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杨光华

杨光华(1927年4月-2006年5月6日),男,重庆人,中国病理学专家,教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他曾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病理学泰斗。杨光华1951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198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他与国内其他两名病理学专家———刘彤华、李维华被国外誉为“中国病理学界的‘三华’”。杨光华还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四届四川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曾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等8种杂志编委;国外《超微结构病理学》(美)、《国际外科病理学杂志》(美)编委。2006年5月6日,杨光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79岁。

正文

杨光华,1927年4月生,重庆人。1956年11月加入九三学社。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9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协合大学医学院。历任四川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华西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分院院长、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副主委、主委,第8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第8届全国政协常委。2006年5月6日22时15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79岁。

主要作品

期刊文献

[1]软骨样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成元华;郭立新;杨光华;李俸媛;廖殿英.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04)

[2]类似结膜黑色素瘤的结膜色素性黏液表皮样癌一例. 夏瑞南,杨光华.中华眼科杂志,2005(10)

[3]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生长和凋亡的调控. 叶绿,张红英,杨光华,步宏,郭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07)

[4]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横纹肌肉瘤RD细胞系的生长调节及机制探讨. 叶绿,张红英,步宏,杨光华,王守立,王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06)

[5]眼眶复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二例. 何为民,罗清礼,夏瑞南,杨光华.中华眼科杂志,2004(12)

[6]眼眶副神经节瘤临床误诊为炎性假瘤1例. 夏瑞南,罗清礼,何为民,杨光华.眼科新进展,2004(05)

[7]TGFβ1信号通路蛋白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 王守立,杨光华,步宏,周桥,郭立新,张红英,王华,叶绿.肿瘤,2004(05)

[8]转化生长因子茁1在人横纹肌肉瘤肌源性分化中的作用. 王华,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周桥,李胜富,彭惠.中国肿瘤临床,2004(12)

[9]软组织平滑肌肉瘤3p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彭惠,杨光华,步宏,郭立新,王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03)

[10]横纹肌肉瘤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的表达. 王守立,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周桥,张红英,叶绿.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02)

[11]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和Smad2、Smad4蛋白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 王守立,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周桥,张红英,叶绿.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02)

[12]人胚成肌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守立,杨光华,步宏,周桥,郭立新,张红英,王华,叶绿.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02)

[13]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 郭立新,杨光华,姜勇,李俸媛,廖殿英.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02)

[14]人横纹肌肉瘤中微管蛋白的表达. 叶绿,张红英,步宏,杨光华,张杰,郭立新,王守立.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01)

[15]色素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例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 郭立新,杨光华,姜勇,杨果,李俸媛,廖殿英.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04)

[16]c-IAP1和c-IAP2及Survivin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 郑洪,杨光华,张剑.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03(03)

[17]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染色体3p位点特异性的杂合性缺失. 彭惠,杨光华,步宏,郭立新.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02)

[18]横纹肌肉瘤中凋亡抑制蛋白c-IAP1、c-IAP2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郑洪,杨光华,周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02)

[19]Survivin和Ki-67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郑洪,周桥,杨光华.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03)

[20]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流式细胞术研究. 胥健敏,杨光华,步宏,文剑明,雷松,魏于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01)

[21]Fhit蛋白在胰脏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赵坡,吕亚莉,黄燕媚,胡颖川,钟梅,李向红,杨光华.中国肿瘤临床,2003(01)

[22]p16表达和DNA倍体在软骨肉瘤中的临床意义. 龙汉安,张贤良,魏于全,杨光华,成娘,马跃荣肿瘤,2003(01)

[23]软组织动脉瘤样囊肿一例. 蒋莉莉,张尚福,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06)

[24]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成元华,杨光华,郭立新.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05)

[25]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染色体非平衡性异常. 彭惠,杨光华,步宏,郭立新,成元华,王华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05)

[26]不同转移潜能的人体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细胞骨架的研究. 张红英,杨光华,步宏,张杰,李胜富,郭立新肿瘤,2002(04)

[27]胃肠道间质肿瘤中c-kit基因失常的检测. 成元华,杨光华,郭立新,彭惠.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02(03)

[28]软组织平滑肌肉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扩增分析及蛋白表达检测. 胥健敏,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张世羽,刘戟.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02)

[2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 王华,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周桥,于萍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01)

