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以后》是2010年0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德威、许子东、陈思和。
内容介绍
《一九四九以后:当代文学六十年》讲述了当代文学六十年的风流云变。现代中文文学到了一九四九年出现前所未有的转变和分流。中国大陆出现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学”,文人身份与干部体制、作家协会与国家机器关系复杂,此消彼长。从“十七年”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宣传与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始终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矛盾主线。台湾省在日据五十年后建设了“国语的文学”,由“反共文学”到乡土文学、现代主义,再到“世纪末的华丽”,不少佳作树立了当代中文文学的标准。而香港文学从“左右战场”到“本土性”自觉,再到“九七”“后殖民”书写,同样自成一派风景。转眼六十年过去,在新的世纪里回顾当代中文文学这段“三江分流”的得失与成就,此其时也。
作品目录
编者前言——王德威
狂言流言,巫言莫言——王德威
六十年文学话土改——陈思和
“新文学大系”与文学史——黄子平
四部当代文学史——许子东
历史时刻重绘历史彩云/评当下流行的“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李楠
一九八五年《上海文学》的文学评论——可怡
台湾当代区域小说——范铭如
“组织部”里的当代文学问题/一个当代短篇的阅读——洪子诚
我们需要补一个“语言转折”吗?/形式文论在中国六十年——赵毅衡
再现的危机:历史、虚构与解严后眷村作家——彭小妍
张爱玲“晚期风格”初探——陈建华
张爱玲的自我书写以及自我翻译——沈双
剪接、拼贴、注释与“事实”的再生产/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三批材料”生产过程溯源
——张业松(存目)
我看当代文学六十年-圆桌论坛(一)
我看当代文学六十年-圆桌论坛(二)
历史与政治-作家论坛(一)
女人和男人-作家论坛(一)
后记——许子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