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昆明号护卫舰

昆明号护卫舰(英文:Kunming Frigate,舷号:505),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仿制苏联里加级01型护卫舰的首舰。

该舰属于通长甲板船型,正常排水量1226吨,总长91.58米,水线长86米,舰宽10.2米,吃水2.93米,全舰编制168人,其中军官21人。该舰的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000马力,双轴双舵,航速28节,续航力14节/2000海里。舰上装备单管100毫米舰炮3座,双联37毫米舰炮2座,3联装鱼雷发射装置1座。

昆明号护卫舰于1955年4月15日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56年4月28日下水,1957年5月30日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服役。该舰最初舷号205,1980年改为505。1974年该舰转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昆明号护卫舰于1992年4月退役。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创的中国海军一穷二白,拥有的舰艇大都是一些起义、缴获、打捞、修复的国民党海军及美、日等遗留下来的老旧舰艇。在对其中一些可航行的护卫舰进行修复后,中国海军组建了第一支护卫舰舰队。这些修复的护卫舰火力弱,续航力及航行性能极差,而且在航率低,维护保养困难,实际作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决定从苏联引进舰船。

1950年代初期,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军事及军事工业合作非常密切,其中包括海军方面的合作。1953年6月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协定规定,苏联政府于1950年至1955年内负责向中国方面提供包括50型里加级护卫舰在内的6型舰艇的生产技术文件及全套器材设备若干套(其中50型护卫舰为4套)。《协定》还规定,苏联向中国派遣150人以内的技术专家,同时接收100人以内的中国造船人员在苏联工厂进行培训。《协定》中的“50”型护卫舰,中方代号“6601”,简称01型护卫舰

研制历程

1955年到1958年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分别装配建造01型护卫舰,首舰1957年服役,前后共完成4 艘,至1994年全部退出现役。

01型护卫舰首舰昆明号在1957年3月12~13日,国家航行试验开赴旅顺途中,该舰交货队轮机大组长、轮机建造师、共产党员刘宗续不幸罗斯海遇难殉职。苏联专家拉其奥诺夫(轮机建造师)称刘宗续是一名优秀的交货轮机长。声纳站在旅顺海域试验完毕。1957年5月30日,“01”舰国家航行试验结束,历时128天出航21天,航行200小时,航程3500海里。嗣后交付海军使用,同时命名舰名为“昆明”号。

1957年8月4日,昆明号护卫舰由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率领由上海赶赴青岛,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海上阅兵。

技术特点

动力系统

昆明号护卫舰属于通长甲板船型,正常排水

量1226吨。总长91.58米,水线长86.00米,型宽10.20米,水线宽9.60米,型深5.90米,吃水2.93米,全舰编制168人,其中军官21人。

该舰的动力装置为ТБ-9型蒸汽轮机2台,总功率20000马力,双轴双舵,航速28节,续航力14节/2000海里,自持力10昼夜,相对于当时海军其它的老旧护卫舰而言,该舰的自持力、续航力和航速都很出色。中国在设计65型舰时也注意到这一点,用6600马力的柴油机使满载排水量1200多吨的舰经济航速达16节。

武器系统

昆明号护卫舰使用的武备及电子设备包括:Б-34-

УСМА型单管100毫米舰炮3座,В-11M型双联37毫米舰炮2座,TTA-53-50型3联装鱼雷发射装置1座,МБУ-600型24管深水炸弹发射炮1座,БМБ-2大型深弹发射炮4座,深弹滚架2座。ФУН-Н型警戒雷达、ЯКОРЪ-М2炮瞄雷达、НЕПТУН导航雷达、МАЧТА-П4侦察雷达、ФАКЕЛ-М3识别雷达、ФАКЕЛ-М0识别雷达各一套,另有ПЕГАС-2М声呐、СФЕРА-50射击指挥仪、ОКА-1音响防雷自卫具各一套。

该型舰3座100毫米舰炮,呈前二后一布置,强调正面火力,舰体中部烟囱后位置则是53-50型3联装鱼雷发射管。这样的布局与该舰的使用密不可分。在苏联海军的使用中,该型舰应当是在向敌冲击时,利用鱼雷攻击对方大型水面目标,此时应当利用前主炮尽量杀伤对方。发

射鱼雷后,则应以高速结合施放烟幕撤离(该舰上设有2套АЛА型烟幕发射器和20个舰用烟幕筒)。

该型舰的2座37毫米炮布置于舰体后部,位于鱼雷发射装置后上层建筑两侧,被一个高于舷侧过道的平台架空,这样可以给舷侧腾出过道位置,并可扩大37毫米炮的射界。但也正是由于其下是舷侧过道,使得该型舰此后不能再改装需要穿透甲板安装自动装弹机和弹库的37毫米自动火炮。该舰是中国最早装备各型雷达的中型水面舰艇。该舰上的фут-н型警戒雷达,对低空目标发现距离可达55千米,对巡洋舰驱逐舰的发现距离约为30余千米,对鱼雷快艇之类的目标发现距离也有约10千米,这在20世纪50年代是很好的水准。

性能数据

昆明号护卫舰参考数据:

