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梨树县

梨树县

梨树县(英文名:Lishu County),中国吉林省四平市市下辖县。梨树县东与公主岭市以东辽河为界,北与双辽市市毗邻,西与辽宁省昌图县接壤,南与四平市铁西区相连。县境介于东经123°45′—124°53′,北纬43°02′—43°46′之间。截至2022年,全县总人口717562人,幅员面积4209平方千米,辖21个乡镇、三个街道,县政府驻梨树镇向阳街2号。

梨树县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腹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波状平原,北部为东辽河冲积平原。县境内有大小河流80余条,总长约1175千米,皆属辽河。梨树县成立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最初名为“奉化区”。该地曾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晋”、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也是叶赫那拉氏的祖籍地。

2022年,梨树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6亿元,同比增长4.7%。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0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6元,同比增长3.9%。梨树县第一产业肉牛养殖产业为特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第二、第三产业依托两个省级开发区,重点建设新材料产业园、硅灰石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形成“两区六园”“双百亿”现代产业集群。梨树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硅灰石之乡”。境内有“京哈铁路”“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集双”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主动脉通过,设有高速出口6个。全县公路总里程2400余公里,县城距四平市10公里,距长春市100公里,距大连港560公里。

梨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境内有偏脸古城、东北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等各类文化遗址100多处。“梨树二人转”有300年历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多次出国展演,是闻名全国的“中国二人转之乡”。受地质条件和土质影响,县域土壤类型较多,是农产品产出大县,素有“东北地区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2022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入选全国农产品生产贡献力百强县名单。

名称来历

1821年(爱新觉罗·旻宁元年),昌图厅在梨树设分防照磨官署,辖9个社,驻地奉化社。1878年(光绪四年)设县治,名为奉化区。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1914年更名梨树县。梨树县是根据“梨树城”一名而来,县城北偏东有一座古城,地势为偏脸状,被称为“偏脸城”。清道光元年(1821),决定在偏脸城设置行政管理街署,但觉得偏脸城这个名字不雅,便依据古城内有许多梨树特别是城北里许的一棵梨树有对搂粗,于是改称“梨树城”,县名即由此延续而来。

历史沿革

先秦至宋元

从梨树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扶余国高句丽、鲜卑、辽朝、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1150年(天德二年)州治所从柳河县(今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移至九百奚营(今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偏脸城)。元代属开元路咸平府。明代废府置卫。此地属辽海卫(治所今昌图老城)。

明清时期

1513年(正德八年),居住在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海西女真族塔鲁木卫一部在部落酋长祝孔革率领下南迁至县境叶赫那拉氏河岸定居,遂称叶赫那拉氏清朝初期,县境南部为盛京西流水围场一部,北部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属地。1803年(爱新觉罗·颙琰八年),蒙王招垦,始有山东省河北省等地汉民徙入。1821年(爱新觉罗·旻宁元年)昌图厅于辖区北部设梨树城分防照磨,始定区划。辖守善、瑞祥、新恩、惠远、永隆、太定、允顺、恩化、贞顺9个社,472个自然屯。1878年(光绪四年)设县治,名奉化区,隶属昌图府。1882年(光绪八年)县境南部隶属伊通州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废府、厅、州制,实行省、道、县制。1913年(民国二年),县境南部隶属伊通满族自治县。1914年(民国三年三月一日),奉化县更名梨树县。1929年(民国十八年),奉天省更名辽宁省,梨树县隶属辽宁省。日伪统治时期,1941年将辽宁省北部市县设置伪四平省,梨树县为其属县。1945年“九三”胜利后,废伪四平省,置辽北省;1949年1月,撤辽北省,设辽西省,梨树县隶属辽北省、辽西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6月19日,撤辽西省,同年7月21日,梨树县划归吉林省;1956年4月,划归吉林省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23日,设四平专区;1983年8月30日,撤销四平专区,改为地级市,实行市辖县,梨树县隶属四平专区、四平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东经123°45′~124°53′,北纬43°02′~43°46′。东与公主岭市以东辽河为界,北与双辽市毗邻,西与辽宁省昌图县接壤,南与四平市铁西区相连,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

气候

梨树县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作物生长期日照、降水较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朗气爽,冬季寒冷多雪,间有暖冬

日照

气候特点雨热同步,能充分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年均日照市时数2644.2小时,其中作物生长季节4—9月,日照时数1435.5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59%,平均每天日照8小时。日照充足,光能源较丰富。年太阳总辐射每平方厘米122.79千卡,光合有效辐射量每平方厘米60.17千卡。

气温

1986年梨树县年均气温5.7℃,1990年7.5℃,1995年7.3℃,1998年8.1℃,2005年6.4℃。1986—2005年,梨树县年均积温3046.8℃。1986年极端最高气温日6月12日,31.2℃,极端最低气温日1月5日,-30.2℃。1995年极端最高气温日6月14日,33.5℃,极端最低气温日12月30日,-23.9℃。2005年极端最高气温日6月28日,31.0℃,极端最低气温日2月6日,-24.4℃。1986—2005年,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月7月,平均气温23.8℃;极端最低气温月1月,平均气温-13.9℃。温差较大,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最高气温1997年6月28日,37.0℃;最低气温1987年1月9日,-35.2℃。

降水

1986—2005年,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556.41毫米。2002年年平均降水量最少,为301.2毫米;1998年年平均降水量最多,为784.4毫米,是1959年有记载以来降水量最多年份。明显高于年均降水量的年份为1986年722.2毫米、2005年749.1毫米。月份降雨量明显带有季风性气候特点,1—2月最少,平均降水量为3.3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66%;7月最多,158.4毫米,占28.46%;3—5月降水量66.7毫米,占14%;6—8月降水量375.3毫米,占69.4%;9—10月降水量68.66毫米,占12%;11—12月降水量16毫米,占3%。10—3月降雪量56.5毫米。

