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金腰燕指名亚种

金腰燕指名亚种(学名:Hirundo daurica daur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上体由额至腰为金属蓝黑色,背羽基部白色,后颈有1栗色领环;眼先棕灰,羽端缀黑;耳羽棕祸,具深色羽干纹,下腰羽栗色,并形成宽阔腰带;尾上覆羽亦金属蓝黑色;尾羽黑褐色,其中最外侧1对特延长;除翼上小覆羽、中覆羽,其众覆羽及飞羽均黑褐色。下体白色沾棕,各羽均具黑色羽干纹;尾下覆羽羽千纹较腹部为细,羽端为辉蓝黑色。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脚栗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除最外侧一对尾羽形短而宽外,内侧飞羽内的边缘较多灰白、体具栗色的部分,其色也不若成鸟浓丽。虹膜黑褐色;嘴、跗及趾黑褐或黑色。

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飞行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

分布范围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西伯利亚南部、额尔齐斯、蒙古的抗爱山和肯特,冬季见于印度阿萨姆邦。中国境内分布于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云南省

外形特征

金腰燕指名亚种,雌雄羽色相似,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有的后颈杂有栗黄色和红栗色、形成领环,腰部栗色,部褐色,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形。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浅栗色的腰与深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 18-30 g,♀ 15-31 g;体长♂155 -206 mm,♀153-196 mm;嘴峰♂ 6-9 mm,♀6 -9 mm;翅♂102 -130 mm,♀109-131mm;尾♂85-122 mm,♀78-114 mm;跗蹠♂12 -14 mm,♀12-14 mm。(注:雄性——♂;雌性——♀)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结小群活动,飞行时振翼较缓慢且比其他燕更喜高空翱翔。善飞行,飞行迅速敏捷,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蛉目等昆虫。

分布范围

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中国辽宁,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云南省,冬季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

繁殖方式

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中国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4~9月繁殖,用泥丸混以草茎筑瓶状巢于建筑物隐蔽处,每年可繁殖2次,每窝产卵4~6枚,卵近白色,具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及重量与家燕相同。通常卵产齐后才孵卵,孵化期约17天,在巢期26~28天。巢址的选择上与家燕有别:家燕主要营巢在屋内,金腰燕主要在屋外墙壁上,且喜选木结构房屋,还发现巢连着巢的“群居”现象,一木头房上,有26对之多,甚至六对金腰燕把巢堆在一处,宛如蜂窝,是罕见的奇观。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野生世界 | 燕子衔泥忙筑巢.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7

指名亚种 Hirundo daurica daurica daurica Linnaeus, 177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24-04-07

湖湘自然历丨拙燕、巧燕怎么分?.百家号.2024-04-07

保安湖科普小课堂:鸟类科普之金腰燕.关注森林网.2024-04-0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