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先后办起了集体制、股份制等各类企业15家,实现了农民不出村成为工人。她为沉陷村迁建新家园由于矿上连年采煤,全村60%以上的住宅、土地发生沉陷,村民搬迁安置势在必行。如今的黄固寺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成为新密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先进事迹
女企业家樊海凤风华正茂时来到一穷二白的村子当村支书,一干就是数十年,把一个贫穷村变成了年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的乡镇先进标兵。村民们都说,海凤做村里的“当家人”是他们的福气。
她带领落后村变身强村
地处郑煤集团超化煤矿采煤区的黄固寺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1991年,樊海凤担任村支部书记。为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她把自己的耐火厂从外地搬迁到本村,率先实行了股份制。村里先后办起了集体制、股份制等各类企业15家,实现了农民不出村成为工人。
2009年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人均纯收入10541元,当年上缴税收1100万元,综合经济实力由新密市“后进村”跃入“三十强村”。
她为沉陷村迁建新家园
由于矿上连年采煤,全村60%以上的住宅、土地发生沉陷,村民搬迁安置势在必行。
本世纪初,本着少占国家耕地的原则,新村选址在一片荒沟。很多村民故土难离,不愿意搬迁。樊海凤挨家劝说,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搬迁。凭着一股子敢打硬拼的精神,她带领干群冒着三九严寒,顶着刺骨寒风,投资600万元,奋战200多个日日夜夜,削掉三个岭头,填平四道深沟。又先后投资5500余万元,新建农民花园式住宅450处,老宅改造110户。如今的黄固寺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成为新密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她带村民走上和谐文明之路
樊海凤心里装着每一位村民,不让任何干部在发展的路上掉队,不让一个村民因病返贫。她上任以来,坚持由村里出资,让村两委干部出去进修学习;村里孩子考上大学,她出钱资助,亲自送行;村民司秋霞家生活困难,婆婆年老多病,她出资4万元,帮其办了一个服装加工点。
在樊海凤带领下,近几年,村里新建了标准化小学、老年公寓、合作医疗诊所,新修了水泥路,铺设了排污管道,成立了保洁队伍,建立了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倡树了农村文明新风尚。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黄固寺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近年来,村里先后招揽科技人才40余人,办起了集体制、股份制等各类企业15家,年增加收入600万元,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全村群众80%以上都住上了新楼房。在樊海凤的带领下,黄固寺村被评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生态文明村、河南省康居示范村。她本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