载《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
35.《古代南斗星名辨》,载《文史杂志》1997年第3期
36.《“倾城倾国”释义商兑》,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7.《〈风尘三侠〉赏析》,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一书,中国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
38.《唐代清明节与扫墓风俗问题辨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39.《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40.《屈原赋语词考释二题》,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专辑。
41.《〈离骚〉“鸷鸟”释义之我见》,载《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1期。
42.《“吹寒”、“寒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
43.《关于宋词中若干熏香类词语的解释》,载《文史杂志》2002年第4期。
44.《也释“香篆”、“宝篆”之类》,载《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
45.《屈原赋“不豫”新解》,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46.《“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
47.《说“撩乱”》,载《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
48.《〈楚辞〉解诂四则》,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49.《对〈马氏文通〉的一点质疑》,载《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0.《〈国殇〉“凌余阵”新诠》,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51.《〈九歌〉“展诗兮会舞”考辨》,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52.《曹植诗文“体”字释义议》,载《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53.《“灵轩”释义辨正》,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4.《“知方”释义辨正》,载《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
55.《说“麝煤”》,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
56.《唐宋诗词释词二则》,载《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
57.《吸取解释学精华 实现训诂学改造》,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8.《大学古汉语文选教学激趣法试探》,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9.《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60.《〈涉江〉“齐吴榜”释义商兑》,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61.《楚文化视野中的〈庄子〉艺术变形》,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62.《〈广雅〉考释二条》,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
63.《朱熹的经典解释学原则》,载《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10期。
64.《以类而推 脱然贯通——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65.《试论朱熹“切己体察”的解经方法》,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66.《朱熹“随文解义”法简论》,载武汉大学《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
67.《朱熹以常情的解经方法》,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68.《朱熹论经典理解形成的基本条件》,载《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
69.《以心体之 重复思绎——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与饶琪合作),载《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0.《朱熹经典诠释的社会担当意识》,载《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第12版。
科研项目
1.国务院古籍整理项目《中华大典·训诂分典》,为项目负责人之一。
2.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古代汉语文献选读教学研究》,为项目负责人。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类书文化研究》,为主要参加者。
获奖情况
2.论文《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被评为湖北省第十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专著《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获武汉市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