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涌村是广东省中堂镇下辖村,位于中堂镇东北部,陆地总面积3.9平方千米。
三涌村所属的中堂镇地处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为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其东、西面分别与中堂镇潢涌村、湛翠村相邻,南与高埗镇一水之隔,北临东江,与广州市增城区隔江相望。该村所属的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三涌村因村前是三条涌(小河)的交汇点而得名,在清代属东莞县中堂司县,民国时期属第六区西芦乡县。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中堂镇三涌村随属东莞市。
三涌村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浙江络麻、甘蔗、花生、荔枝、蔬菜为主,盛产黑皮冬瓜。该村有中堂诚捷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高端装备制造工程),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该村有省道S120线(北王路)、县道南潢路过境,全村村道已实现水泥硬底。
三涌村的世居民族有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东莞中堂话。当地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糖环、年糕、咸粽等。该村建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郭氏宗祠、文泰郭公祠。三涌村曾获评2023年东莞市“美丽庭院”典型村(社区)称号。
由于村前是三条涌(小河)的交汇点,这些小河的河水给附近人们饮用、灌溉及运输都提供了便利。于是在立村时,人们便把附近几个村落的组合命名为“三涌”。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县,初名宝安县,隶属东官郡。唐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为东莞县。中堂镇在北宋时期正式立村,定村名为“舂堂”,辖属于东莞县。在清代,三涌村属东莞县中堂司县,民国时期属第六区西芦乡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涌村属第四区三涌乡,1953年属十五区三涌乡,1955年属中堂区三涌乡县,1958年属中堂人民公社三涌营市镇行政村。1985年9月,东莞县改设为东莞市(县级)。1983年,撤销中堂公社,建立中堂区。1987年撤区建镇,设中堂镇。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中堂镇三涌村随属东莞市。2019年3月,三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
三涌村位于中堂镇的东北部,东、西面分别与中堂镇潢涌村、湛翠村相邻,南与高埗镇一水之隔,北临东江,与广州市增城区隔江相望。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温度变幅小,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当地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年平均气温为22.5°C。一年中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8.8°C;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14.6°C。除冬季受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而降水较少外,其余季节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雨量充沛。一年中6月降水最多(平均值309.4毫米),12月降水最少(年均值29.6毫米)。日照时数最小值出现在3月份,平均值为87.2小时,主要原因是时值阴雨,大气透明度差;最大值出现在7月,平均为226.0小时,主要原因是当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且夏至前后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一年中相对湿度在夏季较大,冬季较小,一般冬季空气比较干燥。受季节环流控制,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全年盛行风为东风,其次为东北风。因气温较高,出现雾的概率较小。均霜日1.6天,有的年份则无霜。
三涌村所在的东江三角洲沉积物是一层洪积相卵石层,向上变细,然后又为另一沉积旋回,由粗砂层开始,向上由粗变细。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地质构造属于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博罗县大断裂、东莞断凹盆地,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纪、石炭系、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
三涌村所在的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多为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该地貌类型的地势低平,除少数岗丘外,均是平原,高程在0.7~2米之间。
三涌村河涌交集,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北临东江,水系属东江流域,属于东江三角洲上游,为咸淡水交汇区。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土壤成土母质多为第四纪近代沉积物,主要是花岗石、砂页岩以及红色砂页岩,另有少量凝质岩、石英片等。境内土壤经长期脱硅富铝化过程形成,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三涌村所在的围田区的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由沙田径摆脱盐渍化痕迹而形成。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易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三涌村所在区域因地处河口,兼受河海洪潮影响,加之地形平坦开阔,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危害较为严重。每年夏、秋季节的狂风、暴雨及大海潮,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台风以7~8月出现概率最高,晚秋出现的台风若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常带来连续的低温阴雨。降水雨量主峰一般出现在5月底至6月上半月,时值农历端午节,故称之为“龙舟水”,除易造成洪涝外,并因多雨、少日照而影响稻禾产量。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少雨季节,因盛行偏北风,空气干燥而蒸发量大,易引发春旱;有的年份雨量提前于9月份锐减,若恰遇台风雨偏少,则易形成秋旱。