季风

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西南风尤盛,伴有大风扬尘,平均风速每秒3.2米,春旱频发。1986—2005年,大风日数年均28天,多发生在3—5月,占全年大风日数80%。春季大风造成土壤失,严重影响春耕,县境北部沙岗地风蚀严重,农作物时有毁种。

地质

梨树县地处长白山大黑山余脉东部张广才岭隆起带与西部松辽平原渤海沉降带交汇处,地质复杂。南部隆起带属大黑山余脉部分,多低山丘陵;北部沉降带处东北平原东南部边缘,被白垩系、第四系地层覆盖。受晚侏罗系、白垩系地壳运动影响,形成次级隆起和沉降。地层呈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构造特点,岩石以侵入岩和混合岩为主。按巨型构造带划分,梨树县横跨两个相辅而行的新华夏系构造带,即张广才岭隆起带和松辽平原渤海沉降带。北部沉降带的松辽平原发育于白垩系和第四系,构造简单;南部隆起带的低山丘陵,构造复杂。两大构造带构成全境地质构造基本轮廓。

地形地貌

长白山大黑山余脉由东部入境,向西南延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最高点是叶赫满族镇大子山,532米(叶赫镇2005年7月划归四平市),最低点是刘家馆镇大力虎村团山子屯,为110.3米,相对高差421.7米。县境东南部为剥蚀地形,多低山丘陵,海拔300—400米,占梨树县总面积21.8%;中部为台地冲积平原,地势略有起伏,以剥蚀堆积地形为主,海拔160—250米,占总面积44.1%;北部沿东辽河中下游河谷平原,地势低洼平坦,风沙盐碱相间,以风积冲积地形为主,海拔112—160米,占总面积34%。

山峰

梨树县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地貌,主要山峰11座。

丘陵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半山区的孟家岭镇石岭镇、叶赫满族镇。呈带状与低山相接,连绵起伏,顶圆坡缓,海拔300—400米,少部500米以上。面积495.04平方公里,占梨树县总面积11.8%。丘陵间沟谷纵横,谷宽1—2公里,少数3—4公里。相对高差50—200米,最大高差380米。分布在县境南部低山丘陵向北部平原过渡地带,分为丘陵台地和波状台地,地势由南向北渐低。面积457.7平方公里,占梨树县总面积10.9%。

台地

丘陵台地分布在四台子至榆树台一带。受南部低山丘陵隆起的影响,地势起伏较大,海拔160—300米。坡度较大,剥蚀作用较强,沟谷发育,地形呈丘陵起伏。台地前缘有明显陡坎,台面浑圆,沟谷呈树枝状向四周放射。相对高差自南至北由30—50米降至10—20米。中部招苏台河地带,北岸地形翘起,南岸相对沉降,形成高差20—30米的陡坎。波状台地分布在蔡家、榆树台、小城子一带,地形呈波状起伏,剥蚀作用较弱,沟谷不甚发育。地势由南向北缓降,坡度较小,海拔由205米渐降至155米。相对高差由5—10米降至2—3米。

平原

除南部半山区外,平原区主要由低漫滩、高漫滩、一级阶地和沙坨地构成,约占梨树县总面积80%。地势由南至北缓降,海拔由200米降至110米。低漫滩零星分布在县境西北部,面积较小,地势低平,渠系纵横,盐碱遍布,风积地形明显。高漫滩沿河谷呈带状分布,地势由两侧微向河床倾斜。河漫滩前缘,平常高出水面2—3米,低洼处汛期常被淹没。上游段较窄,一般宽2—3公里,坡降较大。下游段一般宽3—5公里,最宽处8公里,坡度较小,地势起伏不平,低洼处呈盐碱化。一级阶地主要分布在小城子、林海和梨树镇至喇嘛甸一带。阶地沿河不连续,两岸不对称,前缘与高漫滩相接,陡坎较明显。阶地地面宽多在5—10公里,最宽处20公里。除西部沙坨地及堤坎显示地形起伏外,其他地势平坦,海拔125—160米。沙坨地呈不规整的带状覆于高漫滩和一级阶地之上,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刘家馆镇、林海镇、沈洋镇部分地带,形成大小不等的风积沙丘。相对高差10—20米,坡度一般小于10度。大部分沙丘已成固定沙坨地。

水文水利

梨树县境内有大小河流80余条,总长约1175公里,皆属辽河。地表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东辽河、昭苏太河、叶赫河、条子河等较大河流。东辽河总流域面积10927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2468平方公里,约占东辽河总流域面积23%,占梨树县总面积60.3%;径流量1.54亿立方米,占梨树县径流量50.1%,年平均过境流量每秒17.8立方米,过境水量5.6亿立方米。昭苏太河流域面积1340平方公里,占32.8%,径流量11198万立方米,占36.4%。叶赫河流域面积282平方公里,占6.9%,径流量4185立方米,占13.6%。按地域和年均径流量大体划分3个区域:北部平原区,面积2114平方公里,占梨树县总面积51.7%,径流量1.22亿立方米,占39.6%;中部平原区,面积1083平方公里,占26.5%,径流量8290万立方米,占26.9%;东南部半山区,面积893平方公里,占21.2%,径流量1.03亿立方米,占33.5%。

