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马撒自然村

马撒自然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甲寅镇老博村,属于半山区,国土面积0.3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该村距离村委会1.5公里,距离乡2公里,年平均气温14.2℃,年降水量1310.6毫米,适宜种植稻谷、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村内有耕地151.83亩,人均耕地0.86亩;有林地20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户,有乡村人口180人,其中农业人口180人,劳动力12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7人。

马撒自然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28%。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该村正在计划大力发展棕榈等经济林产业。

村情概况

位于老博西北边,距离村委会1.5 公里,距离乡2公里。国土面积0.3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4.2 ℃,年降水量1310.6毫米,适宜种植稻谷、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有耕地151.83亩,其中人均耕地0.86亩;有林地20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户,有乡村人口180人,其中农业人口180人,劳动力12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7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28%。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该村目前正在计划大力发展棕榈等经济林产业。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强培植本村新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一批能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拳头产业(如棕丝加工业、经济林果、竹类栽培等);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51.83亩(其中:田100.22亩,地51.61亩),人均耕地0.86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黄豆等作物;拥有林地20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梨、桃、柿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荒山荒地68亩,其他面积57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28%。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38.04%;畜牧业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7.6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83头,肉牛14头,鸡鸭891只);渔业收入0.6万元,占总收入的0.59%;林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11.96%;第二、三产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3.26%;工资性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8.28%。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7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7人(占劳动力的22.13%),在省内务工16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41户饮用井水,有4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1户通电,有2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5.00%和65.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42.50%)。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10.50亩,有效灌溉率为88.3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8 亩。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中有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村内建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4户,占农户总数的85.00%。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2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5.8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0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7户,共乡村人口205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01人。其中农业人口205人,劳动力127人。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8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19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老博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甲寅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50公里,距离毕节市岔河中学4.5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19人,中学生11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2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5.47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0个,党员总数6人,党员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1人。团员6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群众发展意识不强,没有带动性产业;主要产业没能形成产业化经营,市场竞争能力弱;本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在生产管理中科技含量低,群众增收致富慢。。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加强培植本村新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教育,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形成一批能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拳头产业(如棕丝加工业、经济林果、竹类栽培等);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