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万历孝靖皇后王氏

万历孝靖皇后王氏(1565年—1611年)王恭妃,又称王氏,是明朝时期的人物,汉族,出生于1565年2月27日,出生地在宣府左卫(今张家口市),逝世于1611年10月18日。 她的别名为王恭妃,居住在景阳宫,安葬于定陵。 她的儿子是朱常洛朱常洛,女儿是朱轩嫄朱轩。 王恭妃被谥号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圣皇太后,贵妃谥号为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 她的身份经历了宫女、恭妃、贵妃皇贵妃的变化。

《明史》有传。原任锦衣卫百户赠明威将军指挥事王朝之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出生,万历六年(1578年)二月初二选入皇宫,初为宫人。为万历皇帝朱钧之母李太后的侍女。三年后,被万历帝青睐临幸有孕,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这就是后来的朱常洛皇帝。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十三日去世,谥"温肃端静纯懿皇贵妃"。

王恭妃王氏于万历四十年七月葬于明帝陵区东井左侧吉地。王昭登极,追谥其为皇太后。朱由校即位,上尊谥"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清定陵

仅封恭妃

本该母以子贵,可万历皇帝不给王氏皇后名分,仅封其为恭妃,而且,将她长期打入冷宫,不能与儿子见面。万历皇帝对另一妃子显肃皇后却十分宠爱,封她为皇贵妃,还写下密诏,准备把她生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

积忧成疾

在立皇储的问题上,朝廷出现了长达20年的明争暗斗。以李太后为首的朝廷重臣坚持祖制立长不立幼的伦理,意决王氏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朱翊钧和郑妃家族一派,用感情代替伦理祖训,反对立皇长子。朱常洛年近20岁还未被立为皇太子,王氏积忧成疾,最后双目失明。

柳暗花明

李太后对万历帝迟迟未册立太子十分着急。一次,她质问万历帝说:“朝臣屡请立储,你为什么不立皇长子呢?”万历帝说:“因为她母亲是一个宫女,名分贫贱,不便册立。”李太后严肃地说:“你不要忘记,我生你的时候也是一个宫女,你也是一个宫女的儿子。”万历帝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对恭妃王氏仍不加封。据说,这时候,郑氏将册封其子为皇太子的圣旨宝匣搬出来,虽然宝匣保管很好,不巧打开册封皇储的圣旨,蠹虫偏偏把她儿子朱常洵的“”字吞蚀掉了,郑氏立子为储的美梦成为一枕黄粱。

加封皇贵妃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朱常洛的妃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朱由校,就是后来的明熹宗皇帝。朱翊钧不得不加封王氏为皇贵妃。但王贵妃仍住在幽宫,与其儿孙虽近在咫尺,却难见一面,她的病情越来越重,危在旦夕。皇太子得知生母病重的消息后,跪请父皇恩准,看望了生身母亲。王氏被打入幽宫20年,死时年仅37岁。

追封皇太后

万历皇帝驾崩后,皇太子朱常洛继承帝位,但由于他体质太差,登帝位不足一个月就逝世了。接着,皇太孙朱由校继帝位,就是后来的天启,他重办了其皇祖母的丧事,将王氏随万历帝葬入十三陵地宫,并正式封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十三陵——定陵

现在,十三陵中惟一挖掘了定陵地下宫殿的陵墓——定陵,就是万历与王恭妃王氏和另一孝端皇后王氏的合葬陵。据考古人员介绍,打开孝靖皇后的棺木时,里面装满了织锦、金、银、玉等殉葬品。似乎不是盛放尸体的棺木,倒是一个珍宝仓库,各种美妙绝伦的艺术品和价值连城的宝器,构成了一个色彩纷呈的世界。这也许是后人对这个悲惨女人的一种补偿和慰藉。

参考资料

万历皇帝的皇后是谁.爱问.2024-03-07

定陵出土文物首对外亮相 金簪主人是位悲剧皇后.中国新闻网.2024-03-07

明定陵简介.明十三陵官网.2024-03-07

孝靖皇后王氏.故宫博物院.2022-03-1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