河流

地下水

梨树县地下水质好,化学成分多样。地下水受自然地理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影响,自南至北京大学致分3个水质带。低山丘陵盐分溶滤带带内沟谷发育,地面坡度大,水位埋藏较深,3~5米。地下水径流交替作用强,盐分被地下径流溶滤,泄入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氯化物钙镁型,矿化度每升0.05~0.5克,局部0.5~1克。石岭镇赵家沟东山村一社,孟家岭镇孟家村、大河沿村部分地域水质碘缺乏病。山前高平原盐分带山前冲积洪积层和冰水沉积层地下水分布区。其中丘陵状台地地区因河谷发育,地面坡度较大,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径流交替作用较强,盐分多被泄入河谷。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每升0.1~0.5克。局部氯离子含量高,为氯化物碳酸氢钙镁型和重碳酸氯化物钙钠型。矿化度每升0.5~1.0克。波状台地(二级阶地)地区,地面坡度较小,地下水径流变缓,水位埋藏较浅,氯离子和钠离子含量增高,形成重碳酸氯化物钙型或重碳酸氯化物钙钠型。矿化度每升0.1~0.5克。低洼地带盐分聚积,矿化度每升0.5~1.0克以上。河谷低平原盐分带河谷冲积层地下水区。其东部和南部地面坡度较大,地下水径流交替作用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钠型。矿化度每升0.1~0.5克。辽河农垦管理区局部氯离子含量增高,矿化度每升0.5~1.0克以上。西北部地面平缓,水位埋藏浅,地下水径流交替作用弱,潜水蒸发作用增强,含化学成分复杂,水质恶化,矿化度每升0.3~0.5克,局部0.5~1.0克。土壤次生盐渍化分布较普遍,沈洋镇林海镇榆树台镇北部村屯含量较高。

水库

梨树县中型水库有转山湖水库、上三台水库;小型水库13座,其中小(一)型水库6座:青石岭水库、玻璃城子水库、共青团水库民兵水库、南湖水库、太平山水库;小(二)型水库7座:郭家店镇小泉眼水库、蔡家镇拉腰子水库、蔡家镇下坎子水库、石岭镇磨盘沟水库、梨树乡泉眼沟水库、梨树乡夏家堡子水库、胜利乡关家屯水库。1997年有3座小(一)型水库归国有管理,3座归乡级管理。小(二)型水库多数归村级管理。1998年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建设的决定》和《吉林省农村水利管理条例》规定,小(一)型水库和小(二)型水库统归县级管理,塘坝统归乡级管理。原乡级管理的3座小(一)型水库收归县级管理,7座小(二)型水库由县水利局委托乡镇水管站管理。

上三台水库

上三台水库位于十家堡镇境内,地处招苏台河支流龙湾河上游。是以防洪除涝为主,结合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和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1958年始建,1972年扩建,1976年竣工。原设计库容1340万立方米。主体工程由土坝、溢洪道和输水洞组成。2000年5月,四平市水利局组织专家组鉴定水库为三类险坝。7月23日,通过国家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复检。2001年12月,省计划发展委员会和省水利厅批复工程投资677.5万元,其中国债券资金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77.5万元。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总库容1429万立方米,综合工程总量5.01万立方米。同年8月通过水利部松辽委员会工程复核。上三台水库减缓了洪水对水库下游长平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铁路、八三输油管线的威胁,减轻对十家堡镇梨树镇的防洪压力;可保护农田1667公顷,养鱼水面增加到88公顷;年增加工业供水3.8亿立方米,使梨树县天龙酒业有限公司由原年产无水酒精3万吨增至10万吨。同时有利于改善水库周边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发展水库旅游业。

转山湖水库

转山湖水库位于梨树县东南部,清河支流叶赫河上游,坝址坐落在叶满族赫镇三合村转山湖峡谷处,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1977年始建,1982年竣工。原设计库容3174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由土坝、岸边式溢洪道、输水洞、电站等构成,主要建筑物等级为3级。转山湖水库自建成后由叶赫镇管理,2002年4月14日,由县水利局管理,民营转国营。转山湖水库可保护水库下游1200公顷耕地及叶赫镇人口的安全,缓解下游辽宁省南城子水库汛期压力。可多开发水田1200公顷、旱田水浇1300公顷,增加养鱼水面至368公顷。转山湖水库地处半山区,是叶赫那拉氏的发祥地,历史文化悠久,环境优美,已被四平市政府列为重点旅游开发区。

土壤

受地质条件和土质影响,县域土壤类型较多。由南向北依次为山地石质土、灰棕壤、石灰岩土、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草甸土、盐土、碱土、坡积土、冲积土、泥炭土沼泽土、风沙土水稻土,共17个土类,39个亚类,47个土属,132个土种。耕地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淡黑钙土分布最广,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3.4%、20.8%、18.4%、12.8%。

梨树县土壤分四级十等。一级三等高肥广适应性土壤共11个土种,面积38725公顷,占梨树县土地总面积9.38%,其中耕地2629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1.25%。二级中肥中适应性土壤一等21个土种,面积532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1%,其中耕地3768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6.12%;二级二等15个土种,面积23614公顷,占5.72%,其中耕地14958公顷,占6.4%;二级三等10个土种,面积46635公顷,占11.3%,其中耕地32339公顷,占13.83%。三级低肥低适应性土壤一等10个土种,面积181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4%,其中耕地1267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5.42%;三级二等12个土种,面积42061公顷,占10.19%,其中耕地24313公顷,占10.14%;三级三等28个土种,面积96455公顷,占23.37%,其中耕地45763公顷,占19.58%。四级不适宜农业利用土壤一等10个土种,面积724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7.54%,其中耕地3311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4.17%;四级二等7个土种,面积11651公顷,占2.82%,其中耕地4854公顷,占2.07%;四级三等8个土种,面积9767公顷,占2.37%,其中耕地1759公顷,占0.75%。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梨树县水资源总量6.0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3.08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3.40亿立方米,重复量0.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采量2.43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资源人均年占有量362立方米,每公顷土地水资源占有量1655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不足。

梨树县地下水资源量按河流分布大体划分4个区域:东辽河流域区2211.75平方公里,水量1.79亿立方米,占梨树县的57.9%;昭苏太河流域区1002.99平方公里,水量6669万立方米,占21.3%;条子河流域区131.10平方公里,水量708万立方米,占2.3%;叶赫河南部半山区流域区862.16平方公里,水量6078万立方米,占19.4%。

