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问遂(1918年7月24日—1999年2月19日),男,绍兴市人,沈尹默入室弟子,当代中国书法大家。
社会任职
胡问遂,生前是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书法教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一级美术师、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辞海》《美术辞典》书法词条撰稿人之一。
人物生平
1951年师从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
1960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参与筹建“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1961年“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任主要业务干部。
196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学校书法教师。《大楷习字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71年为韶山毛主席纪念馆书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大型诗碑。
1980年任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会评委会委员。
1981年参加在绍兴市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发表论文《论入帖和出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小学生字帖》。
1985年为小学生书《欧体大楷》字帖,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86年荣获市文联颁发的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1989年应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邀赴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在港出版《胡问遂书法选集》。
1991年应邀赴绍兴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1993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胡问遂从艺六十年书法回顾展》。出版大型作品集《胡问遂书法集》。
199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次个人书法展览。
1995年荣获第三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胡问遂行书字帖》。
个人作品
作品集出版字帖和书法集
创作特点
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兄和姐均酷爱书法,伯父胡之光为浙东地区书法名家。自幼耳濡目染,在方砖上练习书法,日临百字。35岁师从沈尹默,研习法帖,读帖、临帖,务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反复琢磨如何下笔、运笔、转折、交待。四年间,临颜真卿《告身帖》逾千通,达到几可乱真地步。所临书帖送师过目,竟误以为是“印刷复制品”。
早年学柳公权,继学颜鲁公,得厚重丰润之精髓,转习褚遂良,得缜密灵动之韵致。后溯“二王”行草,兼及智永、李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数十年坚持不懈,尤得力于北碑,并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擘行书最为著名,其名作曹操《观沧海》中堂,字大经尺,雄强峻利,气势磅礴。其书法浑厚凝重,洒脱灵动,气韵高雅,意态从容,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并为博物馆、纪念馆、名胜地收藏或翻刻入石。
在习帖的同时,对北碑亦深有研习。《始平公》《魏灵藏》《郑文公》《嵩高灵庙》等碑,均反复临写,将北碑的雄强恣肆融于自己的书法之中,把山隔水阻的碑与帖融为一体。书艺五体皆善,尤以擘窠行书最为著名,其名作曹操《观沧海》中堂,字大经尺,雄强峻利,气势磅礴。
获得荣誉
1986年、1995年两次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奖。
参考资料
胡问遂 - 书法家.西部书画.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