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虎象
梨虎象是一种属于鞘翅目的昆虫,隶属于象甲科。它是卷叶象科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朝鲜等地。这种昆虫是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危害梨、桃、苹果、枇杷等水果。梨虎象的成虫会咬食嫩芽和果皮果肉,导致果面上出现规则的斑块。此外,它们还会在果实上产卵并将其密封,最终导致果实受损甚至掉落。
形态特征
成虫
梨虎象的成虫体型较小,体长约为7.7-9.5毫米,宽度为4.2-4.6毫米。其体背呈现出红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有时也会反射出绿色或蓝色。腹面的颜色更深,为深紫铜色。头部前端形成类似象鼻形状的头管,雌性的头管较直,而雄性的头管尖端向下弯曲。触角的位置因性别不同而异,雌性触角位于头管中部,而雄性触角则位于头管末端的三分之一处。头管中央有一条纵向脊线一直延伸至复眼位置。前胸背部具有明显的凹陷,呈“小”字形,雄性前足两侧还有一对瘤状突起。头部和前胸都覆盖有密集的刻点,鞘翅目上的刻点较大且大致呈九纵列排布。
卵
梨虎象的卵呈椭圆形,长度约1.5毫米,表面平滑。刚产出时为乳白色,随后逐渐变为乳黄色。
幼虫
成熟状态下的梨虎象幼虫体长约12毫米,全身呈乳白色。头部较小,大部分缩入前胸内部。身体分为十二节,表面有许多横向皱纹,每个体节中部有一条横沟,将背面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幼虫没有胸足,腹部每一节后半部都有不规则的横毛。
蛹
梨虎象的蛹为裸蛹,最初为乳白色,后期逐渐变成黄褐色,体长约9毫米。
生活习性
梨虎象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成虫咬食嫩芽和果皮果肉,以及幼虫蛀入果实内部进行破坏,导致果实皱缩。
分布范围
梨虎象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多个省份,如黑龙江省、河北省、陕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
繁殖周期
梨虎象的一年繁殖周期通常只有一代。成虫会在出土后在果实内部产卵,美国白灯蛾则会蛀食果实,导致受害的幼果从树上落下。当幼虫发育成熟后,它们会带着果实进入土壤中,建造圆形的土室进行化蛹。蛹羽化后,成虫会在土壤中过冬。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针对梨虎象的防治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在成虫活动高峰期,尤其是在早晨或黄昏时段,可以通过摇动树木使其自然坠落,从而方便捕捉。同时,应及时清除树上的受害花朵和果实,以及地面上掉落的花朵和果实,以便集中处理。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面,可以在成虫发生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在降雨后,向树冠下方喷洒50%辛硫磷稀释300-400倍的溶液,或者使用25%对硫磷微胶囊剂稀释200-300倍的溶液来处理地面。对于树上的防治,则可以选择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倍的溶液,或是90%晶体敌百虫稀释800倍的溶液来进行喷洒。
参考资料
梨虎象.梨虎象.2024-11-20
搜索结果页.搜索结果页.2024-11-20
梨虎象.梨虎象.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