[30]不同转移潜能的人体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细胞间通讯的研究. 张杰,张红英,步宏,杨光华,李胜富,郭立新.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06)

[31]p16、Rb和cyclin D1蛋白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高志安,张世羽,杨光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06)

[32]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的观察. 张红英,杨光华,步宏,张杰,李胜富,郭立新.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04)

[33]阴道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 王靖华,杨光华,吴玉新.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02)

[34]77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成元华,杨光华,郭立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02)

[35]软组织平滑肌肉瘤中肿瘤抑制基因p15、p16的表达. 彭惠,杨光华,郭立新,步宏,胥健敏,张世羽.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02)

[36]原发性软组织巨细胞瘤良恶性质的重新评价. 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01)

[37]软组织平滑肌肉瘤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检测. 胥健敏,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张世羽,刘戟.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01)

[38]68例血管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胡颖川,庞宗国,王庆茹,杨光华,成娘.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03)

[3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其在肉瘤研究中的应用. 张红英,步宏,杨光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04)

[40]周期素和CKIs与细胞周期调节的关系. 高志安,张世羽,杨光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00(03)

[41]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高志安,张世羽,杨光华.锦州医学院学报,2000(02)

[42]疑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7). 庞宗国,步宏,杨光华.华西医学,2000(01)

[43]肿瘤抑制基因p16研究进展. 高志安,张世羽,杨光华.锦州医学院学报,2000(01)

[44]48例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罗晓青,杨光华,郭立新,步宏,张世羽.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01)

[45]软骨肉瘤中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龙汉安,张贤良,杨光华,成娘,李明星.癌症,2000(01)

[46]软组织平滑肌肉瘤中p16、细胞周期蛋白D1和pR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胥健敏,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张世羽,杨秀英.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06)

[47]子宫直肠陷窝钙化性纤维假瘤一例. 龙汉安,杨光华,王祖乾,王有模.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06)

[48]疑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6). 庞宗国,步宏,杨光华.华西医学,1999(04)

[49]cyclin D1与人类肿瘤. 胥健敏,步宏,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03)

[50]软骨肉瘤的P~(27)表达和脱氧核糖核酸倍体研究. 龙汉安,张贤良,魏于全,杨光华,成娘,卢欣西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01)

[51]Hodgkin病单个H/R-S细胞Ig基因重排的研究. 邓飞,李甘地,杨光华,吕广能.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04)

[52]横纹肌肉瘤p16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高志安,张世羽,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04)

[53]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TCR-γ基因重排研究. 陈德忠,刘卫平,刘永惠,李甘地,杨光华,李俸媛.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03)

[54]盲肠杯状细胞类癌伴血吸虫卵沉积一例. 胡颖川,王庆茹,王燕,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03)

[55]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TCR-γ基因重排研究. 陈德忠,刘卫平,刘永惠,李甘地,杨光华,李俸媛.医学科技,1998(02)

[56]p27表达和DNA倍体在软骨肉瘤中的研究(英文). 龙汉安,张贤良,魏于全,杨光华,成娘,雷松.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01)

[57]再论电镜在肿瘤病理诊断上的作用. 杨光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04)

[58]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53基因突变的外显子分布特征. 陈谦明,李秉琦,杨光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02)

[59]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9)肝内胆管囊腺瘤合并胆管癌 张尚福,李蜀华,杨光华.华西医学,1997(02)

[60]46161例食管上皮正常、增生癌变时间、癌变率的研究. 陶德明,胥永忠,顾元凯,王德易,王旭华,杨光华.肿瘤防治研究,1997(03)

[61]36例胃肠平滑肌肉瘤p53免疫组化研究. 赵坡,胡颖川,杨光华,李晓瑛,毛新,李甘地华西医学,1997(01)

[62]口腔粘膜癌变过程中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 陈谦明,杨光华,傅继梁,李秉琦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03)

[63]P16蛋白在胰脏癌中表达的研究. 胡颖川,赵坡,王景艳,张尚福,成娘,杨光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03)

[64]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7). 胡颖川,步宏,杨光华.华西医学,1996(03)

[65]银染PCR-SSCP法检测人纤维源性肿瘤p53基因点突变. 李家良,杨光华,李甘地肿瘤,1996(05)

[66]盐亭县食管癌病因研究概况. 陶德明,胥永忠,顾元凯,李修延,杨光华.中国肿瘤,1996(09)

