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庙博物馆 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天津市城市中心地区的南开区东马路东门里1号,昌邑区文庙胡同。修建于1907年,天津文庙是明清两代天津地方官员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学宫所在。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1986年设立天津文庙保管所,1991年更名为天津文庙博物馆。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并列的府、县两庙及明伦堂组成,是天津市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发展历史
天津市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孔的庙宇。文庙是天津历史上等级最高的古建筑群,也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孔子庙又称孔庙,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文庙也是天津的学宫所在。明、清两代曾多次对文庙进行修缮、增建,其中规模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顺、万历,清朝康熙帝、乾隆等几次,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
文庙的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其中有些建筑名称是文庙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着石桥的半圆形的水池子,来源于《周官》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象进入了最高学府。在清代,对考取秀才的称“入泮”。棂星门是一座巍然挺立着四根冲天大柱的牌坊。传说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灵,通过棂星门,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
主体—大成殿
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庙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孟子、颜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显示出孔子之学后继有人,学子济济一堂。旧时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在此举行,它是整个祭孔活动的中心。在天津按照旧时的规定,对于孔子,每年农历春秋各举行一次祭典。农历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这时所有的学校都要放假,要集体向孔子行礼,还要吃一顿捞面,聊表纪念“孔诞”之意。另外,东、西两侧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贤人及历代的名宦、乡贤等。
后殿—崇圣祠
崇圣祠就是后殿,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东门内的两座过街牌楼也是孔子庙整体建筑的一部分,此牌楼为二柱三楼式,木结构,造型奇特。横额上有鎏金雕龙华板,精巧的斗拱支撑三座“五脊六兽”的四阿瓦顶,加之华世奎书写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宝点缀,使牌楼既气势雄伟,又玲珑秀丽。这也是对孔子的颂扬之词。
文庙作为天津市的名胜已保存500余年。在津门,孔子作为圣人也被祭祀已数百年。
195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拨巨款多次进行复原保养维修。1985年市政府拨款90万元修并重建县庙影壁、泮池和棂星门。1987年成立了孔子庙博物馆并与同年十月对外开放。馆内陈列有《府庙大成殿复原陈列》和《孔子生平展》,馆内现藏文物主要是祭孔礼、乐器。比较重要的有编磬、古琴、古瑟、建鼓、应鼓、搏鼓以及铜爵、竹、竹等等,这些藏品表现了中华两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馆内还不定期举办“祭孔古乐演奏”。
文庙主要建筑有过街牌坊、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这些建筑基本呈对称排列,分别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现有基本陈列《大成殿复原陈列展》及祭孔乐器舞具的展出,并不定期地举办临时性展览。定期举办的“祀孔大典暨乐舞主题表演”已成为天津市影响深远的旅游文化品牌。孔子庙设有“状元香”、“心愿卡”等项目以满足家长、学子寄托心愿,使游客在休闲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古代建筑艺术之美。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南开区东马路东门里大街2号
公交线路
通往天津文庙博物馆的公交线路有21条线路
海光寺地铁站至未来城公交站675路;
大胡同商贸中心至水道公交站的846路;
金谷园至蓝海商贸城的878路;
王顶堤街道商贸城公交站至天津站北广场的681路;
未来城公交站至津门湖公交站的641路;
丁字沽公交站至中山门地铁站的642路;
新华路百货大楼至双青新家园公交站的606路;
泗阳道公交站至华苑小区公交站的903路;
河兴庄公交站至天津水西公园公交站的633路;
聚贤道公交站至东姜井公交站的863路;
水道公交站至世纪天乐的954路;
九连山路至喜峰道的632路;
中心公园至辰兴路公交站的37路;
津塔公交站至乐桥里的1路;
丁字沽公交站至天津站的5路;
保利玫瑰湾公交站至北城街609路;
蓝海商贸城至富民路公交站的观光1路;
及天津地铁1号线。
开放时间
9:00-16:30
门票
成人票30元,学生票15元,儿童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凭相关证件免票,儿童1.2-1.4米购票半价,60-70岁老人凭老年证购票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