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棘鳃鱼(学名:Xyelacyba myersi),又名梅氏棘鳃鼬、鼬鱼,为辐鳍鱼纲鼬鱼目鼬鳚科棘鳃鼬鳚属下的一个种,该物种于1961年由Daniel Morris Cohen描述。该种加词“myersi”是为了纪念斯坦福大学教授George S. Myers(1905-1985),他教授了描述者Daniel Cohen鱼类学。
形态特征
梅氏棘鳃鼬鳚体圆而延长,头背高,近尾部处则是逐渐侧扁,体长可达57公分。吻前缘圆,无棘突。无须。在鳃盖骨及前鳃盖骨的后缘各有一根长的强棘。背鳍和臀鳍非常的长,一直延伸至尾鳍部位,相愈合在一起,背鳍鳍条数83-94,臀鳍鳍条数69-80;腹鳍位于喉部,已经退化成2条延长丝状鳍;尾鳍鳍条数8-9。头及体一致呈白色,两颌、腹鳍及鳃裂暗褐色。背鳍和臀鳍的外缘颜色淡褐色。
栖所生态
梅氏棘鳃鼬鳚主要栖息于大陆棚砂泥底质环境,大约在200-25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层中,以小型鱼类及甲壳亚门为主食。
分布范围
该物种可能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中国台湾分布于东北部海域。模式种产地:Gulf of Mexico, 27°48'N, 88°45'W, Oregon sta. 2577, 850-1100 fm。
渔业利用
梅氏棘鳃鼬鳚非常少见,所以就算一般渔民捞获,也只是弃置于下杂鱼堆中,除了学术研究之外,食用的经济价值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