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李生斌

李生斌,教授,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领军学者,中国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北京警察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78-1983年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专业学习,获医学学士

1983-1985年 中山大学教育部助教班结业。

1985-1998年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法医学院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书记。

1996-1998年 西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8-2004年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博士后、兼职教授、实验室主任。

2004-2006年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2006-2012年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学系主任。

2012-2018年 教育部恢复法医学院建制,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院院长,(为践行国家创新创业号召,探讨校、政、企合作新模式,西咸新区、华大基因、西安交大战略合作协议签署,2014-2018年期间深圳华大法医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3年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研修班结业。

2019-至今 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证据研究院院长。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李生斌教授长期致力于医学、法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的教育、科研事业,带领合作团队从遗骸遗传标记到群体基因组多态性,从胚胎细胞到游离降解污染生物样本,从基因敲出小鼠到成瘾基因机理,从基因组多态性到濒危遗传资源保护等研究方向,为法医遗传学和法医基因组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关键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有利的推动了学科进步。

在分子水平描述了中华民族群体遗传特异性本质和民族间遗传变异规律;建立了中华民族93个群体遗传资源脱氧核糖核酸数据库和国家共享平台;发现遗骸骨、牙样本中存在核DNA的科学现象;提出了绒毛遗传标记完全可以代表胚胎个体的理论;多巴胺奖赏系统基因在成瘾机理扮演重要角色;创建了遗骸核DNA识别、母血游离DNA亲权鉴定、黄种人基因组分型、XY分型试剂盒、线粒体基因组分型等项新技术;主持起草国家DNA分型数据的标准,使基因组分型实现了核心技术、国家标准、专用试剂的重大跨越,为侦查和审判提供了科学证据,整体提升了司法安全推广应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和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性计划以及朱鹮基因组研究中为国家遗传资源保护、研发、应用作出了主要贡献,指导朱育种挽救国宝朱鹮摆脱灭绝,还先后主持国家863、95攻关、211、985、科技平台、NSFC项目等所属13个项目,在本领域国际期刊《Genomebiology》、《Gigascience》、《ForensicSciInt》、《Nuroscience》、《自然》、《科学》等杂志共同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著作权20余项。

学术出版

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法医学》、《刑事科学技术》。著有《人类DNA遗传标记》、《法科学-物证鉴识技术》、《法医基因组学》、《成隐基因组学》、《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现象研究》等。

学科建设

1996年创建卫生部首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法医学院;

2000年创建司法部首批第三方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方瑞司法鉴定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交大司法);

2001年建设教育部首个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

2004年创立西安交通大学基因组与法科学研究所(交大基因);

2009年建设教育部法医学国家精品课程;

2010年发起海峡两岸首届法医学术交流会(中国台北);

2014年发起国际丝路法医联盟(注册国家自贸区);

2018年交大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被评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的主要共献者,第三方评价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连续多年全国排名第一。

社会任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安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委员,法制宗教文化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法医教育指导委员会历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994~2018)。

中国法医学会物证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中国生物识别标委会基因特征识别分会执行主任委员。

国际丝路法医联盟执行主席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