三涌村的世居民族有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
三涌村的通用方言为粤语中堂镇话。
三涌村有北帝庙,供奉北帝。村中妇女一般在春节、北帝诞(农历三月初三)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等,到庙前拜祭。
三涌村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浙江络麻、甘蔗、花生、荔枝、蔬菜为主,盛产黑皮冬瓜。
中堂诚捷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总投资约8亿元,建筑面积129125.58平方米,占地面积39862.6平方米,主要从事能源智能装备开发、制造,智能装备相关零件、仪器销售等,主要产品为锂电、超电生产设备。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建设待启动。
在1991年至2002年,三涌村长期为中堂镇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中考成绩长期居全市或全镇联中第一。后因联合办学,三涌村取消小学和初中。三涌村设有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成立于2007年,为民办学校。
三涌村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文明进社区”等志愿活动,“送学上门”“城市洁净日”“社区民警在你身边主题宣讲”等,以及粤剧粤曲惠民演出等活动。
三涌村有省道S120线(北王路)、县道南潢路过境,全村村道已实现水泥硬底。
当地人的早餐随意,中、晚餐以大米饭为主,佐餐有蛋品、蔬菜、鱼肉类等。佐餐的菜式主要是咸鱼、头菜、酸菜和自种的四季菜蔬,肉食较少,或有从河涌里捕捞的鱼虾蚬蚌,水乡有吃生鱼片的习惯。人们习惯在夏季煲大暑粥,寒冬季节“打边炉”(即吃火锅)。三涌村的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糖环、年糕、炒米饼、屋堆、咸粽、煎堆、糖不甩、麻糊、炊鱼笼。
当地旧时农村居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依据地势和“风水”建成。房屋为砖木结构,普遍使用红石作基础。开间主要有单开间的“直头屋”、双开间的“明字屋”和三开间的“三间两廊屋”。三涌村主要姓氏有郭、胡、张、袁、吴、钟、黎。其中第一大姓为郭,在北宋宣和元年从新会区华湾村迁移至本地。第二大姓为胡,在南宋淳祐年间从广东番禺明径村迁移至本地。三涌村主要宗祠为郭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中后期年,重修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占地面积644平方米,为三间三进两天井侧廊一前院布局,方形镬耳山墙,硬山顶,砖木结构。文泰郭公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03平方米,为三间三进一侧廊合院式布局,凹门廊,硬山顶,砖木结构。郭氏宗祠保存有楹联“汾阳市衍派,燕翼流芳”和匾额“郭氏宗祠”。
春节是当地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有放鞭炮、吃年糕、派利市、不宰牲、不扫地等,以及祭祖拜神、醒狮贺岁、舞麒麟、唱凤、演唱粤剧等文体活动。正月初二称“开年”,人们互相“拜年”,晚餐较丰盛,菜肴必有发菜、蚝豉、生菜、生鲤等,以其谐音寓意新的一年“万事胜意”。春节喜庆活动一般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日,有开灯、做响丸互相赠送、灯展、猜灯谜等活动。当地重视冬至日,又称为冬至,有“做冬大过做年”之说。当日,妇女到娘家探望,再回家备三牲酒茗、各式艾角,在家里祭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生日,老妇们会做雪桃粉果或买寿桃饼,用金菜、黑木耳、粉丝、腐竹、冬菇等煮成寺院菜供于观音像前,焚起观音衣及香烛纸钱,敬奉观音大士祈福。另外,当地也重视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习俗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同。
参考资料:
2024年6月18日,在中堂镇龙舟文化节暨传统龙舟锦标赛中,三涌村获第二名。
2024年,三涌村获评2023年东莞市“美丽庭院”典型村(社区)称号。
2025年3月,郭富城在中堂镇三涌村找到祖籍,并在郭氏宗祠祭祖。
三涌村网上服务窗口.广东省人民政府.2025-03-02
三涌村.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1
自然地理.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三涌村.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25-03-02
中堂概况.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建制沿革.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速看!中堂镇14个项目被列入东莞市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南方+.2025-03-02
中堂一批村(社区)和家庭获评全市“美丽庭院”典型.东莞时间网.2025-03-02
历史沿革.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中堂镇.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5-03-02
中堂镇三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风采: 特色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中堂镇三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风采: 特色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2025-03-03
..2025-03-02
中堂三涌村:乡村振兴渐显成效,全力打造“幸福三涌”|新中堂·基层行.腾讯网.2025-03-01
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20年度工作报告.广东省社会组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025-03-01
新时代文明实践 | 粤剧粤曲精彩上演,一起来“睇戏”吧!.南方日报.2025-03-02
东莞中堂传统龙舟锦标赛精彩上演,槎滘成就“五连冠”.今日头条.2025-03-01
【#郭富城回到东莞寻....新浪微博.2025-03-03
郭富城回东莞寻根,“想返石龙开金铺!”街坊称赞:真的帅气,状态超好.极目新闻.2025-03-03
随机推荐
三涌村是广东省中堂镇下辖村,位于中堂镇东北部,陆地总面积3.9平方千米。
