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尹彭寿

尹彭寿,约生于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光绪三十年(1904)仍在世,具体逝世时间不详。他是光绪十一年的拔贡,曾任兰山县教谕,后被推荐为国子监学正。光绪二十八年(1902)担任沂州琅邪书院院长,至光绪三十年(1904)辞去职务,在沂府闲居。尹彭寿以其对金石学的研究而在晚清时期享有盛誉。

人物成就

尹氏彭寿博学多才,热爱古代文化,精通训诂之学,擅长篆隶书法,在当时备受瞩目。其著作包括《汉隶辨体》《石鼓文汇》《说文部读补正》《益都金石志》《汉石存目》等。

尹氏喜爱读书与藏书,这从山东省图书馆所藏的《汉书蒙拾》三卷、《后汉书蒙拾》二卷及《续方言》二卷中可得到印证。书中多处有尹彭寿的跋文,且此书并非夺人所爱之物,而是诸城尹氏家族数代的藏本。“此册在我家收藏多年,乙酉年赠予张次陶先生,等到石印本出版后,我自购一部换回此书,只因书中有先世的笔墨。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一月,诸城尹彭寿于尚志堂记,当时四日大雪初晴,笔墨不畅,即将前往青州市,匆忙写成。”“此为家族数世之收藏,跟随我四处奔走已四十年,后人切勿轻易舍弃。祝年嘱。”《后汉书》末尾有一识语:“道光己酉三月初九日,饮酒后心情烦闷,于是取古书阅读,文字拗口难读,大多难以理解,姑且选取容易披览勘验的,只为取其醒目罢了,而后才有所领悟。□人尤侗等诸位先辈皆有所依据。清明节前三日孙竹农阅。”此应为尹彭寿的同辈人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所写,说明此书至少是其祖父所藏。书中还有朱笔、墨笔、黄笔三色批校。光绪十一年(1885),尹氏将此书赠给潍县张昭潜(字次陶),后来有石印本出版,便买来一部将原书换回,由此可见尹彭寿对书的喜爱之深。书中有尹氏的数则识语,表明尹氏在同治五年、光绪九年、十年、十二年、十七年、十八年多次阅读此书,现转录如下:

“同治五年四月四日慈经在长安中阅读。”

“光绪癸未六月二十九日在尚志堂阅读。”

“甲申六月十八日再次阅读。”

“光绪十二年六月在成均上舍检读,十三年八月因修石经到璧雍又阅读。三小子祚鼒陪侍。”

“辛卯三月二十二日在尚志堂重读。”

“壬辰三月二十日干旱,大风大作,在尚志堂阅读。”

“光绪十八年仍居住在尚志书院,计算庚辰十二月入院,已近十三年了,其间两次丁忧,两次中贡生,此时又失去妻子,不胜感叹。三月二十日,祝年手记。”

曾任山东学政的汪鸣銮为尹彭寿的《汉隶辨体》作序,称其“自幼继承家学,刻苦读书,在汉族训诂方面有专长”。据尹氏自己所言,他的文字之学源自叔父,其叔父曾跟随掖县翟云升学习,而翟云升的老师是曲阜桂馥。同治时期,他还师从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王筠的儿子王彦侗学习,可谓师出名门。学有传承,加上自身刻苦努力,使他在晚清山东省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

尹氏还有抄书的习惯,光绪十七年(1891)曾抄录《十六家词选》,抄此书的原因在于:“我在词学方面颇费心思,却总无收获,如今已年近六十,赶紧抄出选本,以传于后代。”

除了著书、抄书,尹彭寿还刻印过不少书籍。如光绪十五年(1889)刻印王懿荣的《汉石存目》,并附上自己所著的《周秦魏晋石存目》;光绪十八年(1892)刻印自己所著的《山左北朝石存目》;光绪十九年(1893)刻印《国朝治说文家书目一卷国朝治说文家未刻书目一卷》;光绪十九年(1893)刻印《石鼓文汇》一卷;光绪二十年(1894)刻印王筠的《说文部首读补注》一卷;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印自己所著的《汉隶辨体》;刻印诸城邬正阶的《春晖草堂剩稿》。尹氏所刻印的书籍大多在版心下方刻有“诸城来山园”字样,字体方正,十分精美。尤其是《说文部首读补注》,由其子尹祚鼒书写篆字,每页四行,每行五个字,朱墨套印,不仅方便初学者,更富有艺术性,展现了晚清刻书的风采。而且他利用在国子监修补石经的机会,亲手洗拓石鼓文,即使是一点一画,也逐一拓出,雕刻木版,以与同好分享。“现今所存的部分,刻粗阴画;残缺仅存底线的部分,刻细阴画;现今已不存在的部分,用天一阁北宋拓本补全,即使是半个文字也当作完整的来刻,都刻成双钩阴画。”为了使所补刻的部分与北宋拓本一致,“于是在原石下坐卧数日,仔细审察画底,校勘出真实形状。”正是由于如此勤奋,尹彭寿与历城区刻工赵凤章合刻的《石鼓文汇》才如此精美,具有学术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人物评价

尹彭寿被认为是一个忠诚于师徒情谊的人。他与王筠的儿子王彦侗保持着师生关系,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广王筠的作品。在同治四年(1865),他将王筠所著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用篆书写下来,并提交给礼部,供皇帝阅览。在光绪十三年(1887),当他进入成均校修石经时,他还拿出了王筠的其他作品,包括《毛诗重言》、《毛诗双声叠韵》、《尚书禹贡正字》、《礼记读》、《史记校》和《夏小正正义》,共计六种,精心誊写后呈献给皇帝,并请求将它们收录在《儒林传》中。荣成市孙葆田称赞尹彭寿对王筠的感情极为深厚。尽管尹彭寿在学术上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的好学精神和勤奋态度也值得人们学习,但是他的行为却受到了批评。他有时会借书而不归还,甚至篡改印章,将书籍据为己有,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卑劣的。这种情况与严嵩在官方书籍上加盖个人印章,以及翰林院学士盗窃四库底本的行为一样,都是令人不齿的。这些行为给读者敲响了警钟。

参考资料

尹彭寿(关于尹彭寿简介).华夏网.2024-09-11

尹彭寿.中文百科全书.2024-09-11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hineseTextProject.2024-09-1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