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拟黄竹

拟黄竹(Bambusa mollis),禾本科簕竹属的一个种,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丘陵旷地或村边。秆材劈篾,供编织竹器及捆扎之用,种加词“mollis”意为“柔软的”。

基本信息

拟黄竹(B.mollis Chia et H.L.Fung)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 Sin. 19(3): 377. pl.14: 7. 1981]

【中国植物志】:9(1):107

亚属中文名】:孝顺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Leleba

【族中文名】:簕竹族

【族拉丁名】:BAMBUSEAE Trin.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竿高5-8米,直径2.5-3.5厘米,尾梢下弯,下部通直;节间长35-40厘米,幼时疏生白色硬毛,竿壁稍薄;竿基部第一至二节于环之上方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至第五节开始,多枝簇生,主枝略粗长,其余枝条彼此近等粗。箨鞘早落,背面平滑无毛,腹面有光泽,先端呈不对称的拱形,其一侧稍向下倾斜,另一侧近圆拱;箨耳显著不相等,边缘具波曲状毛,大耳向下倾斜,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5厘米,宽5-7毫米,比小耳大31/2倍,小耳长圆形,末端稍向上斜升;箨舌高约1毫米,近全缘;箨片直立,易脱落,卵状披针形,长约为箨鞘长的一半或更短,基部稍作圆形收窄后即向两侧外延与箨耳相连,此相连部为2-3毫米,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3/7。叶鞘上部稍被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常不存在,或有时仅有鞘口繸毛1至数条;叶舌低矮,近全缘;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1-16厘米,宽1.5-2厘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钻状细尖头,基部呈两侧不对称的圆形或宽楔形。花果未见。

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于丘陵旷地或村边。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