土地资源

按2004年全国统一时点变更统计,梨树县土地资源总面积420685.42公顷,其中农用地344518.6公顷,占82%;建设用地41890公顷,占10%;未利用地34276.8公顷,占8%。2005年梨树县实有耕地200319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3756公顷。梨树县人均占有耕地3.79亩。

矿产资源

梨树县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为硅灰石大理石、天然气、石油。2004年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梨树县矿藏100余种,主要有金、银、铜、铁、锌、碳酸钙、硅灰石、大理岩、花岗石等。已查明资源矿产地146处,其中钻探3处,详查6处,普查19处。已发现矿产3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12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黑色金属矿产2种,有色金属矿产3种,贵金属矿产2种,水汽矿产2种,其余为冶金、化工辅助材料及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中硅灰石、水泥用大理岩质量好,储量大。硅灰石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原料产品销往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地;石灰石储量约10亿吨,已开发23个品种。

森林资源

梨树县森林海拔在250—400米之间,山峦起伏,岗岭相连,山高林茂。东傍东辽河,中有石岭河。属温带针阔叶树混交林区。天然次生林树种有蒙古栎硕桦山杨椴属水曲柳黄檗、核桃、山槐等;人工林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黑松油松红松紫穗槐等;经济林树种有山楂、沙梨、李子、苹果等。区内林种为用材林、防护林中的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特用林及零星树木。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梨树县野生半野生植物110科619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98科412种,多为食用、药用、绿化、建材等植物。主要有白蘑、榛蘑、草蘑、密环菌、蕨苗毛榛刺五加细辛、茏芽、葱木、刺榆、丁香、桔梗欧铃兰、黄花葵、五味子、延胡索、山刺槐山里红野山楂番薯山杏胡枝子、洋槐、山葡萄、艾蒿、榛、甘草、防风、狼毒、枸杞、苦香树川贝母、松、柞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芦苇、菖蒲菱角、荷花、黄绿藻、单鞭藻、隐藻、鱼腥藻属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沟渠、池塘被垦种,加之干旱等因素,绝大部分绝迹。

动物

2005年梨树县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哺乳纲东方狍、土豹、狐属、狼、獾、刺猬亚科、野兔等;鼠类有松鼠、西伯利亚花栗鼠、黄鼠、针毛鼠鼢鼠属等;鸟纲苍鹭丹顶鹤鸿雁、绿头鸭、印度斑嘴鸭东部亚种绿翅鸭白眉鸭、鸳鸯、苍雁、斑翅山鹑赤嘴鸭山斑鸠回声杜鹃、大杜鹃普通翠鸟,以及啄木鸟科百灵科燕科山椒鸟科伯劳科、织雀科鸟类多种;爬行纲棕黑锦蛇蛇、乌梢蛇虎斑颈槽蛇蛇等。狍子、灰背南美鵟、狼等动物只在南部半山区偶见,几近绝迹。河流中野生鱼类主要有鲤、、鲢等品种,20世纪90年代后,背角无齿蚌、虾等罕见,鳖科几近绝迹。

自然灾害

旱灾

1990年后,春旱频发,较重年份1994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4年。1986—1990年,干旱频率12.5%,1990—2005年50%。1994年梨树县13.7万公顷作物受灾,减产粮食3.75亿公斤。1997年,16.3万公顷旱田作物受灾,占梨树县总耕地面积88%,其中小麦受灾2.05万公顷,绝收6433公顷,减产五成的1.41万公顷;玉米受灾13.9万公顷,绝收3.91万公顷,占27%;经济作物受灾3948公顷。重灾区土壤旱层约30厘米,人畜饮水困难。梨树县28个乡镇中,南部半山区和沿东辽河北部的10个乡镇轻灾,其余18个乡镇重灾,减产50%以上。2000年5月24日至7月28日,持续63天高温少雨,夏旱程度历史罕见。30度以上高温日42天,东辽河兴开河等县内重要河流出现干涸。梨树县小麦减收50%以上;玉米受灾9万公顷,绝收2000公顷;因缺水而无法插秧水田850公顷,插后干枯900公顷。蔬菜、果树受灾1.3万公顷,绝收2000公顷。2001年5月,遭受有史以来最重旱灾,梨树乡、郭家店镇、白山乡、太平镇、董家乡受灾尤重。梨树县受灾面积16.6万公顷,成灾14.4万公顷,其中绝收5.8万公顷,减产粮食14亿公斤,经济损失12亿元,重灾人口29.5万人。2002年6—8月份降水量142.1毫米,比历年同期少271毫米,遭受罕见旱灾。2003年3—5月大风日18天,伴有沙尘暴,土壤干层约20厘米,梨树县因干旱春耕播种期延长近20天。县内3条主要河流、6座水库蓄水严重不足,1.1万公顷水田被迫改作旱田。2004年4月总降雨量0.3毫米,5月总降雨量46.9毫米,且降雨集中在5月2日,到6月15日连续45天无明显降雨,7级以上大风日13天,气温比同期高3—4度。土壤10厘米深含水量6.4%,20厘米深9.8%。北部的小宽镇,西北部的刘家馆镇沈洋镇林海镇沙岗地及部分乡镇高岗地,禾苗枯死。梨树县受灾16万公顷。

