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细足蝽科

细足蝽科(Stenopodainae)是一类中型至大型的猎蝽,其体型多呈狭长状,颜色较暗淡。头部呈圆柱形,通常向前平伸,具有明显的中央横缢,中叶前端常形成刺状结构,颈部突出,触角细长。前翅通常具有大型的中室。前足胫节一般没有海绵窝,爪部简单。在中国,目前已知的细足蝽科物种共有10属33种。

形态特征

细足蝽科昆虫为陆生蝽类昆虫。具单眼,中小型至大型,体壁坚硬,多为黄、褐、黑色,或鲜绿色,个别属为鲜红色。多数色泽比较单一,花斑显著的种类很少。身体多少狭长,由椭圆形至很细长的棍棒状不等。大形种类中,常体形奇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头多平伸。触角4节,着生处偏于背面,由背方观察可以看到触角基。喙4节。前胸背板多少前倾,梯形或六角形。小盾片相对较小,不及蝽科之发达。前翅爪片远伸过小盾片末端,有很长的爪片接合缝,无楔片;前翅膜片具8根以上纵脉,纵脉或多或少相互平行,并由靠近膜片基部的一根横脉上发出,纵脉在端部尚可有分支。多数类群后胸侧板具臭腺开口,孔口大而显著。跗节3节,腿节有时粗大,并可具刺;胫节可变扁薄或具形状奇特的翅状突起。腹部下方有毛点。雌虫外生殖器属于片状类型。

卵产于植物表面,椭圆形、肾形、或三稜形。产时直立或横卧。散产,或成数目不多的小卵块,或首尾相连成长串,或成一横排,或相互重叠等。端部有20~60个以上的呼吸精孔突,并具假卵盖。若虫头顶具毛点。触角着生位置亦靠背面,腹部背面第4~5以及第5~6腹节节间有臭腺孔。

分布范围

细足蝽科分布广泛,在中国的记录中有10属33种。

栖息环境及习性

细足蝽科的成员均为植食性,它们的成虫与若虫都主要栖息在植物上。这些昆虫喜欢栖息在乔木或灌木上,尤其是豆科禾本科。除了吸取植物的营养器官外,它们还偏好食用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有些种类甚至会躲在豆科乔木已成熟的大型荚果中取食种子,或者取食已经落地的成熟种子。大形种类常常吸食寄生植物的嫩梢,导致梢部快速萎缩枯死。这种行为模式也解释了缘蝽对农作物的危害。大多数种类活动敏捷,警惕性高且善于飞行,夜间趋光现象并不明显。它们的臭腺分泌物气味强烈。部分种类还有集群生活的习性。

相关科目

- 原尾目古科 Eosentomidae

- 原尾目华科 Sinentomidae

- 原尾目始科 Protentomidae

- 原尾目无管科 Acerentomidae

- 弹尾目跳虫科 Poduridae

- 弹尾目紫跳虫科 Hypogastruridae

- 弹尾目疣跳虫科 Achorutidae

- 弹尾目棘跳虫科 Onychiuridae

- 弹尾目长角跳虫科 Entomobryidae

- 弹尾目筒跳虫科 Tomoceridae

- 弹尾目异跳虫科 Isotomidae

- 弹尾目地跳虫科 Oncopoduridae

- 弹尾目滨跳虫科 Actaletidae

- 弹尾目短脚圆跳虫科 Neelidae

- 弹尾目圆跳虫科 Sminthuridae

- 弹尾目伪圆跳虫科 Dicyrtomidae

- 双尾目后铗尾科 Anajapygidae

- 双尾目原铗尾科 Projapygidae

- 双尾目原双尾科 Procampodeidae

- 双尾目双尾科 Campodeidae

- 双尾目铗尾科 Japygidae

- 双尾目副铗尾科 Parajapygidae

- 缨尾目石[虫丙]科 Machilidae

- 缨尾目光角[虫丙]科 Meinertellidae

- 缨尾目软刺裸裂尻鱼科 Nicoletiidae

- 缨尾目衣鱼科 Lepismatidae

- 蜉蚴目二尾蜉科 Siphlonuridae

- 蜉蚴目五节蜉科(扁蜉科) Heptageniidae

参考资料

中国细足猎蝽亚科昆虫分类(异翅亚目:猎蝽科).豆丁网.2024-11-01

细蝽总科 Leptopodoidea.昆虫网.2024-11-01

细蝽科/细足蝽科(Leptopodidae).昆虫网.2024-11-0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