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马陆镇

马陆镇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地处上海西北郊,位于嘉定区中部。东临宝山区,西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安亭镇)和F1国际赛车场相连,南与南翔镇接壤,北与嘉定镇、新成路街道相邻。2014年,马陆镇下辖12个村、6个社区和1个园区,户籍人口为52428人,常住人口为213866人。辖区面积为57.16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

南宋赵扩嘉定十年(1218年),在昆山市东境划出春申等五乡设立新县,以年号命名为嘉定县,隶属于平江府,今倍足纲地区为当时嘉定县春申乡,次年改名为守信乡。清康熙十年(1671年),嘉定知县在四乡设粥厂,遂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形成了“马陆厂”的称呼。1909年,改厂为乡。解放后,1949年设立马陆区,1957年复称乡。1958年1月,嘉定区江苏省划归上海市,马陆成为上海市辖区。同年9月成立马陆人民公社,1959年分为马陆、城东(浜)、城西(嘉西)三个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为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马陆乡,将人民公社改为上海大阪友好乡。1993年撤乡设镇,成立马陆镇,上海大阪友好乡改称上海大阪友好镇。2001年7月,戬浜镇并入马陆镇。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南宋赵扩嘉定十年(1218年),从昆山市东境划出春申等五乡设置新县,县名以年号为名“嘉定”,属平江府(府治今苏州市)。今倍足纲地区属当时嘉定区春申乡,第二年春申乡更名为守信乡。

清康熙十年(1671年),嘉定知县赵昕赈灾,在四乡设粥厂,向灾民施粥。以后即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遂有“马陆厂”之名。

宣统元年(1909年)改厂称乡。

解放后,1949年设马陆区,1957年复称乡。

195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嘉定县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马陆遂为上海市辖区

1958年9月,成立马陆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59年5月,倍足纲公社析为马陆、城东(戬浜)、城西(嘉西)三个人民公社。

1980年,马陆公社被命名为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

1983年成立马陆乡,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改称上海大阪友好乡。

1993年撤乡建镇,成立马陆镇,上海大阪友好乡改称上海大阪友好镇

2001年7月,戬浜镇并入马陆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十九年(1930年),小红庙乡改划为戬浜、松林、万善、草庵4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乡合称戬浜乡。

1949年10月,戬浜乡分为新建、长浜、戬浜、杨村4乡,属马陆区。

1954年8月撤销马陆区,新建、长浜、戬浜、杨村4乡属徐行区,

1989年2月,成立戬浜乡居民社区筹备小组。

1990年,戬浜乡人民政府下辖18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

1993年撤乡建镇。全镇有18个村,134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社区。18个村是:仓场村、赵家村、杨家村、周家村、城东村、高桥村、立新村、澄桥村、徐王村、王楼村、刘村村、张顾村、晓红村、横石村、东陈村、戬浜村、陈家村、水产村。1个居民社区即戬浜居民社区。

1995年10月后,全镇尚有15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

2000年7月3日,杨家村与周家村合并,称新联村;仓场村与赵家村合并,称仓场村。9月1日,晓红村与大宏村合并,称大宏村;东陈村与戬浜村合并,称戬浜村;王楼村与徐王村合并,称新翔村;立新村与陈家村合并,称立新村;刘村村与张顾村合并,称大裕村。水产村并入戬浜镇居民社区。

2001年7月,戬浜镇共有7个村民社区,135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社区,26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马陆镇下辖12个村,6个镇社区,1个工业园区,具体为:樊家村、彭赵村、包桥村、李家村、陈村村、北管村、仓场村、新联村、立新村、戬浜村、大宏村、大裕村、马陆社区、陆家社区、众芳社区、石冈社区、希望社区、白银社区、马东园区。政府位于上海嘉定区马陆镇沪宜公路222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陆镇地处上海市西北郊,位于嘉定区中部偏东,东与宝山区接壤,西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安亭和F1国际赛车场相连,南与南翔镇,北与嘉定镇毗邻,辖区面积62.52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马陆镇地处亚洲大陆东岸中纬温带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是东亚季风盛行地区。

地形地貌

马陆镇处于长江三角洲前缘河口滨海平原,地貌属于太湖流域碟形地底部,境内地势低平,海拔3.5~4.5m。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89年,土地总面积为2940.74公顷。1993年、1994年和1996年先后3次划出土地计1221公顷,归嘉定镇、新成路街道嘉定工业区。划归嘉定工业区的土地退还,至2001年全镇土地总面积为2428.36公顷。耕地面积为1710.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2001年,耕地面积为110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43%。

生物资源

1989年马陆镇有林地0.79公顷。随着大裕村以苗木为主的科学教育兴农基地的辟建等,林地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全镇林地增加到31.7公顷。

人口民族

人口

至2014年12月底,户籍人口52428人,外来人口146461人,常住人口213866人。

2017年底,常住人口198728人。

民族

2000年,马陆镇居住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苗族彝族壮族瑶族朝鲜族布依族侗族哈尼族基诺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土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等17个民族。

交通

概述

马陆镇有沪嘉浏高速公路、嘉金高速、A30郊区环线高速横贯南北东西,204国道、宝安公路、胜辛路四通八达,虹桥交通枢纽中心近在咫尺,轨道交通11号线在马陆设有三个站点(马陆站嘉定新城站白银路站),建设中的S6高速公路、嘉闵高架路在马陆穿行而过,虹桥枢纽中心离马陆不到10分钟车程。

经济

综述

马陆镇2014年实现增加值163.7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5.5%,三产占比提升至30.7%。全年累计完成税收65.7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72亿元(含新城基金收入)。全镇纳税最多的企业2014年纳税3.22亿元。

