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是19世纪30至6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所论述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物包括Α.И.赫尔岑、Ν.Г.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历史背景

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至60年代,当时俄国正处于由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历史时期。这种哲学是对反农奴制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受到L.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农奴制的深刻危机,农民反抗农奴主的斗争日益激烈。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标志着反封建、反农奴制斗争的开端。沙皇政府随后加强了政治和思想控制,提出了所谓的“正统国民性”理论,将专制制度、农奴制和东正教视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这种背景下,俄国革命民主派及其唯物主义哲学逐渐形成。

主要观点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强调反对统治阶级宣扬的神学唯心主义教条主义,为反封建革命提供理论支持。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俄国进步思想传统的同时,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尽管他们都声称自己的学说是费尔巴哈的,但他们并未像费尔巴哈一样简单抛弃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辩证法,而是尝试从中汲取精华。他们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原理与唯心主义结论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许多辩证法思想,如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真理的具体性等原则。

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承认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试图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探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些贡献使他们的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他们未能将辩证法与唯物论有机结合。例如,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有机界与无机化合物界之间仅有量的区别而无质的区别,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亦然。在讨论社会历史问题时,他们忽视了物质生产实践的作用,坚持存在永恒不变的人性本质,并将意识、知识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表明他们仍受唯心史观影响。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总体上属于旧唯物主义范畴。列宁曾指出,由于俄罗斯生活相对落后,他们尚未达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社会影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及其唯物主义哲学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在欧洲哲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然而,他们提出的“俄国社会主义”或称民粹主义思想,后来对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

爱智慧 尚思辨 学以致知——苗力田哲学翻译和哲学思想研究.中工网.2024-11-01

【耿仁杰】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哲学批判.哲学中国网.2024-11-01

《世界哲学源流史》俄国哲学之一:赫尔岑.搜狐网.2024-11-0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