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曙明,男,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合肥市数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安徽省中学数学教研会理事,省级科研课题主持人。
个人简介
一直在教学一线,对工作充满激情,教学上孜孜以求,以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去激发学生,以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以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去启迪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以个性化、过程化、常识化、本质化为教学原则,讲课不搞满堂灌,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思路生成,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教学成绩优秀,深受学生爱戴。先后担任十余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所带学生多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科大等一流名校,2010届学生吴帆数学单科成绩149分,名列全省第一。教学之余,勤于著述,编写中学教辅达三十册,撰稿二百万字,在CN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
工作业绩
1、1990、1991、1994、1995获合钢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1994年教研论文《谈发现法教学》获省二等奖
3、1995年获合钢首届“教坛新星”称号
4、1993、1998、1999年三获合肥市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一等奖
6、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11人次获省二、三等奖
7、2008年合肥市“教坛新星”评比二等奖,“教学能手”一等奖
8、2010年认定为合肥市首届高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9、2013年认定为合肥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
10、2001、2002年两次参加安徽省高中会考命题工作
11、2003-2012年9次聘为合肥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执行评委或学科专家组成员
12、1998、1999、2006、2007、2009、2010、2011、2013年聘为安徽省高考阅卷专家组成员
编写用书
1、《基础训练》(第一册上,01-06版)安徽省教育出版社
2、《基础训练》(第二册下,01-06版)安徽省教育出版社
3、《高一暑假作业·数学》(01-06版)安徽省教育出版社
4、《高中毕业班综合练习册·数学》(02、03、08、09版)安徽省教育出版社
5、《高中数学实验教材基础训练与学习指导》(第二册下,2001.1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2006年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题数学科考试说明》(2006.3) 黄山书社
7、《新编高中同步作业·数学必修1》(2006-2011版) 安徽教育出版社
8、《新编高中同步作业·数学选修2-1》(2007-2011版) 安徽教育出版社
(以上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参加编写)
9、《高中数学新课程毕业班复习指导》(2002.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名师解疑课课通》(第二册上,01-06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11、《名师解疑课课通》(第二册下,01-06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12、《发散思维优化训练》(高二,2002.7)安徽教育出版社
13、《发散思维优化设计》(第二册上,2003.6)安徽教育出版社
14、《发散思维优化设计》(第二册下,2003.12)安徽教育出版社
15、《名师助学全程练·课课练》(第一册上,2000.7)安徽教育出版社
16、《名师助学全程练·课课练》(第一册下,2000.12)安徽教育出版社
17、《同步活页·高一数学》(上)(01、02、03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18、《同步活页·高一数学》(下)(01、02、03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19、《高中数学同步双基训练》(高一,2000、10)安徽科技出版社
20、《三级跳丛书·高三数学》(2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1、《中学数学单元知识与能力自测》(高三综合1993.5)贵州教育出版社
22、《中学数学同步学习指导》(高二,1994.6)科学出版社教育
23、《中学数学同步学习指导》(高三,1994.5)科学出版社教育
24、《2005年高考仿真卷·数学》(2005-2010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25、《高考金榜大冲刺·数学》(2005.7)安徽教育出版社
26、《高考第一轮复习教程·数学》(2005.6)安徽教育出版社
27、《高考数学模拟测试与自评·数学》(2006.4)安徽教育出版社
28、《名师解疑课课通·数学必修1》(2006.8) 安徽教育出版社
29、《新教材焦点·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 07-10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30、《新教材焦点·高中数学》(北京师范大学版必修5, 07-10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31、《金太阳考案·数学》( 2010.6)吉林文史出版社
发表文章
1、《爱因斯坦时钟问题》(93、11《第二课堂》)
2、《推算一下“世界末日”》(93、9《第二课堂》)
3、《考试心理与高考成绩》(93、5、28《考试报》)
4、《谈谈发现法教学》(95、1、3《合肥教研》)
5、《等价转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2000、9《高中苑》)
6、《高考数学预测与应答技巧》(2000、6、25《江淮晨报》)
7、《高考数学应用题复习谈》(2000、3、22《合肥晚报》)
8、《冷静对待两类题》(2001、12《江淮晨报》)
9、《学好高一数学ABC》(2004、8、30《合肥晚报》)
10、《写给2005年高考考生的话》(2005、6、4《合肥晚报》)
11、《交汇融合 难易适中——二模试题评析》(2007、3、18《合肥晚报》)
12、《深化能力立意 增强探究创新——三模试题评析》(2007、5、1《合肥晚报》)
13、《交汇融合 注重实践——高考试题评析》(2007、6、8《新安晚报》)
14、《调整结构 强调应用 交汇融合 难易适中——高考试题评析》(2007、6、9《合肥晚报》)
15、《研究考题看形势 推敲评价找方向》(2010、3、17《江淮晨报》)
16、《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2010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
17、《对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2011年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
18、《正本清源 清新自然——2012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与启示》(2012年第4期《中学数学教学》)
19、《2012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20题再探》(2012年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
20、《对一道高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题的思考》(2013年第3期《中学数学教学》)
21、《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压轴题的解法探讨与思考》(2014年第8期《数学通讯》)
22、《百炼钢成绕指柔——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试卷评价与教学启示》(2014年第7、8期《中小学数学》)
23、《崇尚理性精神 揭示思维过程——平行关系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2015年第6期《中国数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5年第10期《高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