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肉果兰属

肉果兰属(学名:Cyrtos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产于东南亚和东亚的腐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茎直立,肉质,黄褐色至红褐色,无绿叶,节上具鳞片。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具数朵或多朵花;花苞片宿存;萼片与花瓣靠合;花瓣无毛;花粉团2个,粒粉质,无氧化镁。果实肉质,不开裂。种子具厚的外种皮,无翅或周围有狭翅。该属植物共有5种,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种属资料

属中文名:肉果兰属

拉丁文名: Cyrtosia Bl

形态特征:腐生草本根状茎较粗厚,生有肉质根或肉质根膨大而成的块根。茎直立,常数个发自同一根状茎上,肉质,黄褐色至红褐色,无绿叶,节上具鳞片。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具数朵或多朵花;花序轴被短毛或粉状毛;花苞片宿存;花中等大,不完全开放;萼片与花瓣靠合;萼片背面常多少被毛;花瓣无毛;唇瓣直立,不裂,无距,基部多少与蕊柱合生,两侧近于围抱蕊柱;蕊柱中等长,上部扩大,无蕊柱足;花药生于蕊柱顶端背侧;花粉团2个,粒粉质,无氧化镁。果实肉质,不开裂。种子具厚的外种皮,无翅或周围有狭翅。

本属模式种:Cyrtosia javanica Bl

产地分布:东南亚和东亚,西至斯里兰卡印度。全属有5种,我国有三种。

具体品种介绍

全属含5种,分布于东南亚和东亚,西至斯里兰卡和印度。我国有3种。

血红肉果兰

血红肉果兰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Cyrtosia nana (Rolfe ex Downie) Garay

国内分布:产安徽省西南部(岳西县金寨县)、浙江省河南省西部(栾川县)和湖南省

海拔:生于林下,1000-1300米。

国外分布:日本(包括琉球群岛)。标本模式采自于日本。

形态特征:较高大植物。根状茎粗壮,近横走,粗1-2厘米,疏被卵形鳞片。茎直立,红褐色,高30-170厘米,下部近无毛,上部被锈色短绒毛。花序顶生和侧生;侧生总状花序长3-7 (-10)厘米,具4-9朵花;花序轴被锈色短绒毛;总状花序基部的不育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花苞片卵形,长2-3毫米,背面被锈色毛;花梗和子房长1.5-2厘米,密被锈色短绒毛;花黄色,多少带红褐色;萼片椭圆状卵形,长达2厘米,背面密被锈色短绒毛;花瓣与萼片相似,略狭,无毛;唇瓣近宽卵形,短于萼片,边缘有不规则齿缺或呈啮蚀状,内面沿脉上有毛状乳突或偶见鸡冠花状褶片;蕊柱长约7毫米。果实肉质,血红色,近长圆形,长7-13厘米,宽1.5-2.5厘米。种子周围有狭翅,连翅宽不到1毫米。花期5-7月,果期9月。

矮小肉果兰

种中文名:矮小肉果兰

种拉丁名:Cyrtosia nana (Rolfe ex Downie) Garay

国内分布:产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容县龙州县)和贵州省西南部(望谟县)。

海拔:生于林下或沟谷旁阴处,550--1340米。

国外分布: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泰国。

海    拔:550-1340

命名来源:[坦桑尼亚银行苍蝇座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建筑奖l. Harv. Univ. 30 (4): 233. 1986]

中国植物志:18:006

属中文名:肉果兰属

属拉丁名:Cyrtosia

亚族中文名:香荚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Vanillinae Lindl.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𫛭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小草本,多少肉质。块根圆筒状,浅黄白色,肉质,长2.5—9厘米,粗5—3毫米,生于粗短的根状茎上。茎直立,高10—22厘米,黄白色,略带红色,无毛或上部疏被锈色粉屑状微柔毛,节上具披针形鳞片;节间较长,一般长1—3厘米。花序顶生和侧生,有时侧生花序很短或不发育;顶生总状花序具6—11朵花;花序轴被锈色粉屑状微柔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背面被锈色微柔毛;花梗和子房长8—10毫米,亦被锈色毛;花浅黄色,唇瓣上有橙红色纵条纹;萼片椭圆形,长1--1.2厘米,宽约6毫米,先端急尖,背面被锈色粉屑状微柔毛;花瓣与萼片相似,略狭,无毛;唇瓣宽卵形,长约1厘米。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