水灾

涝灾主要为夏涝,较重年份1986年、1998年、2003年。1986年汛期,梨树县遭受罕见大暴雨。从6月1日至8月9日,降雨39天,其中降大暴雨13次,梨树县平均降雨量581.4毫米。3个乡镇日降雨量超过200毫米,14个乡镇超过120毫米。梨树县33个乡镇普遍受灾,农作物受灾14万公顷,绝收近10万公顷;严重受灾人口33万人;农村倒塌房屋12万间,损失粮食2350万公斤,死亡16人;冲毁国堤、水库、桥梁等1000余座(处),梨树县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1998年8月4日至5日8时,降大雨。梨树镇及周边乡镇降雨量105毫米,团结乡降雨量77毫米。其他乡镇降雨量27—39毫米。6月28日降大暴雨,3小时最大降水量139毫米,造成内涝。2003年7—8月份,小城子镇等11个乡镇连续降暴雨,梨树县平均降雨量60.9毫米,其中小城子镇降雨量103.5毫米,最大风力6级,大面积农作物严重受灾,部分作物被连根拔起,受灾9244公顷;倒塌房屋113间。梨树县农作物受灾10.73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8%;绝收3442公顷,粮食减产3亿公斤,农业经济学损失2.4亿元,受灾人口12万人。冲毁县级桥涵16座(处)。

风雹灾

属局部性灾害,1990年后频发,程度较重。林海、白山、胜利、东河等乡镇多发。较重年份1998年、1999年、2002年、2005年。1998年8月4日林海镇揣家洼子、长丰县等7个村遭龙卷风袭击。农作物受灾3200公顷,绝收1150公顷;损毁房屋51间,死亡牲畜20头。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1647万元。8月26日泉眼岭乡蒋机房村、新发堡村遭风雹袭击,持续20分钟,最大冰雹直径2厘米,地面积雹厚7厘米,受灾850公顷。1999年7月15日20时至21时,16日12时许,十家堡镇、东河乡、孟家岭镇大房身乡蔡家镇金山乡小城子镇、泉眼岭乡、梨树乡林海镇10个乡镇遭龙卷风、暴雨、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6900公顷,其中减产五成以上的321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920万元。7月29—30日,林海、刘家馆、四棵树、双河、东河、郭家店、万发、太平、团结8个乡镇遭暴风袭击。部分树木折断,玉蜀黍属大面积倒伏、折断。受灾17430公顷,减产五成的4517公顷,绝收4020公顷。风灾正值玉米授粉期,直接经济损失8500万元。2002年7月4日16时30分,冰雹、暴雨、龙卷风袭击刘家馆、胜利、林海等5个乡镇。农作物受灾2.2万公顷。房屋损毁6000间,畜禽死亡12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2950万元。7月中旬刘家馆镇等10个乡镇45个村、14355户遭受风雹灾。农作物受灾10.72万公顷,减产五至七成的35231公顷,减产6亿公斤,经济损失8亿元,梨树县受灾人口45万人。2003年6月上旬,万发等8个乡镇遭冰雹灾害,农作物受灾3660公顷,其中玉米2884公顷、大豆516公顷、水稻80公顷、瓜菜180公顷。雷电击死1人,击死耕畜1匹。2004年7月,叶赫满族镇遭冰雹、龙卷风、暴雨灾害,英额堡等8个村307公顷耕地绝收,受灾人口近万人。小宽镇受灾68公顷;梨树镇倒塌温室大棚25栋5778平方米,损毁房屋30间;喇嘛甸镇14个村176公顷农作物受灾。梨树县损毁房屋390间,砸死1人,绝收3300公顷,受灾人口2.92万人。2005年降雹5次,7级以上风力13天。梨树县农作物受灾3.8万公顷,占播种面积22%;绝收2520公顷。受灾人口16万人,损毁房屋814间,倒塌蔬菜大棚33万平方米,折断树木2327根,倒塌猪禽舍18栋1950平方米。

病虫害

梨树县农作物主要病害为玉米大斑病、黑穗病和水稻稻瘟病,发生频率低、面积小,危害程度轻;另有东方黏虫玉米螟鼠害。以化学药物和生物防治为主,防治及时,未造成明显灾害。1987年发生重度粘虫害,受灾土地5万公顷,轻度受灾土地3万公顷,减产1200万公斤。1998年发生重度鼠害,受灾土地13万公顷,减产3600万公斤。2004年发生中等玉米及鼠害,受灾土地10.5万公顷。2005年发生中等玉米螟及鼠害,受灾土地14万公顷。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4月21日,辽北省撤销,梨树县划归辽西省管辖,梨树县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政府。1954年,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为省直辖县。1955年,梨树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7月属公主岭专区(同年10月改为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23日属四平专区(1971年2月4日改为四平市)。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到郭家店镇。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郭家店镇迁回梨树镇。1968年,撤销梨树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梨树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6月,撤销梨树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梨树县人民政府。1983年8月属四平市。

1955年,各区称谓取消序数命名,恢复原地名称呼。1956年10月,梨树县辖9个区、2个镇、38个乡。1958年,梨树县辖9个公社,276个管理区。1968年,下辖4个镇、30个公社,303个生产大队。1976年1月,梨树县辖3个镇、31个公社,303个生产大队。1980年初,梨树县辖5个镇、28个公社,333个生产大队、2536个生产小队。

1991年11月2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石岭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石岭镇管辖。1992年3月6日,撤销沈洋、万发、东河、太平乡,设立沈洋、万发、东河、太平镇。1994年11月14日.撤销林海乡、三家子乡,设立林海镇、三家子镇。1995年6月29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郭家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郭家店镇管辖。

1995年末,梨树县辖18个镇、14个乡: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孤家子镇、石岭子镇、小城子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喇嘛甸镇刘家馆子镇、叶赫满族镇、万发镇东河镇、太平镇、沈洋镇、三家子镇、林海镇、梨树乡、大房身乡、杏山乡、董家窝堡乡、白山乡、胜利乡、团结乡、泉眼岭乡、郭家店乡、河山乡、金山乡、小宽乡、双河乡、四棵树乡。共有85个居委会、336个村委会。县政府驻梨树镇。

