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条件的研究旨在揭示语言的普遍性特征,促进语用学的发展并与国际接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应引入国外先进理论,还应注重本土创新。
非字词的语用条件
意义和作用
非字词的地位并非固定不变,有些因其新颖性而被广泛接受,成为长期存在的词汇,而另一些则可能很快消失。这些词语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负面影响,如污染语言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某些非字词甚至因为语法上的陌生化而变得合法化,从而难以被监管。
相关报道
Bergen Evans曾报道,20世纪60年代的《韦氏词典》第三版收录了一些非常新的英语词汇,尽管如此,仍遭到了媒体和知名人士的批评。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语言净化运动,无论是作为交流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都值得保护和维护。
分类
针对非字词的语用条件,提出了以下八种情况,其中前两种不属于语用条件范畴。这些条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先决条件优先于一般条件,后者又优于特殊条件。
先决条件
1. 在通常情况下,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非字词,特别是那些毫无意义的恶搞文化词语。
2. 应当控制非字词的数量,以免影响汉语的主要地位。
一般条件
3. 当不得不使用非字词时,应选择人们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词语。
4. 使用非字词时,应尽可能使其学术化或文雅化。
5. 尽量将非字词汉化,以便更好地融入汉语体系。
6. 使用非字词时应注意语境,确保其符合特定的情境。
特殊条件
7. 如需使用宽容度较低的非字词,应创造适当的语境,如添加解释或引用符号。
8. 在跨文化交流中,非字词的宽容度增加,但应避免混合使用多种语言,而是采用汉语语句配合外语语句的形式,并明确指定工作语言。
参考资料
语用条件.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