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调良图

《调良图》是由中国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目前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展现了赵孟頫卓越的艺术才华,尤其是他对马匹的精细描绘。画中描绘了一位身穿唐装的驯马手在风中驯服一匹身形矫健、长鬃毛的马,画面生动传神,体现了作者对细节的高度关注。

画作内容

《调良图》展现了一个经典的绘画题材——驯化马匹的过程。画面上,一位穿着唐装的驯马手正在风中训练一匹马。画作左上方题有“陈子昂”的签名,并盖有“赵氏子昂”印章,以及清朝梁清标的“棠村审定”、“蕉林立氏图书”印章和爱新觉罗·弘历的“乾隆御览之宝”印章。

创作背景

赵孟頫以其人物画闻名于世,尽管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更为人熟知。他的绘画技艺广受赞誉,无论何种题材都能达到极高的水平。尤其是在画马方面,他曾师从唐朝的曹霸韩干,并自诩能与宋代的李公麟相提并论。赵孟頫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传统,还亲临现场观察,深入研究马的各种形态。据推测,《调良图》可能是在13世纪80年代创作的,那时赵孟頫大约26岁。

艺术鉴赏

形象

《调良图》采用了细腻的高古游丝描技法,展现出典型的唐代风格。画中的马体型匀称,肌肉发达,身上覆盖着黑毛,四肢结实有力。它正低头进食,尾巴垂在右侧后肢旁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马颈上的鬃毛,直立如针,经过作者的精细描绘,显得威武非凡。人物形象同样精致,体现出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技法

画作中可以看到赵孟頫有意模仿唐代的绘画风格,线条流畅,用墨深浅适宜,造型严谨,对于马的身体质感、广阔的田野以及人物的侧面姿态,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构图

尽管画面只有一马一人,但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外还有无尽的景象,这种留白的手法使得画面的主题突出,同时也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名家点评

-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评价说:“画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别是方折劲挺的铁线描形成的人物衣褶和圆活腴润的弧线勾划出的马体及风动如火焰的虬髯、马鬃、马尾显现了作者丰富精湛的表现力和藏抑不住的创作激情。”

- 中国美术史学家高居翰指出:“赵孟頫的《调良图》会把人物和马匹孤立出来,衬着空荡荡的画底,这一点也和两位前辈的做法相同。虽然画中有一股强风吹过马尾、马鬃和马夫的衣服,看起来也只是在画幅之内回旋,使构图活泼了,但是基本上还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

历史传承

《调良图》的历史颇为悠久,曾经由清代收藏家梁清标收藏,随后进入清廷内府,受到爱新觉罗·弘历的喜爱,并被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和《故宫书画录》中。如今,这幅珍贵的画作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出生于湖州市(今0572)。他是宋朝皇族成员,南宋灭亡后隐居自学。孛儿只斤·忽必烈派遣使者到江南寻找人才,赵孟頫因此被推荐入朝,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去世后被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敏。除了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赵孟頫也是一位重要的诗人,留下了《松雪斋集》等多部著作。

参考资料

《照夜白图》再度展出,这匹照亮盛唐暗夜的白马,也是赵孟頫一生的向往.个人图书馆.2024-08-19

妙造天成使自然—《调良图》 .搜狐网.2024-08-19

中国古代马画中的符号与诉说.人民网.2024-08-1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