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岩匙

岩匙(学名:Berneuxia thibetica Decne.)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特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它的各部光滑无毛,根状茎伸长,略弯曲,具卵形鳞片。

形态特征

岩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厘米;根状茎粗壮,木质,几直立,稍弯曲,褐色或暗褐色,直径3-4毫米,密被阔卵形鳞片,鳞片黑褐色,不透明,具纵脉,先端渐尖,无毛;顶端发出5-10(-13)片成莲座状的叶丛。叶基生,革质,倒卵状匙形或椭圆状匙形,中部以上最宽,长3-10厘米,宽1.7-4厘米,先端钝,具凸尖头,向基部渐狭成楔形,并向下延于叶柄,无毛,上面深绿色,常具光泽,通常平滑,下面灰绿色或灰白色,全缘,反卷,侧脉2-4对,上面不明显或显著下陷,网状脉在上面有时可见;叶柄伸长,稍比叶片长或稍短,长短不规则。花葶长度往往等于叶或稍短于叶,花后伸长,有时可达23厘米,有花5-12朵,组成伞形状总状花序花梗长3-11厘米,常红色,微具短柔毛,基部有1大苞片,中部有2小苞片,苞片对生或互生,几膜质,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7毫米;花白色,两性,整齐;萼片5,分离,阔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钝或圆,淡红色,具9-11纵脉,全缘,宿存;花冠钟状,深5裂,裂片舌状或矩圆形,膜质,长9-10毫米,先端圆,全缘,花后脱落;雄蕊5,生于花冠基部,与裂片互生,花丝较宽,边缘膜质,下部微具毛,与花冠裂片等长或稍超过,花药近圆形,2室,深裂,每室纵裂成肾形;退化雄蕊5,短,膜质,舌状或长圆形,具髯毛,白色,与花冠裂片对生;子房扁球形,微被毛,3室,每室具多数胚珠,花柱单一,直立,圆柱形,不超过雄蕊(在果期伸长,长可达9毫米),柱头小,盘状,微浅3裂。蒴果圆球形,直径3毫米,包被于绿色革质的花萼内,室背开裂。花期4-6月;果实8-9月。

生长环境

岩匙生长于冷杉属林中,灌丛中,阔叶林中或潮湿岩壁上。海拔1700米至3500米的高山或中山林中潮湿地区。

分布范围

岩匙分布于中国四川省绵竹青川县安州区、荣经、普格县叙永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雷波县汉源县、汶川、茂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屏山县康定市筠连县理县金阳县洪雅县二郎山森林公园天全县宝兴县、茂县、石棉、松潘、平武等地。在云南省,岩匙见于镇雄县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丽江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等地。此外,岩匙也分布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区。

保护级别

中国云南省三级保护植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