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战斗机是一款由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战斗机,机长8.75m,高3.7m,极速590km/hr,航程1,800km。
历史
日本陆军三式战斗机川崎 Kawasaki Ki-61 飞燕(Hien)为日本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款量产化液冷式活塞引擎战机。
发展沿革
1937年在德国Mercedes-Benz的授权下以DB-601引擎为蓝本,川崎开发出Ha-40机械增压倒V型汽缸液冷引擎,有助于飞行员的前方视野和引擎维修,1940年川崎制造出搭载Ha-40引擎的Ki-61战机,并于1942年初开始量产。
Ki-61仿制于德国HE-100战斗机。后者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38年首飞。由于纳粹德国空军最终选择了Bf-109战斗机作为制式战斗机,He-100在前后完成了约12架之后,后续研制和生产计划被全面终止。余下的He-100战斗机先后被苏联和日本获得。苏联在吸收了He-100的设计理念后研制出Lagg-3型战斗机,后者在苏德战争中有不俗表现。日本则在He-100的基础上做了适当改进,最终研制出Ki-61。
原型机测试时曾飞出时速591公里的高速,对此日军高层感到满意并于1942年初开始量产。
服役历程
1943年Ki-61飞燕在南太平洋新几内亚岛战场上投入实战,由于为日军不熟悉的液冷引擎且较复杂,且后勤补给困难,使得很多飞燕处于故障待料状态,妥善率不高。
战争进入后期,美军以跳岛战术连夺塞班岛、硫磺岛后,以新开发的战略轰炸机B-29轰炸机开始轰炸日本本土,这时候因为在本土后勤补给方便,妥善率提高起来且高空性能优异火力较强的飞燕,便成为日军防卫本土对付B-29超级堡垒的利器。
各种衍生型
一型甲(Ki-61-I甲)、一型乙(Ki-61-I乙)、一型丙(Ki-61-I丙)、一型丁(Ki-61-I丁)
飞燕一型总产量:2900余架。
1944年日本川崎将取得授权的DB-603引擎国产化称Ha-140(1450HP),换装新引擎的称为飞燕二型。
二型(Ki-61-II)、二型改(Ki-61-II改)、二型甲(Ki-61-II甲)、二型乙(Ki-61-II乙)
飞燕二型总产量:300余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