[67]恶性脑膜瘤与浸润性脑膜瘤的诊断探讨. 张尚福,孟红,桂英香,陈历国,赵天顺,张贤良,李甘地,杨光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02)

[68]人纤维源性肿瘤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李家良,杨光华,李甘地.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02)

[69]34例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胡颖川,高艳,张贤良,杨光华,成娘.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03)

[70]NDPK/nm23基因在人纤维性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李家良,李甘地,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03)

[71]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6). 胡颖川,杨光华,步宏.华西医学,1996(02)

[72]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5). 刘斌,胡颖川,张贤良,杨光华.华西医学,1996(01)

[73]人纤维源性肿瘤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李家良,杨光华,李甘地.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01)

[74]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4).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5(04)

[75]软组织肉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李家良,李甘地,杨光华.诊断病理学杂志,1995(04)

[76]2404例冰冻与石蜡切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张尚福,古吉敏,王玮,李甘地,张贤良,杨光华,步宏.华西医学,1995(03)

[77]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3).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5(03)

[78]提高银染PCR-SSCP敏感性及分辨力的方法初探. 李家良,杨光华,李甘地.诊断病理学杂志,1995(03)

[79]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2).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5(02)

[80]诊断性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杨光华.肿瘤防治,1995(02)

[81]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1).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5(01)

[82]核形态定量在中度分化大肠腺癌异质性分析中的价值. 易平勇,杨光华,谭永淑.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04)

[83]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0).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4(04)

[84]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8).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4(S1)

[85]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9).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4(03)

[86]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8). 胡颖川,杨光华.华西医学,1994(02)

[87]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7). 杨光华,胡颖川,步宏.华西医学,1994(01)

[88]为发展我国诊断病理学共同奋斗. 杨光华.诊断病理学杂志,1994(01)

[89]桥粒斑蛋白研究进展. 杨举伦,罗学林,杨光华,孙芝琳.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3(05)

[90]PCR存在的问题. 杨怀涛,步宏,杨光华.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3(04)

[91]桥粒斑蛋白研究进展. 杨举伦;罗学林;杨光华.西南国防医药,1993(04)

[92]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5). 杨光华;胡颖川.华西医学,1993(02)

[93]非霍奇金淋巴瘤的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初步研究. 陈道宏;刘柏林;李甘地;杨光华;方军;刘卫平;刘淑荻.中国肿瘤临床,1993(05)

[94]抗DESMOPLAKIN I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杨举伦,杨光华,刘开凤,易先德.免疫学杂志,1993(01)

[95]转移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例. 胡颖川,谭永淑,杨光华,步宏.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3(01)

[96]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研究. 胡颖川,谭永淑,杨光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3(01)

[97]桥粒蛋白生化免疫特性研究. 毛敏,杨举伦,刘开凤,杨光华,孙芝琳,林晞.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2(04)

[98]横纹肌肉瘤染色体病理学研究. 赵坡,杨光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2(04)

[99]8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胡颖川;杨光华;谭永淑;步宏.华西医学,1992(04)

[100]Ewing氏肉瘤的染色体病理学 赵坡;杨光华.华西医学,1992(04)

[101]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4). 杨光华;步宏.华西医学,1992(03)

[102]ras癌基因产物P21免疫组化检测与Ki-ras转录表达在人肺癌中的比较研究. 步宏;刘开凤;杨光华;杨秀英;赵建升;覃扬;孙芝琳.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2(04)

[103]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1例(摘要). 胡颖川,谭永淑,杨光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2(02)

[104]膀胱癌细胞异质性和浸润性的关系. 周桥;杨光华;谭永淑.华西医学,1992(01)

[105]上皮性肿瘤标记物桥粒的提取. 杨举伦,毛敏,刘开凤,杨光华,孙芝琳,林晰.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1(03)

[106]癌症的PCR诊断. 陈道宏;杨光华;李甘地华西医学,1991(03)

[107]电镜在疑难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张世羽,谭永淑,杨光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1(02)

[108]用PCR技术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重复DNA序列检测结核杆菌及其临床初步应用(文摘). 步宏;孙芝琳;杨光华;覃扬;何宗宁.华西医学,1991(02)

[109]疑难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 杨光华;步宏.华西医学,1991(01)

