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尊米山

尊米山位于掇刀区迎春村,形似一粒大米竖立在杨树港东岸,东西走向,长约1200米,宽约500米,海拔289米。关于其来历,有一段传奇故事与二泉城相关。

正文

提起尊米山,有一段传奇,其来历还要从二泉城说起。

二泉城位于现在的掇刀区双泉村六组境内。西汉刘启中元年间(公元前149年至前144 年)在现在的荆门市境内设当阳市。因为此地处于京都长安以南,也在荆山山脉的当古山以南,故名当阳县。县城就在现在的双泉村六组,当时称为二泉城。汉朝的二泉城很小,只一条丁字形的小街道,仅相当于一个小集镇。因为附近有大、小二泉而得名。

县城内只有大泉,小泉在县城南一里之外,与县城并不相连。大泉是一眼间歇泉,并非泉水长流,不过它断流的时间不长,多则一二个月,少则二十来天。如果断流的时间长了,一旦爆发,声势很大,景象十分壮观。只听见平地一声巨响,就冲起一股带污泥的水柱,有十丈之高。这也是一大景观,许多专程从远方赶来观赏的游人常常等待月余而无缘一见。

大小二泉的泉水灌溉下游数千亩的良田。年年五谷丰登,带给人们温饱与富足。在泉水流经的下游有十亩左右的稻田能生长一种奇特的稻谷,用这种稻米做出的饭色泽晶莹泛碧,气味幽香,回味绵长。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米饭颗颗直立,不偏不倚,每个颗粒就像一只灯光的火焰,故名灯米。这种不是用锅煮的,而是用一端带节的粗竹筒做碗装上米和水排在蒸笼里蒸熟而成。后来这种米成了向朝廷纳贡的贡品,民间不能享用了,而且连竹筒碗也要一同敬贡。人们把杨树港河边的一座突兀竖立的小山峰与灯米联系起来取名为灯米山。灯米成了贡米后身价大增,名称也改为尊米了,灯米山也随之改名为尊米山。地方官为了增加灯米的产量,便扩大种植面积,结果没能成功,不论在这丘田的上游还是下游,种植同样品种的稻谷,用这种米做出的饭始终没有这种效果。

后来有人检测:在这种泉水中含有某种特殊元素,才使长出的稻谷具有如此特性。因为,在泉水出口的地段其元素含量过高长不出这种稻谷,泉水流经太远了,经过沉淀,其含量又减少了,也长不出这种稻谷。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