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权利滥用的防范与规制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平装: 94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807451464
条形码: 9787807451464
尺寸: 20.2 x 13.8 x 4 cm
重量: 862 g
内容简介
《程序与公正:上海市诉讼法学研究会文集(第3辑)》从众多参会论文中评选出来的57篇优秀论文,论题广泛、观点独到、指导性强,在刑事诉讼中渗透宽严相济的思想,注重恢复性司法的运用;在民事诉讼法中拓宽思路,设计高效便民的程序,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在行政诉讼中突破传统,探索和解制度的构建;对公益诉讼、滥用诉讼权利等诉讼法学交叉领域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研究。这些论文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更为司法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这也正是应用法学研究的最终价值所在。
目录
以程序正义促社会和谐(代序言)
前言
刑事诉讼
全球化背景下的刑事诉讼法学课题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若干问题研究
中外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之比较
从平衡到和谐一被害人刑事司法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程序正义视野下的犯罪嫌疑人知情权
关于强化死刑案件辩护的若干问题研究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
量刑功能的程序化:轻刑化的另一种思考
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
恢复性司法与我国刑事检察工作
我国现行检察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问题研究——回归司法鉴定本质的思考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程序制度新探
进一步完善我国侦查讯问程序的法律思考
转型期纠纷解决与刑事证据规则改革方案之优化——以反思性立场为视角的展开
“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合理定位及实践意义探讨
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之探讨
论隐蔽作证
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多元化趋势
为“先刑后民”原则正名——兼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之关系
在迷失中探寻路径的回归——职务犯罪初查中适用强制到案措施的思考
民事诉讼权利滥用的防范与规制
论民事诉讼中诉讼风险因素的规制与防范——从法院的视角
现代型诉讼对民事司法的冲击与应对——兼论司法的机能
论提高诉讼效率和防止滥用司法资源之策
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机制探讨之小额诉讼
警惕影响司法公正的阴霾——论民事诉讼中的滥用权利及其法律对策
和谐社会调解制度的理性构建
论调审合一的正当性——多重视角的观察
完善民事审前程序和多元化调解机制研究
构筑多主体协同调解机制研究
新时期不同调解主体的功能定位及其协同研究
我国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问题剖析及机制完善
民事诉讼法诚实信用原则探析
论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应当正确运用释明权
我国必要共同诉讼制度:透视、评析与重构
民事审前准备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及功能定位
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问题研究
试论反诉制度之重构
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及限制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类型化分析
强制管理之于不动产执行的困惑与突破——兼论债权实现与被执行人生存权之平衡
准职权主义基础下被执行人责任财产查明制度的构廷
破解“执行难”问题的一个有益尝试——关于民事执行中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思考
邮寄送达的实然与应然——对我国当前邮寄送达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邮寄送达制度研究
行政诉讼
论社会与法律维度下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之构建
论行政争议解决的均衡机制——以行政争议解决的柔性机制为中心
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从合意解决纠纷的角度考量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之反论证伪
实定法视野下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考察
民事行为意思真实与行政行为合法性认定之关联问题研究——兼谈关联裁判方式选择
房地产登记行政案件中对民事问题的处理规则——以民事、行政交叉问题为中心
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证据的实证困境及价值衡平
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我们到底需要谁?
“公共利益”界定的司法审查问题初探——以利益平衡的程序性控制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