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也称六十干支周纪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把天干顺序的单数与地支顺序的单数、天干顺序的双数与地支顺序的双数,依次排列组合出六十种不同的配置形式,然后再依次循环,周而复始,以至无穷。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几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于甲子分别为天干、地支之首,所以一般把一周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由于这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是固定的,所以十天中的每一“干”在一周中可以配置六次;十二地支中的每一“支”在一周中可以配置五次,因而出出现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干支纪时当前以中国科学院于2017年05月12日发布的现行《农历的编算和颁行》为基准,保证干支纪时编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干支纪时周长度稳定,且行用几千年也未中断和改变,因此在计序、纪时、修订历史文献纪日误差、整理古代天文纪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干支纪时不仅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也被全球华人普遍使用,因此干支纪时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联系华人世界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干支纪时简介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下表所示的60个干支,俗称“六十花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己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历史传统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叫做干支历(甲子历或节气历),就是用这“六十花甲子”来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这里的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分为十二时辰。

在干支纪时制中,纪年和纪月是基本的。在古代只要已知当年和当日的干支,是可推定当年各月干支或当年各日时辰的干支。而在当代,由于计算机、互联网、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历法的计算和普及已经不成问题。因此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内的大部分网上在线万年历均提供完整标准的干支历,能同时在日历中显示出时辰。如日梭万年历、PC平台应用如择吉良日、手机应用如易通万年历等等,非常方便。

每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辰,共需四个干支(共八个字)来表达。这八个字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干支纪时制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60”这个纯粹的数为周期循环纪时,这个制度既不受天文水平提高、历法该机的影响,又不因朝代而中断,不因国家分裂而混乱。中国历史很长,不同时期不同王朝的历法(包括皇朝年号纪年法)变化纷纭,但干支循环却始终不断。各地一致。据考证。2700多年以来,大约100万个日子,干支纪日无一天中断。所以说,干支纪时制度像一根线把各种历法贯穿在一起,对我国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标准号:GB/T 33661-2017.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2024-02-2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