三涌村所属的中堂镇地处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为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其东、西面分别与中堂镇潢涌村、湛翠村相邻,南与高埗镇一水之隔,北临东江,与广州市增城区隔江相望。该村所属的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三涌村因村前是三条涌(小河)的交汇点而得名,在清代属东莞县中堂司县,民国时期属第六区西芦乡县。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中堂镇三涌村随属东莞市。
三涌村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浙江络麻、甘蔗、花生、荔枝、蔬菜为主,盛产黑皮冬瓜。该村有中堂诚捷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高端装备制造工程),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该村有省道S120线(北王路)、县道南潢路过境,全村村道已实现水泥硬底。
三涌村的世居民族有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东莞中堂话。当地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糖环、年糕、咸粽等。该村建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郭氏宗祠、文泰郭公祠。三涌村曾获评2023年东莞市“美丽庭院”典型村(社区)称号。
名称
由于村前是三条涌(小河)的交汇点,这些小河的河水给附近人们饮用、灌溉及运输都提供了便利。于是在立村时,人们便把附近几个村落的组合命名为“三涌”。
历史沿革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县,初名宝安县,隶属东官郡。唐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为东莞县。中堂镇在北宋时期正式立村,定村名为“舂堂”,辖属于东莞县。在清代,三涌村属东莞县中堂司县,民国时期属第六区西芦乡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涌村属第四区三涌乡,1953年属十五区三涌乡,1955年属中堂区三涌乡县,1958年属中堂人民公社三涌营市镇行政村。1985年9月,东莞县改设为东莞市(县级)。1983年,撤销中堂公社,建立中堂区。1987年撤区建镇,设中堂镇。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中堂镇三涌村随属东莞市。2019年3月,三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三涌村位于中堂镇的东北部,东、西面分别与中堂镇潢涌村、湛翠村相邻,南与高埗镇一水之隔,北临东江,与广州市增城区隔江相望。
气候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温度变幅小,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当地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年平均气温为22.5°C。一年中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8.8°C;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14.6°C。除冬季受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而降水较少外,其余季节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雨量充沛。一年中6月降水最多(平均值309.4毫米),12月降水最少(年均值29.6毫米)。日照时数最小值出现在3月份,平均值为87.2小时,主要原因是时值阴雨,大气透明度差;最大值出现在7月,平均为226.0小时,主要原因是当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且夏至前后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一年中相对湿度在夏季较大,冬季较小,一般冬季空气比较干燥。受季节环流控制,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全年盛行风为东风,其次为东北风。因气温较高,出现雾的概率较小。均霜日1.6天,有的年份则无霜。
地质
三涌村所在的东江三角洲沉积物是一层洪积相卵石层,向上变细,然后又为另一沉积旋回,由粗砂层开始,向上由粗变细。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地质构造属于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博罗县大断裂、东莞断凹盆地,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纪、石炭系、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
地形地貌
三涌村所在的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多为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该地貌类型的地势低平,除少数岗丘外,均是平原,高程在0.7~2米之间。
水文
三涌村河涌交集,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北临东江,水系属东江流域,属于东江三角洲上游,为咸淡水交汇区。
土壤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土壤成土母质多为第四纪近代沉积物,主要是花岗石、砂页岩以及红色砂页岩,另有少量凝质岩、石英片等。境内土壤经长期脱硅富铝化过程形成,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三涌村所在的围田区的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由沙田径摆脱盐渍化痕迹而形成。
自然灾害
三涌村所在的东莞市易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三涌村所在区域因地处河口,兼受河海洪潮影响,加之地形平坦开阔,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危害较为严重。每年夏、秋季节的狂风、暴雨及大海潮,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台风以7~8月出现概率最高,晚秋出现的台风若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常带来连续的低温阴雨。降水雨量主峰一般出现在5月底至6月上半月,时值农历端午节,故称之为“龙舟水”,除易造成洪涝外,并因多雨、少日照而影响稻禾产量。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少雨季节,因盛行偏北风,空气干燥而蒸发量大,易引发春旱;有的年份雨量提前于9月份锐减,若恰遇台风雨偏少,则易形成秋旱。
人口
民族
