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德惠东正教堂坐北朝南,正门在教堂的北面,下有大厅。
建筑介绍
大厅北侧上部为钟楼,钟楼高4米有余,每面都有拱式窗口,楼檐四面为缦圆形角端微翘,由圆柱托起,顶呈半圆穹顶。顶部又有一小半圆,外观像一压腰葫芦上涂绿漆。
教堂为一不规则长方形,南面无门,各门屋顶均由两根砖砌圆柱擎起个半圆形,凸起的半圆饰有桃花瓣样的半雕绞饰。门斗凸出于主体建筑2米许,与教学围墙毗连,门框上部为“十字架”浮雕饰件,各门前均筑有三层台阶,建筑上部屋脊为黑漆铁瓦盖。
历史背景
中东铁路俄籍员工中有许多东正教徒,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与教会密切相连。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东正教堂逐步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在铁路沿线的旅大、沈阳市、哈尔滨市、满洲里市、横道河子镇、窑门(今德惠市)等地先后修建了大大小小130多处东正教堂。东正教堂成为俄籍铁路员工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活动场所。
这座“车站教堂“是按照中东铁路当局完成的标准设计建造的。沿线各教堂1903年时由中东铁路局管理,1907年转归俄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区管辖。该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形,建筑外观巍峨挺拔。在众多精巧的俄式小建筑衬托下,车站教堂成为德惠地区标志性建筑。教堂的平面虽然简单,但造型上却十分丰富,典雅细腻,非常适宜教堂功能所需要的氛围。
为了门窗与墙线的造型,规模整齐的长方形砖竟磨成了细长的扇形状和圆柱状,可见功夫之深。色彩主基调原为土红色,点缀上白色的线脚,加之彩色玻璃,使教堂十分醒目而双艳丽。二十世纪五十年初,由于俄侨减少,教堂关闭。“文革”期间教堂严重受损,并一度改为民宅。现教堂主体部分依存,残垣断壁中仍可透出几分不朽的建筑艺术之美。惋惜中,平添了几分沧桑之感。
文物现状
1983年文物普查时,该建筑在“文革”期间已遭破坏,最顶端的银白色“十字架”饰件被拉掉,钟楼顶端已残损。该建筑的其它部分也不同程度被人为破坏。
教堂后面是一座平房,供神父及其家属和两名传教士居住,此传教士为沙俄传教士。教堂是沙俄侵华罪证之一,毁于“文革”时期,堂内宗教器物亦被清除,现只有此教堂。现由铁路部门辖管。2002年7月8日被长春市人民政府列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