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王镇隶属于聊城市阳谷县,位于聊城市阳谷县城西南九公里处,辖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5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0638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乡属聊城黄河冲积平原,是聊城传统的农业大乡,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朝天椒、白皮大蒜等。
历史沿革
原名山东永良康寨,明初在村东高地建庙宇一座,且村中王姓居民多,故更名为山东高庙王。乡行政总面积6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
因乡机关驻地而得名。据传此地名山东永康寨,明初在村东南高地建庙宇一座,且村中王姓居多,故更名为山东高庙王。聊城市高庙王乡历史悠久,至今境内尚有三国时期仓亭津及曹魏积粮屯兵的军仓遗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曹继清等革命英雄;抗日战争时期,又曾出现过刘广东等抗日英雄;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高庙王乡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刘邓大军渡河作战,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民国初年,山东阳谷全县划分为17个乡,高庙王及其附近村庄为山东省济西道阳谷县高庙王乡,乡公所驻山东阳谷高庙王村。1930年,高庙王划归山东省鲁西行政区阳谷县第一区,建国初期高庙王仍为山东省聊城专区阳谷县第一区;1953年郎集、中孔以南村庄划归聊城市专区寿张镇,以北其余村庄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阳谷县西湖区,为山东省聊城专区阳谷县西湖区高庙王公社,1958年山东省阳谷县建制撤销,高庙王划归山东省寿张县,高庙王区全部属山东聊城寿张县,为山东聊城专区寿张县高庙王区,1961年山东阳谷县建制恢复,高庙王北部属山东聊城阳谷县,高庙王南部属山东聊城寿张县;1964年11月原寿张县撤销,其金堤河以北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阳谷县,高庙王区全部属山东聊城专区阳谷县所辖,今聊城市高庙王乡所属村庄分属聊城阳谷县西湖、聊城阳谷县李台两个区;1971年3月撤区并社,以原属聊城市西湖区的高庙王、朱施董两社,原属聊城市李台区中孔、徐集、秦楼三社合并成立聊城市高庙王人民公社。1984年7月设聊城市高庙王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聊城市高庙王乡位于聊城市阳谷县西南部,乡驻地距聊城市阳谷县城9公里,辖区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9.9公里,总面积61.5平方公里,东与聊城市寿张镇接壤,南与聊城市李台镇、聊城市金斗营乡毗邻,西与聊城市莘县古城镇、聊城市西湖乡交界,北与狮子楼街道、聊城市博济桥办事处相连。
聊城市高庙王乡辖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农业水利较好,大小95条沟渠东西相连,南北融通,旱能浇,涝能排,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辣椒、棉花等。
人口数据
2011年底,全乡有72个自然村,58个行政村,总人口377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71人,人口密度为613人/平方公里。
2021年7月,阳谷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高庙王镇常住人口30638人。
行政辖村
经济
综述
聊城市高庙王乡土质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物产十分丰富,是山东鲁西粮食生产基地。畜牧业发达,瘦肉型猪,小尾寒羊、肉食兔等年出栏量居山东省鲁西榜首,产业结构初具规模,全乡现有朝天椒、益都红辣椒1.5万亩,年产干椒5000吨,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乡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山东省聊城市林业生产先进乡镇,是山东省传统的农业大乡,聊城市轻工业强乡。乡农贸市场充满活力,乡驻地楼房林立,小城镇建设日益繁华。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信息畅通。乡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乡现有国家大型(一)企业集团一家,限额企业6家,被誉为“山东省科技之乡”、“聊城市专利之乡“。
招商引资
1、设立项目引进奖
凡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1%的比例进行奖励。
2、土地优惠政策
除国家和上级规定的政策外,乡党委、政府规定:凡新上项目50万—300万元的,乡政府提供5—10亩土地3年的项目占地租赁费;新上固定资产投入300万—500万元的项目,乡提供10亩—15亩土地5年的项目占地租赁费;新上固定资产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乡政府提供20亩以下永久性项目占地。
3、设立纳税大户奖
凡年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奖励价值5万元的微型面包车壹辆;凡年纳税在2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奖励价值2万元的农用小汽车壹辆;凡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奖励价值5000元的摩托车壹辆。
4、实行特等优惠政策
凡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在税收和其他规费方面予以特等优惠。
明星企业
全乡农贸市场充满活力,小城镇建设日益繁荣。该乡科技发达,被誉为科技专利之乡。中国方舟集团生产的专利产品——诺亚口杯已响誉全国;天极公司和宇星汽具公司生产的产品——蔬菜残留农药检测器和曲轴研磨机市场前景看好。此外,该乡还有近30项专利亟待开发生产。