三涌村的世居民族有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
语言
三涌村的通用方言为粤语中堂镇话。
宗教信仰
三涌村有北帝庙,供奉北帝。村中妇女一般在春节、北帝诞(农历三月初三)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等,到庙前拜祭。
经济
第一产业
三涌村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浙江络麻、甘蔗、花生、荔枝、蔬菜为主,盛产黑皮冬瓜。
第二产业
中堂诚捷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总投资约8亿元,建筑面积129125.58平方米,占地面积39862.6平方米,主要从事能源智能装备开发、制造,智能装备相关零件、仪器销售等,主要产品为锂电、超电生产设备。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建设待启动。
社会事业
教育
在1991年至2002年,三涌村长期为中堂镇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中考成绩长期居全市或全镇联中第一。后因联合办学,三涌村取消小学和初中。三涌村设有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成立于2007年,为民办学校。
文化事业
三涌村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文明进社区”等志愿活动,“送学上门”“城市洁净日”“社区民警在你身边主题宣讲”等,以及粤剧粤曲惠民演出等活动。
交通
三涌村有省道S120线(北王路)、县道南潢路过境,全村村道已实现水泥硬底。
文化
饮食
当地人的早餐随意,中、晚餐以大米饭为主,佐餐有蛋品、蔬菜、鱼肉类等。佐餐的菜式主要是咸鱼、头菜、酸菜和自种的四季菜蔬,肉食较少,或有从河涌里捕捞的鱼虾蚬蚌,水乡有吃生鱼片的习惯。人们习惯在夏季煲大暑粥,寒冬季节“打边炉”(即吃火锅)。三涌村的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糖环、年糕、炒米饼、屋堆、咸粽、煎堆、糖不甩、麻糊、炊鱼笼。
宅居
当地旧时农村居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依据地势和“风水”建成。房屋为砖木结构,普遍使用红石作基础。开间主要有单开间的“直头屋”、双开间的“明字屋”和三开间的“三间两廊屋”。三涌村主要姓氏有郭、胡、张、袁、吴、钟、黎。其中第一大姓为郭,在北宋宣和元年从新会区华湾村迁移至本地。第二大姓为胡,在南宋淳祐年间从广东番禺明径村迁移至本地。三涌村主要宗祠为郭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中后期年,重修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占地面积644平方米,为三间三进两天井侧廊一前院布局,方形镬耳山墙,硬山顶,砖木结构。文泰郭公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03平方米,为三间三进一侧廊合院式布局,凹门廊,硬山顶,砖木结构。郭氏宗祠保存有楹联“汾阳市衍派,燕翼流芳”和匾额“郭氏宗祠”。
节日习俗
春节是当地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有放鞭炮、吃年糕、派利市、不宰牲、不扫地等,以及祭祖拜神、醒狮贺岁、舞麒麟、唱凤、演唱粤剧等文体活动。正月初二称“开年”,人们互相“拜年”,晚餐较丰盛,菜肴必有发菜、蚝豉、生菜、生鲤等,以其谐音寓意新的一年“万事胜意”。春节喜庆活动一般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日,有开灯、做响丸互相赠送、灯展、猜灯谜等活动。当地重视冬至日,又称为冬至,有“做冬大过做年”之说。当日,妇女到娘家探望,再回家备三牲酒茗、各式艾角,在家里祭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生日,老妇们会做雪桃粉果或买寿桃饼,用金菜、黑木耳、粉丝、腐竹、冬菇等煮成寺院菜供于观音像前,焚起观音衣及香烛纸钱,敬奉观音大士祈福。另外,当地也重视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习俗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同。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重要荣誉
2024年6月18日,在中堂镇龙舟文化节暨传统龙舟锦标赛中,三涌村获第二名。
2024年,三涌村获评2023年东莞市“美丽庭院”典型村(社区)称号。
相关事件
2025年3月,郭富城在中堂镇三涌村找到祖籍,并在郭氏宗祠祭祖。
参考资料
三涌村网上服务窗口.广东省人民政府.2025-03-02
三涌村.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1
自然地理.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三涌村.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25-03-02
中堂概况.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建制沿革.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速看!中堂镇14个项目被列入东莞市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南方+.2025-03-02
中堂一批村(社区)和家庭获评全市“美丽庭院”典型.东莞时间网.2025-03-02
历史沿革.东莞市人民政府.2025-03-02
中堂镇.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5-03-02
中堂镇三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风采: 特色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中堂镇三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风采: 特色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2025-03-03
..2025-03-02
..2025-03-02
..2025-03-02
中堂三涌村:乡村振兴渐显成效,全力打造“幸福三涌”|新中堂·基层行.腾讯网.2025-03-01
..2025-03-02
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20年度工作报告.广东省社会组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025-03-01
新时代文明实践 | 粤剧粤曲精彩上演,一起来“睇戏”吧!.南方日报.2025-03-02
..2025-03-02
..2025-03-02
东莞中堂传统龙舟锦标赛精彩上演,槎滘成就“五连冠”.今日头条.2025-03-01
【#郭富城回到东莞寻....新浪微博.2025-03-03
郭富城回东莞寻根,“想返石龙开金铺!”街坊称赞:真的帅气,状态超好.极目新闻.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