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兰(1471-1535),字德馨,号东谷,章丘区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十八年进士。曾任巨鹿县知县、任丘市知县,因清廉被誉为“天下清官张茂兰”。后升任户部主事,负责饷军辽阳市、监兑临清市、税九江,一无染指。因病辞任粮储督宣府,被劾降为汝宁通判,三月后弃官归乡。晚年谈农事,授徒山中,率有所成就。
人物介绍
张茂兰,别号东谷,人称“东谷先生”。明代济南章丘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举人,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先后任京师巨鹿、任丘县(今属河北省)知县。后为户部主事,先后在辽东征集军饷,在临清监督兑换,在九江征收榷税。日日经手钱财无数,却不为物欲诱惑,不染指公款,时京师有“天下清官张茂兰”之誉。后被任命为督察边关宣府(治今宣化区)粮储的官员,以疾病推辞不就。朝中官员以此上疏弹劾,被降职为汝宁府(治今河南汝南)通判。上任三月,弃官返乡。后屡被推荐任职,均坚辞不就,不再出仕。隐居于家乡长白山中传经授徒,所授学生大都学有所成。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月病卒。 ?
人物生平
矢志科举
弘治十一年(1498),时年二十八,举于山东省乡试,为戊午科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三月,时年三十五,中乙丑科进士,顾鼎臣榜三甲第189名,赐同进士出身。
清廉县令
正德初年,授官钜鹿知县。为政简易,官清如水,举朝皆知其名,曰天下清官张茂兰,复其家之徭曰为清白吏劝。
正德间,丁忧服阙,起为任丘市知县。时兵荒臻,乃上救荒四事,多见施行。官柳为饥民伐,或以为言曰,孟氏有言先仁民而后爱物。岁饥,穷民无所得食,不得已,析木作薪采叶充食,以缓须臾之死,乃厉禁乎?又多市书籍,以劝学者,兵荒之余,人不废业。罗过县,张慕其文行,北面称弟子。御史以纪功至,张不出迎,被诘,张视曰:“公此来何为者耶?”御史怒曰:“剿贼纪功,独不闻乎?”曰:“贼去此几何?”御史曰:“八百里。”曰:“公以纪功为名,今相距八百里,脱有冒功者何从知之?不责己去贼之远,而责令奉迎之迟,诚所未喻。”御史怒,亟驱车去。亡何,御史以事就逮,张迎数十里外,甚腼,方严冬,制衣裘以进。御史叹曰:“令古人也,暖不增衣,寒不减叶,吾见其人矣。”
张两为令,衣布饭脱粟,不名一钱,不以妻自随。
户部主事
正德末至嘉靖初,张茂兰累进至户工主事,饷军辽阳市,监兑临清市,榷税九江,一无染指。后因命督宣府粮储辞以疾,被劾降汝宁通判,三月弃官归,屡荐皆固辞不起。
山中授学
茂兰弃官,卜筑长山之阴(曰乐山亭),老焉。每天雨,农夫樵牧、蓑笠锄满舍中,张与杂坐,谈农事,竟日无色,山中人亦忘其尝为大夫也。生平于经传,授徒山中,经其指授者,率有所成就,如袁轩冕、陈德安辈皆是也。嘉靖乙未十月初三日病亟,起坐命酒,索陶诗周子通书,置袖中而瞑。
人物传记
明张东谷先生传(见山东通志)