服役动态

换装导弹

进入20世纪70年代,大量退役的美国驱逐舰进入中国周边服

役,这些驱逐舰的主副炮火力均强于中国海军现役的护卫舰,而中国海军与之同等级的驱逐舰仅有4艘07型驱逐舰,海上对抗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1970年代初,苏联等发达国家的中型以上水面舰艇已经普遍开始使用舰舰导弹作为主要反舰武器。中国海军除了021型导弹艇外,只有07型驱逐舰改装了导弹发射装置。为了增加导弹舰艇,加强水面舰艇反舰能力,1970年中国海军决定将舰龄较新的01型护卫舰改装上游1号(SY-1)反舰导弹,改装工程由海军工厂承担。

经过前期设计准备,1971年5月,01型护卫舰第一艘改装舰进厂。在第一艘舰改装完毕并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后,工厂听取了部队的意见,根据使用实践,又对改装方案进行了一些调整,如适当提高导弹攻击雷达高度,在攻击雷达与警戒雷达之间留出必要的空间等。至1973年9月,完成第四艘舰改装工作,改装顺序为208舰、205舰、207舰、206舰。01型护卫舰改装的内容包括:导弹发射装置,导弹攻击雷达,指挥和控制设施等。其中,上游1号导弹发射装置采用7225型双联装回转式导弹发射装置,该装置系由07型驱逐舰改装的7224型发射装置改进而来,区别主要在于回转装置生产性更好,导弹保护筒内设有隔热通风装置,可以改善导弹和操纵人员的环境条件。

改装工作完成后,各舰还分别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包括单发、双发齐射、双舰编队齐射等科目,共发射上游-1号(SY-1)导弹惰性弹8枚,战斗弹2枚,命中9枚,其中5发直接命中。反舰导弹改装完毕,01型护卫舰65型护卫舰一起,成为海军在南海的主要水面打击力量。

服役巡航

昆明号护卫舰最初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服役。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战之后,隶属东海舰队6支队的昆明号灯4艘01型护卫舰先后通过台湾海峡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充实南海舰队实力。

1974年,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公然派驱逐舰16号侵入中国西沙的永乐群岛海域,对中国在甘泉岛附近从事捕鱼生产的402号、407号渔轮进行武装挑衅,无理要求中方正在作业的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悍然炮击甘泉岛。1月17日至18日,南越当局又增派驱逐舰4号、5号及护航炮舰10号侵入上述海域,并强占金银岛和甘泉岛,企图作为继续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1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一部与陆军分队、地方武装协同作战,对入侵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了迅速反击,击沉南越护航炮舰10号,4、5、16号驱逐舰被击伤后逃逸。从此,中国军队牢牢控制西沙群岛。

战事结束后,南越曾一度摆出报复的姿态,派出6艘军舰从岘港驶向西沙群岛,后又派出两艘驱逐舰增援岘港,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参战,同时请求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援助。面对严峻的军事斗争局势,中国中央军委批准南海舰队司令员张元培的请求: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全力支援南海舰队。毛泽东主席指示,护卫舰直接通过台湾海峡。中国海军紧急派遣东海舰队驱6支队所属的护卫舰18大队立即南下,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执行海上轮战任务,1月20日前必须启程。当时,护卫舰18大队下辖01型护卫舰4艘,即505舰、506舰、507舰和508舰,507号舰正在修理厂维修,东海舰队遂确定505、506和508三舰组成编队首批南下。

20日下午,东海舰队在舟山基地码头送别护卫舰编队南下。为安全通过台湾海峡,在出航后编队即实行灯火管制,不准使用无线电和雷达,烟囱不准冒火星,电报只抄收不发。为了保障护卫舰编队安全南下,海军福建基地组织了32艘舰艇、多个岸炮营、高炮营以及十多个观通站执行海上警戒和保障任务,准备随时粉碎台湾蒋军任何形式的挑衅。21日下午4点,编队从福建最东北部的沙埕港起航继续隐蔽南下,各舰前后主炮炮弹上膛,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状况。当晚9点多,护卫舰通过了蒋军控制的东引岛以东海域,台湾守军毫无察觉。

随后,护卫舰编队又从闽江口马祖列岛以东26公里外的海域静静地驶入台湾海峡。当天晚上下半夜,护卫舰编队又驶过了金门县以东海域。护卫舰编队经过一夜高速航行,22日拂晓终于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辖区。7点13分,前来接应的汕头水警区一艘猎潜艇向先导舰昆明号发来灯光信号:“海军刘道生副司令员祝贺编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在汕头水警区猎潜艇的导引下,护卫舰18大队编队于23日傍晚5点30分顺利驶入了南海舰队湛江港。

1980年代初,海军舰艇的舷号进行调整,4艘舰的舷号由205~208依次改为505~508。

昆明号护卫舰还参加过调查“跃进”轮沉没事件的行动。

1992年4月24日昆明号护卫舰正式退役。

总体评价

20世纪50年代,以昆明号护卫舰为首舰的01型护卫舰属于较为先进的中型水面舰艇。通过建造该型护卫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初步具备了建造现代化舰艇的能力。与同时期世界各国护卫舰相比,01型护卫舰的火力是相对全面和强大的。中国的舰船制造部门在仿制01型护卫舰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后续自行研制护卫舰打下了基础。

昆明号护卫舰的反舰、防空、反潜装备俱全,还有当时较为先进的雷达、声呐设备,是中国海军第一型配置齐全的现代化战斗舰艇。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