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慈悲心

慈悲心是佛家所倡导的“三大发心”之一。慈悲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核心理念,是佛教理想化人格——菩萨的首要特质,是佛教人道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被视为佛道之根本。佛教的慈悲理念是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们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慈悲”作为佛家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深远的哲学起源。

慈悲心是佛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之一,慈悲作为慈悲心的核心特质,有两个层面的含义:慈,是巴利语metta、梵语maitri(或maitra)的译语。悲,是巴利语及梵语karuna的译语。从语源学的角度来看,“慈”是梵语mitra的衍生语,是指“真实的友情、纯粹亲爱”的意思;“悲”是哀怜、同情、温柔的意思。南传佛教认为,慈是带给众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愿望,悲是帮众生除去烦恼和痛苦的愿望。

基本介绍

慈悲心是指要将天下的所有,乃至禽兽昆虫草木都视作如同己出,跟自己是同体同生同命从而爱护。汉字的德就是指的要有十种善心,要修养自己十种善心、十种品格,十善心是指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博爱心、教化心、平等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慈悲心是其中的第三善心善行。用十种善行、四种准则,一心一意地去做,来为大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民族服务,这才叫“德”。

慈悲心是修肝中之仁。它是慈祥和善、仁慈善良、慈善怜恤,慈爱宽仁;视天下人乃至禽兽、昆虫草木,与己同体,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损不伤。        

但是分析社会现象,是比较糟糕的!人类在吃饭当中伤害生命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很多不应当吃的东西,都被杀来吃,这个慈悲心不够!没有重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没有将动物生命的珍贵视作于跟自己的生命一样。因为培养这个善心,得从细微处培养,就不能够去掠杀任何动物。能够关心动物,才能关心人;能关心人,才能关心动物,这都是辩证的。

有这个慈爱、爱心、爱护,实际上是培养自己美好的心灵、健康的心态,否则,人们的心灵就容易发生扭曲。所以,这个慈悲心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要培养这种爱心、慈爱之心、仁爱之心,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姊妹兄弟,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同学,爱所能兼顾到的一切人和动物,不要伤害他们的性命。这,是培养仁慈、宽容,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的一个重要法则和前提。

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是不是宗教啊?不是,实际上它是做人的根本。《老子·德道经》当中就说了这个社会的发展——直接谈到了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人类的发展离开了道治、德治社会以后,就进入了四个阶段,就是仁治阶段、义治阶段、礼治阶段和智治阶段。现代社会是纯粹靠后天的智识来治理自己的身、管理自己的家庭、管理自己的单位,很少用慧、很少用大慧来管理,更不用说用仁德来管理、用义德来管理、用礼德来管理,纯粹是用自己的那种微弱的智力——学习掌握的西洋文化的知识来管理自己、管理家庭和管理单位。实际上,本身就离失了祖宗们要求人们达到的——要用仁治之心来管理人的心、管理人的身。这个慈悲呢,那就是建立在这个仁治之上,要用仁慈之心来对待身边的所有事和物,人和动物。

慈悲心注意从身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积累,去培养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把这十善心在身国之中树立起来。身体实际就像一个国家,要善于治理自己的这个身国呀!就用这个德、这十种善心善行来规范统一它们,使它们符合最高的自然法则——道和德,归到这个“一”里面。虽然,心肝脾肾肺是五个分支,又称之为仁德、礼德、土德、义德、智德,分成了五。但是,它可以归结成为“一”——淳德。当不是有心地去做好事的时候,自然就得去做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进入了“一”的境界。

就像宋朝有一位大德赵康靖,他每天都坚持自己培养自己的德性,他用一个瓶子来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作为是不是符合道德。他用黑豆粉、白豆来检查自己:每天有一个坏的念头、坏的行为,他就丢一颗黑色的豆子在瓶子当中;每帮助一个人,每当有一个善的念头、想法和主意的时候,他就丢一颗白色的豆子。刚开始几个月的时候,白豆子很少很少,黑豆子占张康的一大部分。但是一年以后,因为他注重了用十种标准、四种原则一心一意地去做,一年后他就发现瓶子里面黑豆子很少了。通过三年的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校正,最后瓶子里面全部都是白色的豆子,没有一点坏心思了。这个时候,他就把瓶子砸碎,进入了一种自然的道德状态。

这个故事的启迪非常深。看起来这个道德修养似乎很难,但是真正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这个上德并不困难,都是可以实现的,就看有没有这个志向,有没有这个信念。这个启迪,是否可以激励大家养成一个习惯——每天睡觉,躺在床上就要反思一下:一天当中,自己哪些话是对的,哪些话是错的;对别人是否包容,是否宽容;对正面来的意见、反面来的意见,是否采用了“中气以为和”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能还有哪些失误和判断。每当晚上,在静静的深夜的时候,这样一分析,自己的心变得清明节,眼前也感觉到凉爽;第二天清晨,仍然精神饱满地去干自己的事情。其实这种方法并不难,修养道德至简至易,就看愿不愿意去实践!一旦实践,就一定会有所成就。为了完美的人生,也应当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去坚持修好自己的德性,这就是对道德的简要的解析。

“慈悲心”要让它建立起来,就需要清理障碍。需要清理心理当中、心身当中的杀盗邪淫、冷漠轻贱、落井下石、残忍冷酷的负面心态、心理,才能把这个“慈悲心”真正地确立起来。

如果心中隐藏着杀盗邪淫、冷漠轻贱、落井下石、残忍冷酷的心态,那么“慈悲心”就难以真正地确立起来。只有边清理边确立、边清理边树立、边清理边扶生,那么“慈悲心”才能真实完整地建立起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