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蠡墅镇

蠡墅镇,位处江苏省连接浙中、浙西的要冲,历来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宦官兴宅、商家云集之地。现在是苏州市吴中区。蠡墅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相传因春秋末期在越国任大夫的楚国贵族范蠡在此建屋居住,故得名。

历史沿革

蠡墅镇虽然不大,但因为离苏州较近,交通便利,历史上工商业很发达,根据史料记载,当时造船业、刺绣、眼镜制作等行业都很兴盛:以眼镜业为例,从清代起到解放前,蠡墅镇每年制造的眼镜产量占全国的半数以上,最多时达到年产20万副;刺绣行业也是蠡墅的老人津津乐道的历史,78岁的朱好婆至今仍居住在蠡墅上塘街,她向记者介绍,历史上蠡墅老街的刺绣业发达程度堪比如今镇湖的刺绣一条街,上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结婚时所穿的礼服就是蠡墅的绣娘绣出的,据说当时的价格高达10万元人民币。餐饮业也是蠡墅老街历史上的一大特色,史赛椿告诉记者,旧时有“吃煞蠡墅镇”一说,而最有趣的是,蠡墅老街上的餐饮店似乎与苏州市的店形成“一个系列”:“苏州有陆长兴,蠡墅有吴长兴;苏州有黄天源,在蠡墅有张天源;苏州的万福兴,到了蠡墅则成为朱福兴;苏州有老大坊,在蠡墅这里有一个马大坊。”史赛椿笑言,老人们都将蠡墅称作“小苏州”。

文化

渊源

相传因春秋末期在越国任大夫的楚国贵族范蠡在此建屋居住,故得名。他后来又从此地携西施泛舟五湖,离开吴越,入齐经商,三次聚富,又三散家财,被后世奉为财神。镇上现有范蠡公园,以纪念。现在的蠡墅老街属于典型苏州枕河人家的建筑风格,以小河为界分为上塘街和下塘街。

风貌特色

蠡墅老镇有上塘和下塘,镇中的蠡墅港,民间传说有一条龙脉,是蛟龙出水,蠡墅是龙头,龙尾在石湖

镇上除了四座古桥之外,沿街、沿河的民居风貌古朴也是一大持色。有的河湾巷口景观精彩堪比苏州市的平江、山塘历史街区,蠡墅港两岸断续的竹林菜园和农家院落,乡土风韵神似周庄镇同里镇和东西山古村落。这些传统建筑虽然在规模和工艺上无法与古镇古村深宅大院相比,但风貌价值绝不比那些村镇街区差,黛瓦粉墙凝聚了百年的雨雪风霜,不宜贸然拆迁。

蠡墅镇距苏州古城仅片刻车程,与石湖景区更是一步之遥,开发利用既可以与石湖景区呼应,扩大石湖景区的内涵,容纳那里来的游人;又可以成为苏州家门口的小镇,承接来自市区的人流。如此左右逢源,也只有蠡墅才有这样的优势。

旅游

吴越春秋文化遗址——越城遗址、吴王沉剑之地——澹台湖、宋时与西湖齐名的石湖都在境内,这里还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更是国内眼镜生产的发源地之一。同时,还有五桥。

蠡墅桥

位于镇中间,边上还有两座不同时代建造的《蠡墅桥》,形成并排三座。此桥重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戊寅九月,花岗石单孔拱桥

太平桥

蠡墅桥往西是上塘西街,太平桥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清代,为花岗石有阶平桥。

须茂桥

位于蠡墅上塘西街底,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三年九月,为花岗石单孔有阶拱桥。

永兴桥

位于蠡墅镇栈廊浜,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大清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一年,为花岗石有阶平桥。

祥兴

(已毁)

祥兴桥与蠡墅桥相隔50米,与之平行,为花岗石有阶平桥。原桥两侧各有凉亭,皆毁。

参考资料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2021-05-2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