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徊是一种源于古代的民俗舞蹈活动,最初是为了“镇山驱虎”,祈求生产和生活的安宁。这一传统在绩溪县伏岭镇得以延续和发展。
历史背景
舞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当时伏岭镇的居民为了“镇山驱虎”而开始这项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舞徊逐渐成为一种习俗。到了南宋时期,随着伏岭村的人口增长,人们对舞徊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村里专门创造了一个“徊”字来命名这种舞蹈,并且制定了一套固定的仪式程序,代代传承。村民们还将“徊”作为图腾挂在家中供奉。
明清时期的舞徊
明朝中期,伏岭村将每年的正月十五定为舞徊日,庆祝活动持续三天。在这期间,村民们会在村头河滩的祭坛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点燃篝火,然后由两名身披彩色布料的勇士扮演“神徊”,带领大家围绕篝火跳舞。整个过程伴随着鼓乐、鞭炮和呐喊声,模拟狮子的各种行为。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表演和欢呼声。这些活动旨在驱逐邪恶,确保村庄的安全和平静。
现代舞徊
尽管时代变迁,伏岭村的舞徊活动仍然保持着其传统的魅力。每年的舞徊日,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通过舞蹈和祭祀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
参考资料
寻绩古村|伏岭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8
《大地家宴》第1集:舞徊是伏岭村祈福镇灾的传统.央视网.2024-10-28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