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理县湍蛙

理县湍蛙(学名:Amolops lifanensis)为蛙科湍蛙属两栖纲,是中国特有种。理县湍蛙是中国特有种。该蛙栖息地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但其种群数量较多。受胁等级:无危LC或近危NT。

形态特征

皮肤光滑,无刺,无背侧褶,仅体侧有稀疏小痣粒;腹面光滑,肛门附近和股基部疣粒较多。前肢适中,前臂及手长近体长之半;第一指指端膨大无沟,其余各指吸盘大且均有边缘沟;后肢较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孔前后,胫长超过体长之半,左右跟部重叠,各趾均具吸盘和边缘沟,趾间全蹼。体背面多为黄蓝色或灰褐色,杂以黑色或黑棕色云斑鮰,有的个体四肢上有较规则的横纹;腹面白色,咽喉部紫灰色。雄蛙第一指有大婚垫,无声囊,无雄性线。卵径4mm左右,乳黄色。第26~27期蝌蚪全长平均36mm,头体长14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66%;头体背面橄榄绿色,尾部粉红色有深棕色斑纹,尾后部有一个黑色弧形斑;尾末端钝圆;口后方有腹吸盘,两眼后各有一个腺体团,腹后部腺体团一对,位于后肢基部前方,彼此相距较近;上唇缘N角处唇乳突整齐,下唇缘中央内凹,唇乳突一排,疏而整齐,有副突。新成蛙体长40mm。雄蛙体长52~56 mm,雌蛙体长61~79 mm。

栖息环境

理县湍蛙主要生活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区流溪内或其附近。

分布范围

四川理县、汶川县、小金。

生活习性

白天很难见其踪迹,夜间多蹲在溪边石头上,头部朝向水面。7~8月的雌蛙腹部丰满,卵巢内卵径4 Film左右,输卵管极发达。小蝌蚪多栖于山溪水坑边缘,大蝌蚪则栖息于较大山溪或大山溪的深水内。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