[110]恶性横纹肌样瘤的病理学 郭立新;杨光华.中国肿瘤临床,1991(02)

[111]涎腺上皮-肌上皮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周志瑜;杨光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0(06)

[112]淋巴肉瘤的基因诊断. 陈道宏;杨光华;刘开凤;李甘地.华西医讯,1990(03)

[113]N-乙基N-亚硝基脲的合成和动物实验. 陶海鹏,杨光华,黄跃.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0(02)

[114]遗传性肾炎1例. 詹红英,唐柯,傅强,黄松敏,杨光华.新医学,1990(06)

[115]滑膜肉瘤的组织来源和诊断问题初探. 杨光华,赵方.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9(03)

[116]石棉诱发大鼠间皮瘤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杨光华,谭永淑,刘学泽,罗素琼.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8(04)

[117]骨肉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黄跃,杨光华,谭永淑,王远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8(01)

[118]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张世羽,杨光华,谭永淑,王远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8(01)

[119]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胡云洲;饶书城;沈怀信;杨光华;张贤良.中华外科杂志,1987(12)

[120]石蜡组织块透射电镜标本快速包埋法. 杨果,杨光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7(03)

[121]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附45例临床病理分析. 张贤良,杨光华,李仁裕,胡云洲,庄章甫.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7(02)

[122]16例肾穿刺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 饶文裕,杨光华,张秀辉,许国璋,黄颂敏,干德全.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6(03)

[12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一例报告. 于祖龙,梁荩忠,何光熙,杨光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6(03)

[124]骨嗜酸性肉芽肿5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胡云洲;饶书城;沈怀信;周锐先;谭永淑;杨光华.中国肿瘤临床,1986(04)

[125]病理工作在提高医疗质量上的重要性. 杨光华;姚先莹.四川医学,1986(02)

[126]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形态学、酶组织化学和免疫学的研究. 曹鸣,李甘地,杨光华,王远萍.四川医学院学报,1985(04)

[127]眼眶平滑肌肉瘤1例. 夏瑞南;严密;杨光华.实用眼科杂志,1985(06)

[128]眼眶平滑肌瘤1例报告. 夏瑞南;严密;杨光华.实用眼科杂志,1985(03)

[129]263例NHL分型的统计学分析——探讨上海市分类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徐世驎;苏祖兰;杨光华;李甘地;曹鸣;田燮烈.肿瘤临床,1985(03)

[130]肠阿米巴病直肠活检的组织病理研究. 杨光华.四川医学院学报,1982(04)

[131]胫骨造釉细胞瘤(附三例报告). 杨志明,沈怀信,杨光华,张贤良,王远萍,吴祖蓉.四川医学院学报,1981(03)

[132]生殖腺外卵黄囊瘤14例临床病理研究. 姚先莹,何光熙,孙维纲,杨光华.四川医学院学报,1980(01)

[133]“腔内型”食管癌临床一病理研究. 杨光华,刘世沧,刘开凤,刘正明.四川医学院学报,1979(02)

[134]早期食管鳞癌20例病理分析. 刘世沧,杨光华,刘正明,孟宪钦,张怀斌,肖瑞君.四川医学院学报,1979(01)

[135]早期贲门癌四例的病理观察. 刘正明,刘世沧,杨光华.四川医学院学报,1979(01)

[136]小肠炎性纤维性息肉(炎性假瘤)——附8例临床病理报告 刘开凤;杨光华.四川医学院学报,1978(01)

[137]胃溃疡并发胃反应性淋巴增生二例报告. 杨光华;刘开凤;杨开宇.肿瘤防治研究,1978(03)

[138]地中海贫血合并胸内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 杨俊杰;杨光华;张贤良.中华外科杂志,1978(01)

[139]肾胎性间叶性错构瘤(附一例报告). 杨光华;陈代云;韦福康.肿瘤防治研究,1978(01)

[140]眼眶纤维组织细胞瘤四例. 夏瑞南;宋广瑶;郭祥文;杨光华;张世羽;王维亿.中华眼科杂志,1989(01)

[141]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杨光华;汪秉康.中华肿瘤杂志,1979(04)

[142]小肠炎性纤维性息肉——附8例临床病理报告 刘开凤;杨光华.中华肿瘤杂志,1980(01)

