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宝书(1858—),字经衡,号简香,广东兴宁人。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乡试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会试中进士。殿试第三甲第一名,授户部主事,受聘任京师大学堂算学教习,清政府外交部官员,清华大学校董。饶宝书一生所作诗文颇多。但传世较少。善真、行、草书,收藏甚丰,这套10幅的《祝寿文》是饶宝书为其姻亲原江西景德镇官员陈颉仁夫人所写,每幅长2米宽50厘米,由清光绪二十四年书写,历经近百年沧桑,基本保存完好。其书法清逸厚重,颇具柳魏风骨,其内容极具客家民俗情趣,为研究客家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人物介绍
姓 名:饶宝书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广东兴宁
出生年月:1858年
广东省兴宁市兴城镇人。清光绪十年(1892)取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考选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师大学算学教习、外交部主事。任内为国节省“辛丑条约”赔款白银数千万两,追回俄罗斯帝国使节茶箱案49万俄罗斯卢布。后升任和会司员外郎,算司郎中。
轶事典故
妙对斥洋人
清朝时候,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打败了清兵后,八国大使便逼清廷签订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当时兴宁人饶宝书在清廷任职,便向八国大使据理辩斥,但由于清廷腐败无能而签了字。签字后,八个大使有四个先后走开了,席间仍有四个大使。其中一个大使颇通中文,便趾高气扬地出了一上联,叫清廷官员对答下联,以此显示其威风。其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居首。幸好饶宝书智勇过人,便马上答出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站边。饶宝书的对答,表现了对侵略者的蔑视,使四个洋人大为震惊。
少年得志 负笈省城
饶宝书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两辈皆是秀才或举人。祖父饶锦绶在海南会同县任教谕,伯父饶光辅曾任肇庆府训导。饶宝书14岁中秀才,15岁补廪生,22岁赴京考选优贡,名列二等。接着奉父之命,到广州市就读粤秀、越华两书院。这两间书院虽然是为科举服务的官办学堂,但名师荟萃,号称广东省三大书院之一。精通经学和音韵学的陈澧(号兰甫)先生对饶宝书很器重,曾称赞他:“此铜殿中人物也。”但饶宝书对八股文不感兴趣,特别喜欢天文、地理和算学。他27岁时,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家居数年。他不忘研习数理典籍,常与同乡好友交换诗作。他曾参加胡曦、饶锦云、陈炳章、傅兆麟等兴宁市诗坛名宿组织的赏奇社诗联课对活动,他是最年轻的社员。其伯父饶光辅、长兄饶宝善、堂弟饶宝畴都有诗作传世。
京都任职 殚精竭虑
光绪十五年(1889),饶宝书与堂弟饶宝畴一同考取举人,与新会区的梁启超同科。光绪十八年(1892),饶宝书赴京参加会试,考取贡士,殿试录取为三甲进士第一名。与教育家蔡元培同科。据说他的殿试考卷,经8位阅卷大臣评阅,原录取于二甲。后来因一位大臣于晚间阅卷,在烛光下发现试卷中某字下方挂面有揭簿迹象,疑为写错后刮去重写,为慎重起见,公认将试卷改列为三甲首位。中进士后前几年,饶宝书在京城任觉罗官学教习,学生都是清朝八旗官家子弟。光绪二十二年,考选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十五年(1899),京师大学堂成立,聘请饶宝书任算学教习。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交部,饶宝书调任外交部主事、榷算司掌印郎中。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年息4%,分39年还清。当时由各国公使和英公使萨道义照会中国外交部,并附折罗列每年应付各国数字。饶宝书虽对西方数学不精通,但精于算术,经他再三核对偿金和利息,发现不符之数多达三千万两,提出更正要求。外交部右侍郎唐绍仪不相信饶宝书这把“中国算盘”会发现洋专家这么大的错误,两人争执起来。当时左侍郎叶赫那拉·那桐也在,同意照会英国公使来部核对。过几天,英公使萨道义承认之前计算确实有误。饶宝书为国挽回三千万两白银损失。据著名收藏家张伯驹主编的《春游社琐谈》披露,除此一事外,饶宝书又与俄罗斯使节交涉茶叶赔偿损失一案,为国追回俄币49万俄罗斯卢布。
与梁启超的交情
新会区县的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比饶宝书小15岁。梁启超中举前,也在广州市求学,读的是学海堂。与饶宝书同年中举后,逗留京城办报,后来也到外交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光绪二十二年(1896),黄遵宪、汪康年等人在上海筹办《时务报》,梁启超应邀前往主持笔政。同年兼同事的饶宝书与他依依惜别,赠诗一首《送梁启超同年之赋三十韵》:大块何茫茫,吾庐渺一粟。兀然闭户坐,岂识乾坤轴。御风九万里,庶几能俯嘱。五纬随四游,鸿钧一气属。缤纷何所似,盘汞走相逐。乃知彭魄形,一丸泥可掬。
主要作品
饶宝书所著诗文颇多,今仅存《壬辰科殿试策》《丙申送梁卓如(启超)同年之沪三十韵》等10多篇。其书法独具风格,为人们所珍爱收藏。
参考资料
饶宝书妙对斥洋人.兴宁市人民政府.2024-08-26
兴宁饶宝书:晚清外交大臣.梅州日报社.2024-08-26
《兴宁县志》(1992年版)人物传略(一).兴宁市人民政府.2024-08-25