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川滇槲蕨

川滇槲蕨(学名:Drynaria delavayi Christ.)是水龙骨目蕨科槲蕨属下的一种植物,附生于岩石或树上。其根状茎直径为1-2厘米,基生不育叶为卵圆形至椭圆形,正常能育叶的叶柄长3-9厘米,多少具狭翅。

形态特征

川滇槲蕨一般附生岩石上或树上。根状茎直径1-2厘米,密被鳞片;鳞片斜升,以基部着生,或近盾状着生,基部耳形,长4-10毫米,宽0.5-1毫米,边缘有重齿。基生不育叶卵圆形至椭圆形,长6-17厘米,宽4-10厘米,羽状深裂达叶片宽度的2/3或更深,裂片5-7对,基部耳形。正常能育叶的叶柄长3-9厘米,多少具狭翅;叶片长25-45厘米,宽12-18厘米,裂片7-17对,中部裂片长5-14厘米,宽1.5-3.5厘米,裂片边缘有浅缺刻,无睫毛,或被有疏毛;叶干后黄绿色,纸质,两面光滑或疏被短毛;叶脉明显隆起,中肋及小脉上下两面疏具短毛。孢子囊群在裂片中肋两侧各排成整齐的1行,靠近中肋,生于4条或更多条小脉交汇处;孢子囊上常有腺毛。孢子外壁光滑或有时有折皱,具短刺状突起,周壁有疣状纹饰。

产地分布

川滇槲蕨产于陕西省甘肃省南部、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除了在中国分布外,不丹缅甸也有该物种的存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生长环境

川滇槲蕨生长于石上或草坡,海拔范围为1000-4200米。

物种鉴别

西藏的毛槲蕨(Drynaria mollis Bedd.)形体近似川滇槲蕨,但叶两面的毛较密,边缘有睫毛,可作为鉴别特征。

物种保护

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