第一产业

马陆镇种植业以水稻、小麦、棉花为主。兼种油菜籽及瓜果、蔬菜等。养殖业以猪为首,兼有牛、羊、兔、禽及水产类。

2009年,马陆镇第一产业生产产值2606万元。

2010年,马陆镇第一产业生产产值3474万元。

2011年,马陆镇第一产业生产产值3862万元。

倍足纲葡萄是马陆的一张“烫金名片”。2011年马陆镇4962亩葡萄总产值达到8795万元,平均亩产值达到了1.77万元。

2014年,马陆镇特色农业功能,开展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完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吸引19家合作社(企业)参与网上销售。

第二产业

2014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8.19亿元,同比2013年减少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291家,减少到2014年的273家,同比2014年减少18家。马陆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168家。

2014年工业产值260.2亿元,同比2013年减少11.3亿元,减少4.16%。

第三产业

2014年,全镇实现商品销售总额93.8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2.9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37%。限额以上电子商务企业实现销售额521.4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0%,实现税收9319.18万,同比增长43%。全年引进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企业92户,全镇共有文化信息企业2742户,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实现税收5.6亿元。

社会

教育

2013年马陆镇有中小学6所,在校学生7043人;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4800人;教职工770人。

2014年全镇投入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金分别为2745万元、5224万元、1304万元,同比2013年分别增长5.8%、48.5%、6.6%。

2015年,马陆镇有戬浜学校马陆以仁幼儿园、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智慧幼儿园概况、马陆育才联合中学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小学几所教育院校。

文化事业

1998年10月,戬浜镇文化广场落成1990~2001年,戬浜镇的文化事业稳步发展。1994年的首届重阳节、1998年的首届文化中国艺术节和2000年的“千喜年元宵灯会”等全镇性的文艺活动充分展示了戬浜人的精神文化面貌。1998年起,随着有线电视的逐步开通,全镇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明显提高。除了镇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外,遍及各村、企业的老年活动室、图书馆、棋牌室、桌球房等活动场所。

2014年,马陆镇全年开展全民读书月、马图系列讲座、文艺巡演、送戏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共197场,吸引6.4万多人次。举办嘉定新城(马陆镇)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吸引3万余人次参加。

马陆镇社区文化活动

马陆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于1998年,改扩建于2008年。

戬浜镇文化馆

1962年,建立城东人民公社文化站。1983年更名为戬浜乡文化站,站址设在戬浜村戬东生产队,建筑面积157平方米。1992年,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考核,定为市二级文化站。下设办公室、阅览室、图书室、影剧院。

沉降文化广场

沉降式文化广场位于嘉戬支路东,老黄泥泾南岸,1998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广场北部有司令台,造价150万元。广场比地面下沉一米左右,进入广场有阶梯式踏步,可以在此组织群众性的演戏、唱歌、跳舞。

卫生医疗

2001年,全镇有村级卫生室14个,企业医务室4个。

2014年,马陆镇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统筹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2010人,其中“镇保”参加门诊补充保险1284人。全年共发放征地养老生活费1.16亿元,发放镇保退休人员生活费617万元,报销医疗费789万元。新出台6项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各类救助694人次,救助金额454万元。

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嘉定新城南首,始建于1958年,下设1个分中心、10个服务站,核定床位85张。中心现有职工19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副高1人,中级资格66人。承担着辖区62平方公里19.07万人口的医疗卫生综合性服务。

戬浜镇卫生院

戬浜镇卫生院位于大治路460号。其前身为1959年建立的城东公社卫生所,1961年改称城东公社卫生院,1965年迁至戬浜集镇老街,1985年新建。2001年,全院占地面积4349平方米,建筑面积2078平方米,设病床50张,有员工59人(含老年护理医院)。其中中级卫技人员6人,初级卫技人员42人。医院固定资产103万元,设备总值70万元。

旅游

景点

宏泰园

上海市宏泰园蔬果专业合作社地处上海西北郊,坐落于“全国葡萄之乡”—嘉定区马陆镇,占地面积约150多亩,是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会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公园

上海马陆葡萄艺术村

上海马陆葡萄艺术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马陆葡萄艺术村景区地处嘉定新城(马陆镇)东北地区大裕村,是上海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也是一个将特色农产品种植与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和农家乐体验等完美融合和拓展发展的新型农业旅游景区。

代表人物

陈氏兄弟

陈冠华、陈冠龙是同胞兄弟,他们先后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读博士。陈冠华生于1965年,陈冠龙生于1968年。他们的父亲陈士敬原籍无锡市,母亲徐惠英是马陆镇戬浜人,夫妇俩都是医务工作者。

吴克明

吴克明,1946年至1952年分别在马陆中心校所属陈村小学、广福小学就读,1964年起在外交部工作,曾任中国驻土耳其全权大使、中国驻悉尼总领事等职。他给母校的题词是“铸造栋梁材,桃李满天下”。吴克明自己正是从倍足纲走出去的外交界的栋梁之材。。

羌品兴

羌品兴,1947年至1953年在马陆中心校所属石冈中心小学就读,1964年起在外交部工作,先后被派驻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曾任一等秘书、领事、大使馆首席馆员等。。

沈关荣

沈关荣,1964年毕业于马陆中心校,1983年起参加联合国工作,2001年由联合国派驻内罗毕分部,任会务司同声翻译处处长。

所获荣誉

2006年1月25日,获评“全国环境优美镇”荣誉。

参考资料

嘉定,805岁生日快乐!.澎湃新闻.2024-03-20

《吴疁风华》吴超,编著9787313235299【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官方正版电子书】.文泉书局.2024-03-20

上海表彰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有你认识的吗?.上观.2024-03-20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录.生态环境部.2025-04-2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