[143]人肺癌ras癌基因产物P_(21)免疫组化研究. 步宏;刘开凤;杨光华;杨秀英;孙芝琳;覃扬;赵建升.中华肿瘤杂志,1992(06)

[144]肝胆系统β-葡萄糖醛酸酶与结石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肖路加;李宁;李立;陈世玮;杨光华;肖邦良;高巽坤.中华外科杂志,1990(04)

[145]电镜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05)

[146]脾脏混悬液对Ehrlich腹水癌的抑制作用. 江睛芬;罗文;杨光华;李修延.中华病理学杂志,1959(04)

[147]168例颅内肿瘤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刘开凤;杨光华;彭韬;易章超.中华病理学杂志,1987(01)

[148]1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胡颖川;杨光华;谭永淑.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04)

[149]用PCR技术对淋巴结结核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初步研究. 步宏;杨光华;李甘地;孙芝琳;覃扬.中华病理学杂志,1991(04)

[150]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超微结构研究. 杨光华;张世羽;谭永淑;王远萍.中华病理学杂志,1985(04)

[151]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研究. 赵方;杨光华;谭永淑;王远萍;夏瑞南.中华病理学杂志,1987(01)

[152]台盼蓝(Trypan 蓝色)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对Ehrlich腹水癌生长的影响. 江晴芬;杨光华;罗文;李修延.中华病理学杂志,1959(01)

[153]大鼠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实验病理研究. 黄跃;杨光华;刘开凤.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01)

[154]76例脑膜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刘开凤;杨光华;杨秀英;毛敏.中华病理学杂志,1989(04)

[155]肝癌及癌旁组织ras癌基因产物P_(2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N-ras mRNA原位杂交的比较研究. 步宏;刘开凤;杨光华;王锦蓉;赵连三;周思亮;刘丽;林勇;刘聪中华病理学杂志,1991(01)

[156]睾丸卵黄囊癌4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何光熙;姚先莹;孙维纲;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83(02)

[157]肺癌的细胞异质性研究. 蒋世旭;杨光华;谭永淑;刘开凤.中华病理学杂志,1991(03)

[158]石棉诱发大鼠胸、腹膜间皮瘤的病理学研究. 谭晓明;杨光华;谭永淑.中华病理学杂志,1991(03)

[159]肝细胞癌和肝母细胞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谭永淑;杨光华;王远萍.中华病理学杂志,1986(02)

[160]乳腺结核病 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58(01)

[161]肝细胞癌p53基因的分子病理研究. 赵坡;杨光华;毛新.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01)

[162]抗桥粒蛋白Ⅰ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病理中的初步应用. 杨举伦;杨光华;刘开凤;易先德;李甘地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03)

[163]11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杨光华;黄跃;谭永淑;王远萍.中华病理学杂志,1987(02)

[164]狼疮性肾炎一例报告. 饶文裕;杨光华;张秀辉;许国璋;黄颂敏;干德全.中华病理学杂志,1986(03)

[165]读片讨论会. 杨光华;刘开凤.中华病理学杂志,1988(02)

[166]外科肿瘤病理学进展. 杨光华.中华病理学杂志,1989(04)

[167]家兔Brown-Pearce癌自动免疫过程中的形态改变. 江晴芬;杨光华;李修延;吴梅筠;肖远康.中华病理学杂志,1965(03)

资料来源:

会议文献

[1]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柯琦;叶尔布拉提;张红英;步宏;李胜;史丹尼;杨光华;陈卉娇;魏兵.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2007

[2]TGF-1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横纹肌肉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王守立;杨光华;步宏;郭立新;周桥;张红英;叶绿.第八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2004

[3]P16表达和DNA倍体在软骨肉瘤研究的临床意义. 龙汉安;张贤良;魏于全;杨光华;成娘;马跃荣.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2001

[4]P16表达和DNA倍体在软骨肉瘤研究的临床意义. 龙汉安;张贤良;魏于全;杨光华;成娘;马跃荣.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2000

资料来源:

社会职务

杨光华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二、三届)、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四川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和四川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此外,杨光华还担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超微结构病理学(美)》《国际外科病理学杂志(美)》《现代诊断病理学年鉴(香港)》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杂志的编委以及北美华人生物科学学会和国际病理学会会员等多种学术职务。

参考资料

杨光华.中国知网.2024-09-13

杨光华同志生平.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4-06-3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