2000年6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郭家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郭家店镇管辖。8月2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团结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榆树台镇管辖;撤销杏山乡、三家子镇,河山乡,将其所辖区域分别划归梨树镇、十家堡镇、小城子镇管辖。调整后,梨树县辖18个镇、9个乡: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石岭子镇、小城子镇、孤家子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喇嘛店镇、刘家馆子镇、叶赫满族镇、万发镇、东河镇、太平镇、沈洋镇、林海镇、小宽镇、梨树乡、大房身乡、白山乡、胜利乡、泉眼岭乡、董家窝堡乡、双河乡、四棵树乡、金山乡。

2003年底,梨树县辖26个乡镇,其中镇17个:梨树镇、郭家店镇、蔡家镇、十家堡镇、孟家岭镇、石岭镇、叶赫满族镇喇嘛甸镇林海镇刘家馆子镇沈洋镇小宽镇榆树台镇、小城子镇、东河镇、万发镇、太平镇;乡9个:梨树乡、白山乡、董家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大房身乡双河乡金山乡

2005年3月4日,吉林省民政厅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梨树县的石岭镇、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将梨树县十家堡镇的九间房村、团山子村、梨树镇的任家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孤榆树村、獾子洞村,大房身乡的海青村、条子河村划归铁西区平西乡管辖;撤销董家堡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榆树台镇管辖;撤销梨树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梨树镇管辖。调整后,四平市区面积由407平方千米增加到741平方千米,人口由53万人增加到58.2万人;铁东区面积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铁西区面积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27万人。

2005年10月13日,吉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大房身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梨树镇管辖;撤销太平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万发镇管辖。至此,全县辖15个镇、6个乡: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孤家子镇小城子镇喇嘛甸镇、蔡家镇、刘家馆子镇十家堡镇、孟家岭镇、万发镇、东河镇沈洋镇、林海镇、小宽镇、白山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双河乡金山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梨树县辖21个乡镇、三个街道,县政府驻梨树镇向阳街2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717562人(含十家堡镇、孟家岭镇、郭家店镇),其中城镇人口186775人。男性、女性人口分别366479人和351083人。梨树县常住人口74.2万人(2022年人口统计含郭家店镇、十家堡镇、孟家岭镇、孤家子镇),相比2021年减少4001人。2022年梨树县人口年龄段:0~17岁,102367人,占14.27%,比2021年减少6425人;18~34岁,132702人,占18.50%,比2021年减少7725人;35~59岁,306142人,占42.66%,比2021年增加401人;60岁以上,176351人,占24.58%,比2021年增加9748人。2022年梨树县迁入人口1190人,其中省内迁入636人,省外迁入554人;迁出人口3397人,其中迁往省内1729人,迁往省外1668人。全年出生人口2248人,其中男1130人,女1118人,人口出生率3.12‰;死亡人口3916人,其中男2399人,女1517人,死亡率5.44‰。

民族

从梨树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高句丽、鲜卑、辽朝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于此。截至2024年,梨树境内民族主要以汉族居多,另有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在此定居。

语言

梨树县方言为东北地区官话。东北官话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绝大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人。东北官话有大量区别于其他方言的自身特色词汇,其中一些词汇源于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个别词汇发音与普通话不同。

宗教信仰

《梨树县志》记载,梨树县境内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伊斯兰教)五种宗教。

经济

综述

2022年,梨树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6亿元,同比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8亿元,同比增长7.0%,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7.9%,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同比增长0.4%,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6:9.5:34.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9%。其中,建安投资增长3.4%,房地产投资0.49亿元,占梨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1.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9个,其中500-5000万投资项目79个,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64个。

财税收支

2022年,梨树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3亿元,同比下降39.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3.0亿元,同比下降35.1%。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57.0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教育支出7.2亿元,同比增长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亿元,增长41.3%;公共安全支出1.5亿元,下降7.9%;科学技术支出739万元,增长185.3%;卫生健康支出4.8亿元,下降17.4%;节能环保支出2.0亿元,下降12.0%;城乡社区支出4.5亿元,下降23.3%。

人民生活

2022年,梨树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0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6元,同比增长3.9%。

第一产业

2022年,梨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3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78.0亿元,同比增长3.2%;林业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36.7%;牧业产值102.6亿元,同比增长10.7%;渔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13.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3.8%。

种植业

2022年,梨树县粮食播种面积24.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0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1.1万吨。

畜牧业

2022年,梨树县生猪出栏154万头,比上年增长5.4%;牛出栏16.8万头,比上年增长8.5%;羊出栏23.2万只,比上年增长7.1%。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梨树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从行业分类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9%;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51.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45.8%;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46.6%。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1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4亿元,同比增长29.2%。从产值构成上来看,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1.29 亿元,其他产值 0.15 亿元。

第三产业

2022年,梨树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15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64亿元,同比下降7.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5亿元,同比下降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1亿元,同比下降7.6%。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销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12.6%,零售业销售额21.4亿元,同比增长7.1%,住宿业营业额0.3亿元,同比增长1.5%,餐饮业营业额3.8亿元,同比增长6.9%。商品房销售面积54949平方米,下降47.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2.7亿元,同比增长10.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7.1亿元,同比增长19.4%。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梨树县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8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983人。普通中学46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70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176人。小学207所,小学专任教师2209人,小学在校学生23835人。

文化事业

电影院

梨树县设有梨树影剧院,主要用于接待县内各种会议、外地演出团体及放映电影。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场内坐位1200个。2005年放映电影120场,观众12000人次;接待艺术团体演出10余场,观众5500多人次。

