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史保嘉

史保嘉,1971年出生于干部家庭,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下乡插队。她的文学创作始于1967年至1970年间,共创作了40余首旧体诗词,其作品在当时的文学沙龙中广为传颂。然而,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她在1971年后因遭受政治打击而停止了写作。

个人经历

文化大革命时期

史保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四三派”,后来成为了“二流社”的成员。她的处女作《临江仙》因其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幻灭心态和人生喟叹的深刻描绘而在北京中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插队生活

1968年夏天,史保嘉与两位女附中的学长一起混入清华大学校园,享受着夜晚的清凉和美景。尽管后来遭到工宣队的隔离审查,她仍坚持创作诗歌,并通过秘密的方式与其他诗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公社插队期间,她创作了《满江红·答友人》和《红花行》等作品,展现了自己在艰苦环境下对理想的热情追求。

政治影响

1971年后,史保嘉在兰州担任工人,并在“五一六”运动中受到了政治审查的影响,这导致她最终放弃了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

史保嘉的主要作品包括《临江仙·记康宁的四条热带鱼》(1967年)、《满江红·答友人》(1968年)和另一首《满江红·答友人》(1970年)。其中,《满江红·答友人》一词在发表后引发了众多诗人的回应,大约有30余首唱和之作,显示了史保嘉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三) 中国法治天平..hrbbdhzq.2024-11-08

感恩草原 ——记北京牧人合唱团和他们的歌声..meipian.2024-11-0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