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绒毛青冈

绒毛青冈(学名:Cyclobalanopsis hypophaea),属于壳斗科青冈属的一种植物,主要分布在台湾东南部,包括台东县恒春镇等地。其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为500至800米。

形态特征

绒毛青冈是一种乔木,高度可达18米,胸径最大可达1.2米。小枝纤细,表面覆盖有灰白色的薄毛。叶片质地薄而坚韧,呈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度在5至9.5厘米之间,宽度介于1.5至2.3厘米。叶子顶部逐渐变尖,底部呈楔形,边缘光滑,中脉在正面平滑,背面突起,侧脉每侧约有8至14条,纤细且不会延伸至叶缘。叶面呈现明亮的绿色,背面则被紧贴的灰白色绒毛所覆盖。叶柄长约0.5至1厘米,形状扁平,呈三角形,同样被灰色绒毛包裹。壳斗呈碟形,直径在1至1.8厘米范围内,高度约为5至8毫米。壳斗的小苞片融合形成7至11个紧密的同心环带,外部也覆盖着灰白色的薄毛。坚果形状扁球形或宽卵形,直径在1.2至1.8厘米之间,高度为1.7至2.1厘米,果脐略微突出,直径大约在5至8毫米。花期通常在12月至次年的1月。

栖息环境

绒毛青冈生长于海拔50至1100米的环境中,其中500至800米的海拔是最适合其生长的地方。

分布范围

绒毛青冈主要分布在台湾东南部的台东县恒春镇地区。在台东富里和成功之间的新港山一带,这种植物的数量相对较多。模式标本最初是在台湾浸水营采集的。

繁殖方法

绒毛青冈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由于种子失水后寿命短暂,最好在秋季及时收集成熟果实并提取坚果进行播种。如果无法立即播种,可以将经过筛选的种子储存在砂子中越冬,以便次年春季播种。幼树生长至2至3年后即可用于造林。由于绒毛青冈的发根能力相对较弱,移植存活率较低,因此建议直接直播种植。

人工栽培

种源选择

绒毛青冈的种源选择潜力较大,种子繁殖系数较高。一般来说,13年生、胸径达到18厘米的中龄树木,每年能生产36公斤果实,净产出约2公斤种子,可用于培育0.27公顷的土地,最终培育出8至10万株苗木。理想的采种母树应该是生长条件良好,树龄在10至25年间,树干笔直丰满,树冠整齐均匀,没有病虫害的优秀个体。最佳采种时机是在12月至次年1月上旬,当果穗变为褐色,鳞片微微开裂,种仁呈现出白色蜡质状态时。采种的方法可以是轻轻敲打树枝或将果实手工采摘下来。种子既可以干燥保存也可以沙藏处理。沙藏过的种子可以直接播种,而干燥保存的种子可以在播种前一个月进行沙藏或浸泡一昼夜后再进行播种,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苗圃建设

为了培育强壮的幼苗,应选择水源便利、稍微遮阴、土壤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地块作为苗圃。首先对地块进行深翻约30厘米,破碎土壤制作苗床,然后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使用稀释的粪水施肥一次,确保充足的基肥供应。播种时,可以按照1:3的比例将种子与细沙混合,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方式。覆盖物可以选择细孔筛的细土,厚度适中,还可以加上一层稻草或者弓形塑料薄膜小棚来保温保湿。每亩播种量控制在2至2.5千克。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

幼苗管理

种子播种后约8至10天开始发芽。在此期间应注意控制温度,等到气温升高后再揭开覆盖物。当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应及时追加肥料。随着幼苗的成长,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浇水,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高度达到8至10厘米时,应该进行间苗或移栽。目标产量为每亩1.5至1.7万株,一级苗的标准是高度超过70厘米,地径大于0.8厘米。

林地选择

绒毛青冈的造林地点应选择海拔低于800米的山坡下部或低海拔平原区域,土层深度至少80厘米,土壤类型可以是湿润的黄红壤、紫色土、山地红壤或冲积土,以及水网地带。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快速建立台湾水青冈的速生丰产林。对于山地来说,不应单独种植绒毛青冈,而是与其他针叶树杉木王马尾松等进行混交,混交比例为1:3。

造林时间

最佳的造林时间是一月份。

造林密度

在立地条件良好的地区,如果计划培育大、中径木材,则每亩的种植数量应为150至167株,穴的规格为60×40×40厘米。而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林地上,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比如水库、河渠护岸林,株行距可以设置为1.5×2米。

施肥

对于山地红壤,可以使用钙、镁、磷作为基肥,每亩用量为25千克

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

造林后的第一年,应在3至4月份进行扩穴培土操作,随后在5至6月和8至9月分别进行全面除草两次,同时清除萌芽和林地中多余的茅根蔸。第二年继续全面除草两次,第三年进行最后一次抚育。每年冬天可以适当修剪枝条。经过2至3年的生长,森林就可以实现郁闭。

间伐

在立地条件好的情况下,5至7年内森林的郁闭度将达到0.7至0.8,这时林木会明显分化,小径木约占总数的25至30%。当自然整枝现象显著时,可以进行一次性间伐,每亩砍伐60至90株,留下的树木数量为70至80株,间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立地条件差的情况下,首次间伐的时间可能推迟到7至8年,间伐后郁闭度也不应低于0.6。9至13年后,当郁闭度再次恢复到0.7至0.8时,可以进行第二次间伐,此后每亩保留90株直至主伐。

保护状况

绒毛青冈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参考资料

绒毛青冈 Quercus hypophaea|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09-11

Cyclobalanopsis hypophaea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4-09-11

绒毛青冈 Quercus hypophaea|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09-1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