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墓道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应麟墓地位于宝同村同谷山南麓,东临千年古刹阿育王寺,西接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329国道在其南侧约500米处穿过。墓道坐北朝南,略向东倾斜110度,分为墓室和墓道两部分。墓道依山势修建,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石笋、石龟、石羊、石虎、石马、文相、武将等雕像,均呈东西相对之势,间隔距离逐渐缩小。墓道全长约50米,宽度超过10米。
王应麟墓及其附属设施因历史原因受损严重,且发现时间较晚,遭受了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目前,墓道内留存的石刻共有10件,包括文臣、武将、石马、石虎、石羊以及碑座、石笋等。其中,一尊武将和两匹石马的头部已经缺失,下落不明;一只石虎因自然风化而破损严重;石笋只剩下一半;碑亭已被废弃,仅剩碑座;其余石刻保存良好。现存的武将雕像残高2.20米,宽0.67米,手持利剑,姿态庄严威武;文相雕像通高2.60米,宽0.64米,身着宽袍,头戴方巾相冠,腰间束带,手握笏板,脚穿靴子,目光平视前方,线条简洁流畅,造型庄重大气。石马一对,高1.40米,长1.52米,站在石座上,带有马鞍和垫子,细节雕刻精细;石虎高1.50米,宽0.95米,风化严重;岩羊高1.32米,宽1.13米,呈现安详的姿态。
王应麟(1223-1296),南宋时期著名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出生于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他是淳祐年间进士,曾担任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应麟精通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领域,擅长考证和掌故制度的研究。他的著作包括《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书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其中《楷体金文三字经》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球性的启蒙教材。
王应麟诞辰800周年:经成三字 文留千古.宁波档案网.2024-11-25
鄞州文史丨文明小康村:宝同村.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5
大儒王应麟,甬上传古今.大儒王应麟,甬上传古今.2024-11-25
随机推荐
王应麟墓道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王应麟墓地位于宝同村同谷山南麓,东临千年古刹阿育王寺,西接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329国道在其南侧约500米处穿过。墓道坐北朝南,略向东倾斜110度,分为墓室和墓道两部分。墓道依山势修建,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石笋、石龟、石羊、石虎、石马、文相、武将等雕像,均呈东西相对之势,间隔距离逐渐缩小。墓道全长约50米,宽度超过10米。
遗址现状
王应麟墓及其附属设施因历史原因受损严重,且发现时间较晚,遭受了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目前,墓道内留存的石刻共有10件,包括文臣、武将、石马、石虎、石羊以及碑座、石笋等。其中,一尊武将和两匹石马的头部已经缺失,下落不明;一只石虎因自然风化而破损严重;石笋只剩下一半;碑亭已被废弃,仅剩碑座;其余石刻保存良好。现存的武将雕像残高2.20米,宽0.67米,手持利剑,姿态庄严威武;文相雕像通高2.60米,宽0.64米,身着宽袍,头戴方巾相冠,腰间束带,手握笏板,脚穿靴子,目光平视前方,线条简洁流畅,造型庄重大气。石马一对,高1.40米,长1.52米,站在石座上,带有马鞍和垫子,细节雕刻精细;石虎高1.50米,宽0.95米,风化严重;岩羊高1.32米,宽1.13米,呈现安详的姿态。
人物简介
王应麟(1223-1296),南宋时期著名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出生于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他是淳祐年间进士,曾担任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应麟精通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领域,擅长考证和掌故制度的研究。他的著作包括《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书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其中《楷体金文三字经》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球性的启蒙教材。
参考资料
王应麟诞辰800周年:经成三字 文留千古.宁波档案网.2024-11-25
鄞州文史丨文明小康村:宝同村.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5
大儒王应麟,甬上传古今.大儒王应麟,甬上传古今.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