图书馆

梨树县现有公共图书馆一个。1986年图书馆迁入新馆舍(文化综合楼,位于影剧院南侧),面积800平方米,其中书库100平方米,办公室100平方米,外借室60平方米,综合阅览室120平方米,儿童阅览室120平方米。馆内藏书76562册,其中中文图书60000册,中文杂志500种,各类报纸100种,合订本300册。接待读者17600人次,借阅图书13500册次。1992年接待读者48569人次,借阅图书13450册次。1993年接待读者61128人次,借阅图书15491册次。1994年接待读者70887人次,借阅图书26945册次。同年,县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三级图书馆。1998年开始,图书馆立足改革,坚持图书为生产为科技服务,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科技辅导联系点23个,辅导人员经常下乡跟踪辅导。每年召开读者座谈会、读书报告会、儿童读书演讲会10余次。2003年图书馆迁入文化大厦(原电影院位置),总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书库120平方米,办公室100平方米,外借室140平方米,综合阅览室140平方米,儿童阅览室140平方米,会展厅800平方米。馆内总藏书69615册,杂志248种,报纸40种,合订本17705册。2005年,接待读者51308人次,借阅图书30686册次。

体育

1994年、1995年参加吉林省全国体育先进县乒乓球赛,连续获得女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单打第一名、第三名。1995—2005年,参加四平市老年人乒乓球赛,男子团体赛始终进入前三名,并多次获得男子单打比赛前二名。1986—1989年,连续获得四平市中学生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冠军。1989年获得吉林省中学生篮球赛冠军。1994年、1995年、1997年,十家堡镇3次获得吉林省体育先进乡镇篮球赛冠军。1997年喇嘛甸镇获吉林省先进乡镇篮球赛亚军。1990—1994年,参加四平市老年篮球赛连续5次获得男篮冠军。1995—2004年,老年代表队参加吉林省老年男篮球赛均进入前三名。1995—2005年,参加四平市网球赛,老年组、青年组获得20次第一名。1997年王国新在长春市举办的全国武术赛中获得八极拳第三名。1993年获四平市象棋赛团体第三名。2003年获四平市象棋赛团体第二名。2017年,梨树县运动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荣获3枚金牌

卫生健康

截至2024年2月,梨树县医疗卫生机构总数428个。其中:医院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21个。2005年数据统计,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在编职工586人,床位350张。梨树县中医院床位100张,设置有职工426人。梨树县妇幼保健院职工145人。吉林省第二荣复军人医院有职工200人。住院床位300张,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职工352人。梨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106人。全县共有乡镇医疗单位26个,职工1328人,全县有个体诊所从业人员63人。

社会保障

梨树县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收养性机构)4个,床位862张,其中民政局第四福利中心从2022年6月开始改建,至今未竣工,床位100张。22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49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519人。梨树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22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792人,梨树县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98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412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分别提高到月550元、410元。全年发放救助资金10301.7万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3栋、58382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0个、25.76万平方米;建设各类标准球场10个。

交通

公路

1986年梨树县有国道2条,县级公路6条,全长353公里。1991—1995年,梨树县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先后完成“郭六”、“四梨”、“四浑”、“四长”4条较高等级公路和叶赫至转山湖、十家堡至三家子、双河至郭家店镇等乡级公路建设,共投资4094万元,修沥青路213公里、沙石路633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689.6公里。四梨(四平市至梨树)一级公路工程于1993年4月开工,8月竣工。经梨树县政府和交通部门多方努力,由省交通厅立项,四平道路桥梁工程处承建,总投资1800万元。里程13公里,分上下行车道,中间设隔离带,路基宽26米,沥青路面宽24米。经省、市质量监察部门验收,为优良工程标准。1994年,根据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规定,在莫杂铺设四梨一级公路收费站。2002—2005年,梨树县公路建设总投资2.3亿元,共改建县、乡、村沥青路和水泥路634公里,是1949—2001年梨树县修沥青路总和的三倍,其中2005年完成230公里。2005年梨树县境内有国省公路3条,97.2公里;县级公路7条,共390.2公里,为沥青路。除高速公路外,统归公路管理段管理,由通盛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养护。梨树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5420公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纵横交错、干支相连、便捷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

铁路

梨树县境内有京哈铁路(北京至哈尔滨市)和四梅铁路四平市梅河口市)铁路通过。京哈铁路从杨木林北仙马泉入县境,经十家堡、郭家店、蔡家镇东辽河出县境,全长32公里。沿途设十家堡、郭家店、蔡家车站。四梅铁路从四平东南“柳条边壕”入县境,经哈福、东山和石岭镇,从天德桥出县境,全长29公里。沿途在哈福、东山、石岭设车站。2005年,县境内京哈线铁路有桥梁24座;四梅线有桥梁23座。另有东山至哈福隧道1座,长约200米。

文化

文物古迹

偏脸城遗址

位于梨树县城北十里处,招苏台河北岸。是辽金时代一座大型古城,系自燕京(北京市)至金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区)的交通要道上,是当时宋至金的必经之路。偏脸城古称昭苏城、列苏城,又叫梨树城,后因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形如偏脸状,因而称之为偏脸城。城为正方形,每面二里。城基宽约三、四丈,墙外有复墙一道。四角炮台高出三、四尺。四门均有瓮圈门二,各门枕石仍卧门旁。是辽金时代通向祖国内地的交通要道、军事重镇,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128年、1130年宋徽宗赵桓二帝被掳曾在此囚居。

偏脸城周长4318米,夯土而成,辟有东西南北四门,并有瓮城,四角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曾出土大量辽金时期器物,其中有完整的泥陶大瓮和瓷器类生活器皿,建筑类有大青砖、布纹瓦当等构件。金属类有铜银章、宋代各种年号铜币、六耳铁锅、瓜棱铜壶、铜风铃和一些小金器。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偏脸城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山遗址

长山遗址原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保存现状完好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辽金时代并存的一处重要遗址。遗址位于小城子镇(原河山乡)长山村陈家屯后的长山上,呈“丁”字形狭长漫岗。漫岗最高处约高出地表10米,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200米。岗上比较平坦,北距东辽河约1.5公里,东距河山乡政府约10公里。遗址西北坡为原始文化遗址,东南部为辽金文化遗址。1985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对此进行重点试掘,获取大量文物标本。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四平保卫战”前线指挥部旧址