东谷先生者,姓张姓,讳茂兰,字德馨,济南章邱人也。父曰题先生,少有至性,一介必愼取与顾,嗜饮酒,好滑稽,通脱爽朗,不喜绳墨。中弘治戊午举人,乙丑进士。知钜鹿县,为政简易,视民如子,以外艰归,服阕起知任邱县。时流贼刘六齐彦名等起霸州市,掠及县境。先生筑城,誓众散粟,哺饥民,兵甲完具,楼橹屹然,贼去之,城赖以全。时兵荒洊臻,乃上救荒四事,多见施行。官栁为饥民翦伐,或以为言。先生曰:“孟氏有言,先仁民而后爱物,岁饥穷民无所得食,不得已析木作薪,采叶充食以缓须臾之死,乃厉禁乎。”又多市书籍以劝学者,兵荒之馀,人不废业。罗文肃过县,先生慕其文,行北面称弟子。御史以纪功至,先生不出迎,被诘责。先生仰视曰:“公此来何为者耶?”御史怒曰:“奉命剿贼纪功,令独不闻乎?”先生曰:“贼去此几何?”御史曰:“八百里。”先生曰:“公以纪功为名,今相距八百里,脱有冒功者何从知之?滥杀平民者何从知之?不责已去贼之逺,而责令奉迎之近,诚所未喻。”御史益怒,面发赤,久之曰:“何物县令强项若是。”亟驱车去,亡何,御史以事就逮,先生迎数十里外,廪饩甚腆。时方严冬,制衣裘以进,御史叹曰:“令古人也,暖不衣,寒不减叶,吾见其人矣。”先生两为令,衣布饭脱粟,不名一钱,不以妻孥自随。迁户部主事,饷军辽阳市,封还羡金于官,使归。监兑临清市,●舟九江,终始以洁廉自励,货贿满前视若土苴,唯恐焉。举人陈守仁者赠以诗云:“人道公心清似水,我言水不似公心。水流万折终侵物,万折公心物不侵。”人以为实录。空同先生李梦阳时视学江西省,叹曰:“张君非唯操守清,气味亦清,其为名流,嗟赏如此。”先生之使九江也,李文康公时赋诗送之曰:“当年相与驻孤城,豺虎纵横近帝京。洛下书生献策,中令尹解谈兵。时平上国仍同醉,秋尽西郊复送行。黄瘦一童牵一骑,双流应照使君清。”人竞传之,考满迁郎中、总理宣府粮储,以疾固辞,为给事中论劾,调汝宁府通判,甫三月遂弃官归。嘉靖改元,给事中李锡疏荐先生清节如陶渊明,诏起用,丁内艰。既免丧,巡抚王中丞尧封继荐之,不至。久之,起为河东盐运司同知,亦不赴。卜筑长白山之阴,老焉。每天雨,农夫樵牧、蓑笠耰锄满舍中,先生与杂坐谈农事,竟日无忤色,山中人亦忘其尝为大夫也。先生于经传,授徒山中,经其指授者,率有所成就,如袁轩冕、陈德安辈皆是也。先生嗜饮酒,在太学友人以公罪下刑部狱,闻狱囚日给酒、愿附名,其末或问之,答曰:“狱中诚不佳,冀日可得酒耳。”尝借史记、汉书文选于县人,乔御史岱故靳之,李太常开先问其故,乔曰:“吾非靳此书,疾此君不近人情,招之不来耳。”先生闻之,曰:“使借吾书,东西南北唯乔君命,东朝鲜、西流沙、南交趾、北居庸闗,所不敢辞。”太常曰:“居庸何近也。”笑曰:“吾畏宣府耳。”其滑稽类此。嘉靖乙未十月初三日病亟,起坐命酒,索陶诗周子通书置袖中而瞑,年六十五。四子:志仁、利仁、守仁、欲仁,乡人称曰东谷先生。论曰,予少闻诸乡前辈,正嘉中京师语曰:“天下清官张茂兰”,问其后裔则式微久矣。康熙丁夘,冬雪后游长白李氏啸园,园中有亭曰皆山。山中人指示予,此东谷先生故居也。时山雪清寒,竹风萧瑟,想见先生流风馀韵,为之慨然。闻先生在郎署,日冬无絮衣,馈遗皆不受。东阿刘户部田,解衣遗之,乃受,曰世惟刘伯耕衣可服耳,人以比陈师道云。(清王士祯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