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书院,又称南岳书院、笔山书院、敷文书院,位于茂名市。该书院由明代高州市知府吴国伦创建,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最终更名为高文书院。清代时期,书院曾一度繁荣,但在咸丰年间遭受水灾破坏。后来经过重建,保持了原有的建筑格局。到了光绪年间,书院被改设为高州府中学堂。
历史沿革
高文书院最初由明朝嘉靖年间高州知府吴国伦创建,后由知府曹志遇拓建,命名为“笔山”。清朝雍正八年(1730),知府张兆凤对书院进行了修葺,并更名为“敷文”。乾隆十九年(1754),巡道王概清理并增加了资金支持,使得书院得以大规模修复。嘉庆五年(1800),知府杜安诗再次扩大并更新了书院,将其更名为“高文”。书院共有五进,包括大门、仪门、讲堂、光霁堂以及梦花居等建筑群。此外,还建造了瓣香楼用于祭祀先贤。书院的教育活动也得到了重视,延请教谕萧翔云担任监院并主持教学工作,知府杜安诗也会亲自指导学生。这一时期的教育成果显著,连续几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取功名。然而,在咸丰六年(1856)的一次洪水中,书院遭到严重损坏。咸丰十年(1860),当地人士发起募捐,对书院进行了重建,基本恢复了原有布局,只是将梦花居改名为高咏堂。重建后的书院继续招收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并设立了宾兴制度,资助优秀学生参加考试。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制为高州府中学堂,随后在民国时期成为省立高州中学。
教育情况
高文书院在办学期间,每年大约接收50至60名学生。其中,内部课程的学生每月可以获得500文的生活津贴,外部课程的学生则获得100文。书院还实施了宾兴制度,即通过分配资金来帮助有才华的学生前往北京参加考试。这项制度的资金总额在光绪十四年(1888)达到了300两银子,主要用于支付学生的交通和住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