位于县城梨树镇第四小学道北,原为清朝一座四合宅院。1946年4—5月,著名的四平保卫战期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前线指挥部驻院内,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和第二政委罗荣桓在此指挥作战。1999年2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末修缮。

非物质文化遗产

梨树辽河农民画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1991年原文化部命名梨树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梨树辽河农民画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水粉为绘画材料,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多采用色彩块面加勾线的表现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典型的民间美术形式,代表性传承人钱洪满开发设计这一项目的农民画等文创商品,现在又融入了国画丙烯绘画材料,开发了商品画和衍生品市场,使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和认可。现已走进了世界的艺术殿堂。利用民间非遗手工艺促进乡村的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梨树辽河农民画专业展馆,形成多元发展模式。

梨树二人转

梨树二人转历史久远、传承清晰、活态存在,其中活跃在清乾隆45年的老二人转艺人“双菊花”的老屯依然可以见到他的后人和传承人。而且剧团所保存的1961部原始二人转文本已经成为今天所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梨树二人转的传统剧目今天依然活在舞台上。梨树二人转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展示道具,如梨树曾于1978年发明“按扣”、“亮片”手绢,便于各种旋转。其“回旋绢—凤还”,便是梨树首创。梨树二人转积累了几代人的艺术创造,具有着教化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是其他二人转文化发祥地所不具备的文化遗产。2014年,“梨树二人转”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北方巴厘岛

北方巴厘岛生态园,总投资3208万元,占地面积13980平方米,是集餐饮、会议、休闲、洗浴、娱乐于一身的豪华、时尚、休闲、商务型三星级酒店。投资1000万已建成兴旺休闲会馆,四层大楼可使用面积5000平方米,可容纳200人住宿。北方巴厘岛拥有采摘园、万亩花海、水上乐园、温泉馆、生态园、薰衣草庄园、蒙古风情园,马术俱乐部、户外拓展等一系列游玩场地及娱乐项目。

叶赫那拉古城

叶赫那拉古城位于叶赫满族镇,包括东西城和商间府城,是明代海西女真叶赫部的故城。东城筑在叶赫村寇河西岸高台地上,距镇政府2.5公里,城周长900米,辟有东西两门,城内有高出地面的土台、烽火台、高墙和西墙角楼遗迹,出土明代青花瓷器残片。西城区筑在张家村大富堡屯寇河北岸高山上,城依自然山势修筑,内城周长850米,有三处门址,外城周长1300米。城内出土有明代瓷片。叶赫东西城建于明代嘉靖,曾是叶赫那拉氏首领所居住的重要城址。商间府城位于张家村老爷庙东南500米处的漫岗上,城墙为土石混筑,分内城和外城,两墙间距24米。内城周长450米,外城周长624米,内外城各存一门址。商间府城是当年叶赫部控制明朝与女真各部贸易交通的重要城堡。2005年10月,叶赫那拉古城随区划调整划归四平市管理。

于家沟遗址

于家沟位于石岭镇小孤家子村苍子山脚下,是一南北走向的山沟,因屯内于姓多故名于家沟,北临刘磨房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八月,俄罗斯帝国侵略军在此制造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当地村民于永春手持板斧将两名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砍死在一棵大柳树下,至今大柳树仍挺立,后人称之为“见证柳”。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对外合作

2023年4月18日,崖州区与梨树县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政府+地方种业企业+科研单位”三方协作模式,加强种业“南繁北育”合作,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资料

梨树县志.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1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2

梨树县志自然环境.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2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2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2-23

县情概况.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7-29

2023年梨树县政府工作报告.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8-11

梨树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梨树县政府信息公开.2024-07-29

四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四平市文体局.2024-02-22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2

梨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3-15

梨树县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梨树县政府信息公开.2024-02-22

县政府志-交通篇.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2

梨树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梨树县人民政府.2023-12-11

吉林省车牌号字母排序,吉林车牌ABCDEF是怎么排的.车主指南.2024-02-23

Xi inspects northeast China's Jilin Province.China.org.cn.2024-02-27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2024-03-10

驶上发展“快车道”——梨树县肉牛产业发展一瞥.新浪财经.2024-02-27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四平市人民政府.2024-02-23

四平市农业农村局.四平市农业农村局.2024-02-23

49个!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公布.澎湃新闻.2024-02-23

全国农产品生产贡献力百强县名单公布:榆树和农安包揽冠亚军!梨树、公主岭、前郭、德惠、扶余、长岭都上榜.今日头条.2022-09-25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7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4-02-27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四平市人民政府.2024-03-15

县政府志水利.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2

梨树县历史沿革.行政区划.2024-03-15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3-1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3-10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2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县政府志文化篇.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梨树县人民政府 2021-01-15 15:15:00.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县政府志.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3-10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梨树偏脸城 辽金繁华地.凤凰网.2024-03-10

梨树辽河农民画.博览非遗.2024-02-2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梨树“二人转之乡” 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情.中国吉林网.2024-02-23

梨树二人转《双菊花》获曲艺界国家级最高奖项.搜狐网.2024-03-1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今日头条-新华社.2022-10-22

(二十大受权发布)中共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新华网.2022-10-23

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新华网.2022-10-28

上海警备区第十四次党代会选出第十四届党委和新一届纪委,陈吉宁出席并讲话.上观新闻.2023-11-04

韩家麟 东北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网易新闻.2024-02-23

Forbidden.中国作家网.2024-02-23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搜狐网.2024-02-23

吉林省四地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腾讯网.2024-02-23

第三批城镇化试点地区公布(名单).搜狐网.2024-02-23

发改委: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搜狐网.2024-02-23

梨树县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2024-02-23

中国硅灰石之乡:梨树县昔日“弃矿” 变“绿山”.今日头条.2024-02-23

三亚崖州区与吉林省梨树县签订合作协议 加强种业“南繁北育”合作.今日头条.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