农业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朝天椒、白皮大蒜等。
聊城市高庙王乡着力抓好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乡村容村貌有一个大的变化。聊城市高庙王乡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气候宜人。该乡属黄河冲积平原,是传统的农业大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是聊城市阳谷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林业生产先进乡镇。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乡各种名优新鲜蔬菜和畜禽蛋奶产品供应充足。聊城市高庙王乡农贸市场充满活力,小城镇建设日益繁荣。其中瘦肉型猪、小尾寒羊、肉食兔等年出栏量居鲁西榜首,产业结构初具规模,全乡现有朝天椒、益都红辣椒1.5万亩,年产干椒5000吨,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
工业
聊城市高庙王乡大力实施“工业立乡”战略,利用本地优势,通过招商,医疗器械、具制造、橡胶、皮革等一些“大、强”项目纷纷落户该乡。高庙王乡围绕玻璃工艺、钎具制造、橡胶、皮革、辣椒等优势产业,乡玻璃工艺、钎具制造、橡胶、皮革、辣椒四大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发展前景广阔。神龙面粉厂通过外出考察,强强联合,实现了招商扩产,共引进资金5000万元,一期投资3000万元。有效地带动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
聊城市高庙王乡科技发达,被誉为科技专利之乡。乡现有国家大型(一)企业集团一家,限额企业6家。其中中国聊城方舟集团生产的专利产品——诺亚口杯已响誉全国;聊城市天极公司和聊城市宇星汽具公司生产的产品——蔬菜残留农药检测器和曲轴研磨机市场前景看好。此外,该乡还有近30项专利亟待开发生产。
交通
聊城市高庙王乡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信息畅通。东临京九铁路,南通黄河大桥,西接济邯高速公路,北直达济聊馆高速公路。全乡道路硬化与周边乡镇和县市全部实行对接。仓(仓上)十(十五里元)公路、阳(阳谷县)金(金斗营)公路、金(金斗营)大(大布乡)公路县乡公路形成以本乡驻地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
社会
乡拥有11万伏变电站一处,形成了覆盖全乡的输变电网络。通讯设备先进,电话交换机扩容量达到2万门,移动通讯和联通通讯信号塔座落在乡驻地。聊城市高庙王乡共有中学2处,小学32处,卫生院一处。
公益事业
党员教育不留“盲区”
十七大召开后,阳谷县高庙王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载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乡党委聘请县党校教师,从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抽调11人,组成了乡十七大精神宣讲“讲师团”。他们利用乡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对党员分批集中宣讲。同时,不留“盲区”,对老弱病残的党员开“小灶”,组织成宣讲小分队,把十七大精神送上门,把党的温暖送到“炕头上”,激励他们为新农村建设出主意。有的老党员在家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后,写学习心得。有的针对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要求,结合村上的实际,“上书”提建议。截至2008年1月,该乡老党员提出农田水利建设、文化大院建设、自来水管理、经济合作社发展等建议216条,90%以上的建议被乡党委、政府采纳。
敬老院建设
2008年1月8日,位于阳(阳谷)金(金斗营)路段的高庙王路口处由县政府投资兴建新的敬老院竣工。新敬老院所需要的床、桌、椅、衣柜及日常生活用品均已准备完毕。新敬老院的竣工使用、让农村“五保”供养人员、自费养老人员有了一个颐养天年的温馨场所。建成的聊城市高庙敬老院占地10000余平方米,分为综合办公楼、宿舍区、娱乐生活区、休闲室等。
妇女争当科技家长
聊城市高庙王乡教育广大妇女冲破封闭的、家务型的格局,告别“灶台”,大步登上商品经济的“大舞台”。该乡在进行摸底选业登记的基础上,组织妇、科、农、教等有关部门,开辟各种阵地,让她们一显身手,竞争科技家长,大批妇女很快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2007年聊城市高庙王乡以妇女为主体的家庭收入达53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2%。72名家庭妇女被乡评为科技致富新星。截至2008年1月,全乡有2000余名中、青年家庭妇女依靠科技致富,成为有实力的科技家长竞争者。
社会保障
高庙王乡“六个一”打造阳光计划生育
聊城市高庙王乡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阳光计生”并收到明显成效。这“六个一”分别是“一栏”,即各村设置计生政务公开栏,将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学习了解计生知识;“一会”,即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由各村分别召开一次计生村务公开大会,村干部进行工作述职,公开婚孕育等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一线”,即开通计生服务热线,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一院”,即建设人口文化大院,发动有条件的村组建计划生育宣传队,依托文化大院开展丰富多彩的人口计生活动;“一信”,即逐户发放公开信,细化涉及计划生育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计生管理的意识;“一评”,即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解决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
阳谷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阳谷县统计局.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