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井乡,旧乡名,隶属于株洲市渌口区(今口区),地处株洲县东北部,东与醴陵市石亭镇交界,南临渌江与南阳桥乡和陵市石亭镇隔江相望,西与深口镇毗邻,北与芦淞区白关镇接壤,辖区总面积74.4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仙井乡境域旧属醴陵县北二区吴田境、盘石境。
1949年,属醴陵县盘石乡。
1950年,设石马、龙田、宏厦、凳头、黄霞、高溪、梅仙7乡,分属醴陵县第九区、十二区、十三区管辖。
1956年,分设漂沙井乡、宏厦桥乡。
1958年,属醴陵县渌口人民公社。
1959年,划归株洲市郊区管辖。
1961年,分设鸿仙人民公社、漂沙井人民公社。
1965年,渌口区成立,划归株洲县管辖。
1968年,分属白关人民公社、渌江人民公社。
1969年,恢复鸿仙人民公社、漂沙井人民公社。
1984年,分设鸿仙乡、漂沙井乡。
1998年,鸿仙乡、漂沙井乡合并为仙井乡。
2015年,仙井乡行政区域并入渌口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仙井乡辖24个行政村:高泉、晓岭、王竹、漂沙井、高坝、倚塘、黄霞、油圳、千弓塘、芦下桥、关王、雷家桥、小良、张公岭、凳头、陈家山、吴田、龙凤冲、曾家冲、石子塘、梅仙、泉塘、斑竹园、檀木桥;下设31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5年9月,仙井乡辖24个行政村:雷家桥村、晓岭村、高泉村、王竹村、黄霞村、倚塘村、高坝村、漂沙井村、梅仙村、油圳村、千弓塘村、芦下桥村、关王庙村、张公岭村、凳头村、小良村、陈家山村、吴田村、龙凤冲村、曾家冲村、石子塘村、泉塘村、斑竹园村、檀木桥村,乡人民政府驻王竹村。
地理环境
水文
仙井乡境内渌江东起梅仙村,西至高泉村,过境长4.2千米。漂沙井港、关王坝、高泉港从北向南分别流入渌江,境内长56千米。
自然资源
仙井乡境内有泥炭、高岭土等矿藏资源。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仙井乡总人口32912人。其中男性17172人,占52.2%;女性15740人,占47.8%。18岁以下5653人,占17.2%;18—35岁9194人,占27.9%;35—60岁12867人,占39.1%;60岁以上5198人,占15.8%。2011年,人口出生率13.4‰,人口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长率1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4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仙井乡完成财政总收入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27.4万元,增值税164.5万元,企业所得税260.2万元,个人所得税6.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7元,比上年增加1838元。
农业
2011年,仙井乡实现农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生产总值的38.9%。农业作物以水稻、蔬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万吨,人均802千克。蔬菜种植面积9457亩,产量1.4万吨。
仙井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黑山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8万头,年末存栏3.4万头;黑山羊饲养量0.3万只,年末存栏0.3万只;家禽年饲养量26.9万羽,上市家禽13.7万羽。畜牧业总产值78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41.6%。
2011年,仙井乡累计造林500亩。林木覆盖率42.4%,活立木蓄积量7.4万立方米,农民住宅四旁植树2.3万株。有油茶面积2.5万亩,2011年产油150吨。
仙井乡渔业以江河捕捞和水库、山塘养殖为主。2011年,养殖面积454.9亩,年产738吨,产值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
工业
2011年,仙井乡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实现工业增加值673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17.4%,比上年增长55.1%。有工业企业3家,职工321人。
商业
2011年,仙井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365万元,比上年增长3.4%;有商业网点38个,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8700万元。
2011年,仙井乡有银行网点2个。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仙井乡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746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5所,在校学生4700人,专任教师138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学生679人,专任教师6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仙井乡有农技站1家,优质稻生产协会等4个。农业科技人才56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仙井乡有乡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4处,农家书屋19处,藏书10.2万册。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5100户,入户率6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仙井乡有乡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24个,病床73张。专业卫生人员54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4人。24个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2011年,仙井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67户68人,支出19.2万元,月人均23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18户1240人,支出97.2万元,月人均6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9人,支出22.2万元;分散供养192人,支出49.9万元。医疗救助1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89人,共支出34.6万元。临时救助388人次,支出7.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0人,支42.6万元。危房改造及救灾支出70.5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50张,入住五保人员49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2万人,参保率8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仙井乡有邮政代办所1处,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普及率90%,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92%,固定电话普及率88%。
基础设施
2011年,仙井乡境内小一型水库有小良水库,坝高12.1米,集雨面积12.6平方千米,库容11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000亩;小二型水库7座,库容128.4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720亩;山平塘864口。电力提灌站34处,电机34台,装机容量901千瓦,灌溉面积11605亩;电排站1处,电机1台,装机容量155千瓦,排渍面积900亩。
交通
2011年,仙井乡境内320国道过境长5千米;县道芷深线过境长14千米;乡村组道路135.9千米,其中硬化110千米,硬化率80.9%。渡口1个,渡船1只。
文化
仙井乡由鸿仙乡和漂沙井乡合并,各取一字,故名仙井乡。
关王庙和磨山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王革命烈士塔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