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兰村位于井陉县城西南43公里处,现有在籍人口295户963人,村域面积750亩。村内有吕、梁两大姓氏和李、杜、于、张、蒋、单六个小姓氏。据《吕氏谱》记载,固兰村在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1年-289年)已有村落,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因村前有一孤山拦挡,故取名为“孤拦”,后以谐音改为“孤兰”。1958年,固兰村划归河北省井陉县管辖,并改名为“固兰村”。固兰村地势南高北低,两面环山,地势走向东西,形成了“四沟一滩、四街、七巷斜坡”之形状,中间夹着一道无水的干河滩,梯田地块,山岭沟沟,蔓延起伏,植被茂密诱人,空气新鲜。固兰村历史悠久,留存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保留有明代古老建筑院落40处,清代院落60处,瓦房150余处,石窑近百处。其中,始建于明代宗德年间(公元1636年)的吕泰山一门三院二楼四合院翠花瓦房楼,建筑格局方圆百里独一无二;清代时期的梁家大院、吕义的五福院、吕永亨一院三门、吕敬举校尉院保存完整,别具一格。2018年12月,固兰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地形地貌
固兰村南高北低,两面环山,地势走向东西,形成了“四沟一滩、四街、七巷斜坡”之形状,中间夹着一道无水的干河滩,梯田地块,山岭沟沟,蔓延起伏,植被茂密诱人,空气新鲜。固兰村自然风景优美,有巍峨壮观的三大山峰,即具有高、奇、美特点的窑窑尖,海拔1233米,是井陉县第三高山;具有“景开图画无双地,雄震西南第一峰”之美的大青山,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23米,为红叶旅游景区;山峰陡峭的楼子山,海拔989.6米,灌木茂密,成为美丽的绿山。
旅游
境内万余亩山场,树种繁多,山上植被茂密,百余种草药丛生,土壤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天然的青石、灰石等,山间飞禽走兽,不计其数,这里山青天蓝,鸟语花香,没有任何污染,是天然的氧吧,养生福地,可作天然植物科研考察及山水花鸟、人物画家写生创作基地,是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固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有固兰村的来历、大寨、哑巴石、三关洞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民间艺人层出不穷,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逢年过节热闹非凡,男人耍社火远近闻名,女人打扇鼓精彩纷呈。还有扭秧歌的、唱小曲的、放铁火的,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六撵须耗,呈现出老百姓多彩多姿的生活。有些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对后人仍有教育作用。晋剧团成立于200多年,乡村艺人远近闻名,男女老幼人人会唱,在村民生活中流传甚广,是有名的“戏窝子”。
历史遗迹
固兰村历史悠久,留存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保留有明代古老建筑院落40处,清代院落60处,瓦房150余处,石窑近百处。其中始建于明代宗德年间(公元1636年)的吕泰山一门三院二楼四合院翠花瓦房楼,建筑格局方圆百里独一无二;清代时期的梁家大院、吕义的五福院、吕永亨一院三门、吕敬举校尉院保存完整,别具一格。有古庙、阁8座、古墓4处、古石碑8块,古戏楼1处、古天主教堂1处、古井100余眼、500-1000余年的黄连木近百棵,老爷庙前有一棵黄连树至今有1000-1500余年、1000-2000年以上的古崖柏到处可见,一棵罕见的古玉树500-1000年之久,一棵古皂角树已有220余年,十余亩古漆树在方圆百里极为罕见。另外,古石臼、古石碾、古石磨、古山洞、古山寨,古扇车、古碌、古戏装等,显示出的古老历史的痕迹。
传统文化
传统手工制作能工巧匠众多,做布鞋、缝袜子、绣花、刺绣、剪纸花、纺线、织布、捻线、染布、荆编、编蒲墩、扎笤帚、炊帚、扫帚、酿酒、榨油等传统技术作得以传承。特色食品美味可口,煎饼、年糕、扒糕、银裹金、饸烙、抿须、燕窝疙瘩、咸食、锅贴饼等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节日习俗、婚丧民俗保持了传统色彩。
奔向新时代
该村在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曾有参军的,任师团级的、连排级干部的、当民兵的,参加打太原市、打元氏县、解放石家庄、南下剿匪等战斗,前赴后继,先后有9名为国捐躯,成为革命烈士。
改革开放以来,固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产、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旧貌换新颜。由过去的闭塞变为开放,人们的视野开阔了,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已开始向小康的道路迈进。首先是交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村民集资修成了通往景庄的乡级公路,又修成了很多田间公路,改变了过去出门就爬坡,肩扛驴驮的现状,出行坐上了客车,生产用上了机械,运输开上了三轮、摩托、汽车。其次是水利。
过去干旱缺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兴修了水利设施,打了机井,家家户户有水窖,改变了旱年村民跑20里跑去甘陶河担水的状况;再是通信,联通、移动网络进了山沟,打电话方便,信息灵通,足不出户就能网上购物成了现实;还有教育,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重视了教育,加强了对孩子的培养,山沟里飞出了许多金凤凰,全村共有大学生40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3名。
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固兰村拟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参考资料
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今起公示.人民网.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